制思(雲雲)此今家立假立無表戒體之義也。
義鏡釋曰。
依願制思造作善惡。
多少分限之所熏成種。
于此種上假立無表。
故雲依思種别功能立也(雲雲)今雲。
義鏡之所釋尤好。
意謂。
願制思有支多少時長短分限。
故所熏種上亦有多少長短别功能。
取此功能立為無表戒體也。
由此文可知南山家與今家之戒體之别。
南山直取思種以為戒體。
今家以思種上功能立戒體。
今所以以功能立。
雖願制有期功能是體。
而逢犯戒舍戒異緣。
或期限至戒願盡故功能即歇。
複無倍增。
然種子體猶存故。
不可以思種為其體但取其上功能以為其體也。
中古已來西大招提之徒。
雖會是非為穩當。
【章】取别功能結不取思種取功能為無表。
【章】然依思願善惡分限立無表(此文由樞要上末十六紙已下燈主意。
有佛身無表之别句因身無表之總句。
含容明也)初明佛身無表之别句(别句但律儀故别句雲)然依思(昔發願制業思)願(衆生界盡我願亦盡)分限(盡未來際)假立無表(佛身别解脫文)然依思(現行)善分限(盡未來際)假立無表(佛身定道戒文)次因身無表之總句。
然依思(種上)願(要期)善分限(一日夜盡形壽。
或盡未來際)假立無表(因身别解脫戒)然依思(現行)善分限(住定多少分限)假立無表(因身定。
道共戒)然依思(種上)願(要期)惡分限(要期活命)假立無表(因身不律儀戒)然依思願(種子)善惡分限(要期緣)假立無表(因身處中戒)斷戒體章中。
破以總别句釋。
彼曰。
樞要所言不是。
論元意就有漏法以明離識無法。
故辨有為無表體非實有。
而謂兼釋佛身無表。
全非論意。
何是之有。
且夫佛身無表者。
是無漏律儀欤。
或别解脫律儀欤。
若謂無表随轉戒德增長。
我則不信(雲雲)今雲。
環庵不知成唯識始終之論意緻斯妄評而已。
論第十說。
故佛身中十八界等皆悉具足而純無漏(雲雲)既雲佛身十八界。
此中不說除法處色。
故有無表顯然。
然與因位所違但無漏已。
又表佛身故無倍增義也。
又雲。
佛識所變有漏不善無記相等。
皆從無漏善性所生。
無漏善攝(雲雲)由是應知。
此論元意以有無漏一切法明唯識所變。
是故以今文為佛身無表之别句。
合觀一論始終明之而已。
環庵知始不知終之所緻謬也(續芳決雖破之。
以論第十不破故未盡)報恩吼中。
評是明環庵曰。
今案此文前後起盡。
但明因位不可言兼明因果。
又雖不明果戒無有巨妨。
或唯明因。
或唯明果。
或通明二。
所望不同亦無阙過。
如慈恩解鑿空立義。
是故總别之語義。
雖或通不順常例(雲雲)今雲。
如今家立總别二句釋今文。
報恩吼等所曾未及。
雲鑿空立義。
謗今家。
自彼實有固執之病而緻此妄言佛因位時期盡未來際誓起防非用。
盡未來際防非故。
從因身至佛果要期防非今雲假立無表也。
如何此文不通佛身耶。
嗟于可不慎哉。
【章】假立無表斷戒體章三(三十五紙)雲。
是無表業其法假有。
故雲假立。
瑜伽雲假有系其體語。
今雲假立是約施設法相之義。
其語所系自有異。
耳是假法故無違離識無實法理。
故雲理亦無違(雲雲)又曰。
其假立者。
準假立得非得等義。
非謂無法。
非識所變實法義。
又瑜伽雲。
由時分變異不平等故假立老。
由命根變異不平等故假立死等。
依如是文。
諸假立法必有假法。
是瑜伽者流假立法門也。
疏主不領此趣尤叵仰唯識宗師(雲雲)又曰。
依者是虛字也。
謂之所依。
不解字法也。
若就依字強辨能所。
時節分限乃所依也。
非有條然實法當名所依法也。
若能若所皆非識變。
共假有法也。
又對種子而辨能所假實。
皆是為不領假立法門之旨趣也(雲雲)續芳決中縷縷破之助今家寔護法心之所厚也。
報恩吼曰。
今謂。
環庵剖判假有假立之别。
實為允當。
事雖淺輕而識别者鮮矣。
鳳潭無有練曆而所自領。
排斥環庵卻為非是。
猶且援引幾許證誠。
證誠愈繁頑魯愈着。
何者所謂假有之有者标揭所诠法體之不無假立之立者曉谕能诠法門之所設。
此論文假立無表是也。
由斯言教而索性之。
則得有無表非實有法。
故雲假立法必有假法。
非遮無表之假依實思種(雲雲)今雲。
環庵妄說毒害天下。
信培亦遭此毒氣眩迷。
續芳決雖知毒之為毒。
不知遮其毒之要藥故。
今示良法敗其毒耳。
撿今此論文。
初總句雲假立無表。
其次到别句但雲依增長位立。
或雲依現行思立。
此二個立字既雲依立則是假立。
如是雲假立已。
次結雲故是假有。
是即以上所言假立總結為假有。
由是應知。
雲假立者。
是約教門安立法相。
令教示是之謂也。
又雲假有者。
是約觀門。
所謂依他起性如幻假有之觀即示識變。
如論第九卷所說四尋思四如實觀觀名義自性差别假有實無。
故今論文始雲假立。
約教門建立法相。
次雲假有約觀門。
結示皆是如幻假有唯識所變也。
瑜伽十支皆以如是。
然雲假有者。
瑜伽系其體。
又雲諸假立法必有假有法。
皆是妄毒說也。
信培亦迷斯毒說。
雲假有标所诠假立谕能诠。
不知成唯識始終。
四如實觀等中。
觀名義自性差别假有實無。
此中雲名義能诠所诠。
既雲假有。
何但雲标所诠是假有。
應知妄說。
由是可知雲假立法必有假有法亦妄說已。
【章】雖非形色(雲雲)義鏡曰。
雖無顯色而可護持。
今雲形者。
非是顯色形之形。
形者顯也。
即顯狀義也。
今簡報色取鼓動業。
故雲善修方便。
一一加心造作發身語業亦名方便。
此即無問加行根本及後起業。
皆名加行。
舊雲方便是也(雲雲)。
【章】以是無作色(雲雲)意言。
從身語俱思願種子上。
所得種上功用無作色以為戒體故。
以現行心不為戒體故。
縱其心雖轉三性不失戒體。
若違要期心則是犯戒。
亦是舍緣。
若不爾其餘現行惡無記心。
雖在惡無記境不名失戒也。
【章】非異色因不作異色(雲雲)報恩吼曰。
今議雲。
解經異色諸說不同。
或解為心。
章安懷素定賓初說環庵等。
或解為色。
河西智首南山法勵定賓後說芳決等。
此中異色為心者。
謂是非色。
心與色異心名異色。
又異色為色中。
南山智首等約報方便者。
亦不順經。
何者經第十二章明造色有無。
今第十三章雲異色因。
此異色言自知指上能所造。
況于色中别立因果。
處處多約能所造說。
是故慈恩解經為勝。
準義鏡釋。
章主以色假實釋異色名。
無表色假。
能所造實。
假實不同故雲異色。
信培自雲。
無表是一類色。
以不可見無對故。
無表色與餘色相望不類。
故雲異色。
(雲雲)
【章】防惡色用(雲雲)顯業抄意言。
此色言亘兩義。
一雲屬色于能防。
則點文雲防惡色用。
二雲屬色于所防則點文雲防惡色用。
兩義中任意取舍(雲雲)今雲。
讀防惡色用為好。
【章】不作異色因緣(雲雲)今雲。
釋此下文有二意别。
一雲約親因緣門釋。
謂今無表色不為四大四塵異色作親因緣。
生現行四大四塵之因。
二雲約增上緣門釋。
謂此無表非如四大種為四塵作增上緣。
生與四大異同行四塵造色。
如是二意含容學者知焉。
【章】俱有俱有因有二。
一種現相望。
謂種生現時能生種不滅。
此種與現行果俱時而有。
故名俱有因也。
二現現相望。
謂能造四大與所造四塵必生俱時不相離。
互為因果。
故雲俱有因也。
所謂種子生現行。
現行熏種子三法展轉因果同時。
故雲俱有因果也。
今上雲異能造所造故。
取四大四塵俱時而四大能生因。
四塵所生果故雲俱有因果現現相望。
今此無作色增上緣非如是現現相望俱有因。
故雲亦非等也。
【章】同類因。
欲界四大生欲四塵。
色界四大生色四塵。
乃至于五趣格别同類亦爾。
今以無表色望異能造所造。
非如是同類因果也。
【章】此思種子(雲雲)已下約現行熏種子。
此所生一句能發現思。
即動發思。
是故此者。
指決思後念。
古來有兩點。
一者讀雲此思種子于所生現行(依此點此者。
指所熏種子雲雲)二者讀雲此思種子所生現行等(由是指前念決思後念強勝思種子。
雲此思種子)此思種子為增上緣。
生身語動發思現行。
發身語故假此名表色。
由是所熏動發思種上無作用亦名色。
是皆由所發名色耳。
【章】上二界十七地(雲雲)栖玩記曰。
十七地八根本八近分并中間禅名為十七。
如是皆止欲惡立名。
戒本止于不善而立。
恐堕惡趣非止有覆而立戒。
問。
常說靜慮。
隻今四禅雲何說十七地耶。
答。
名狹體寬。
本名隻雲定律儀。
故名體俱寬。
言禅律儀名狹。
有說準此靜慮名通非也(雲雲)報恩吼曰。
今謂靜慮之名本局色界。
是故瑜伽并對法顯揚一處等不雲無色是随轉門。
又略說故。
顯揚中一處說無色界亦有定戒。
是大乘宗。
盡理說故。
守千不知諸論意緻。
故所破立皆不允當。
又義鏡曰。
問。
依顯揚十三。
靜慮屍羅等至屍羅。
即無色界不名靜慮。
又伽八十二雲無色行中有靜慮律儀。
如何相違。
解曰。
靜慮有二。
有通有别。
伽論約通故兼無色。
如靜慮波羅蜜亦通無色。
顯揚約别故不相違(雲雲)又顯揚十三(十九紙)說界差别者。
謂欲纏中唯有别解脫律儀。
靜慮律儀唯有色無色纏。
無漏律儀是不系。
(雲雲)
【章】一切上地所有(雲雲)義鏡曰。
色界六地。
無色四地。
是為十地。
色六地者。
四根本及未至并中間禅也。
有頂無漏雖不斷惑。
而勢分力欲惡不生故亦取之(雲雲)由是上地者。
指此十地。
【章】能斷欲界今謂此無漏定故斷對治也。
故雲能斷二界十地等者。
集解曰。
随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