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
此雲勤策女。
勤策者。
謂為苾刍勤加策勵。
正學律儀者。
此勤策女正學六法故。
六法者。
一不摩觸。
二不盜四錢已下。
三不殺畜生。
四不小妄語。
五不飲酒。
六不非時食。
梵雲式叉摩那。
此言正學。
受離一切所應遠離身語業。
安立苾刍律儀。
梵雲苾刍。
舊雲比丘。
此雲乞士。
尼是女聲。
此八種律儀。
依男女别立名雖八。
實體唯四。
謂離苾刍戒無别苾刍尼戒。
離勤策戒無别勤策女及正學。
離近事戒無别近事女戒。
近住時促初不分二。
次明靜慮律儀者。
此即定共戒也。
靜慮者謂色定有漏未至中間。
四根本上三近分得此定者得此律儀。
定中自防身語非故。
入定則有出定則無。
此定心俱故名随心轉。
後無漏亦爾俱别解脫戒不随心轉。
惡無記心時亦恒轉故。
第三無漏律儀者。
未至中間四根本。
此六地聖得道共戒。
此戒與無漏道。
同時名道共戒。
第二不律儀者。
謂惡戒也。
此要期盡壽。
造諸惡業得不律儀。
謂生在不律儀家。
續業屠殺。
或生餘家為活命行殺害等。
即屠羊屠雞。
屠豬捕鳥。
捕魚等第三非律儀非不律儀者。
此即俗人作善或惡。
不遍有情等。
不是律儀及不律儀攝。
上來所明。
五根五境。
及無表色。
并名色者此變礙故名色。
若無表色此變礙生故亦名為色。
此十一種五蘊中色蘊攝。
第二心法者。
或名為心。
或名為意。
或名為識。
梵雲質多。
此言心是集起義。
謂由心力引諸心所及諸一切所作事業。
如樹之心集起皮膚及枝葉等。
梵言末那此言意。
是思量義。
以心能思量故。
名為意也。
梵雲毗若南此言識是了别義。
謂心于境能了别故。
謂之為識。
第三心所有法者。
是心之所有故名心所有。
或略但言心所。
言大地法者受想等十心所名大。
通三性等一切心品故。
地是心王是心所所行處故。
大之地故名大地依主釋也。
此受想等是大地家所有名大地法。
大地之法名大地法依主釋也。
故知唯言大者但目受等十法。
若言大地即目心王。
若言大地法還目受等。
此即兩重依主也。
餘大善地法等。
皆有兩重依主釋準此應知。
受者謂領納。
此有三種苦樂俱非有差别故。
俱非是舍受也。
想者取像。
謂于前境取差别相。
男女怨親等。
思者造作。
謂令心造作善不善無記。
成妙劣中性。
觸者謂觸對。
根境識三和合而生能有觸對。
欲者謂希求所作事業。
謂我當作如是事業故。
慧者謂簡别所緣邪正等相。
念者謂于緣明記不忘。
能為後時不忘失因。
非謂但念過去境也。
作意者令心警覺為性心。
如睡眠沉沒不行。
由作意力警覺取境。
理實亦能警覺心所。
從強說心。
勝解者謂能于境印可此事如此非不如此起殊勝解。
三摩地者。
謂心一境性。
此令心于所緣境不流散因。
此翻雲等持即定也。
但此十種遍一切心品。
諸餘心所即不能遍故于此獨名大地法。
論雲諸心心所異相微細。
一一相續分别尚難。
況一刹那俱時而有。
有色諸藥色根所取。
其味差别尚難了知。
況無色法唯覺慧取次釋大善地法者。
信者令心澄淨。
如水精珠令濁水澄。
信珠令心濁穢皆淨。
有說此信于四谛三寶善惡業異熟果中。
現前忍許故名為信。
不放逸者修諸善法。
謂此于善專注為性。
輕安者身心輕利安适之因。
若五識相應名身輕安。
若意識相應名心輕安。
舍者心平等性。
如持秤縷掉舉相違。
慚愧二者于所造罪。
自觀有恥名慚。
觀他有恥名愧。
無貪者謂于已得未得境界。
耽着希求相違。
無愛染心名為無貪。
無瞋者謂于情非情無損害意哀愍種子說名無瞋。
無癡善根大地法中慧為性故。
前已攝了。
不害者與樂損惱有情相違。
心賢善性說名不害。
勤者令心勇悍即精進也。
于諸已生功德過失守護棄舍。
于諸未生功德過失令生不生。
心無堕性說名為勤。
或更立欣厭二種。
在善法中。
欣謂欣功德。
厭謂厭過失。
今不說者以非恒起。
或非并生故。
不說為大善地法。
信等十法。
一唯善性。
二偏一切善心故得大善地法名。
四句分别者。
第一句。
有唯善不是遍善。
即欣厭二。
第二句。
有遍善不是唯善。
即大地十。
第三句。
有通二。
即大善十。
第四句。
有非唯善及非遍善。
即尋伺睡眠惡作通三性不是唯善不遍諸地不是遍善也。
大煩惱六大不善二。
小惑不定餘四。
善言已簡不入此四句也。
次釋大煩惱地法癡者愚癡亦名無明。
迷境起故。
亦名無智無決斷故。
亦名無顯無彰了故。
放逸者是不修諸善。
是修諸善所對治法。
懈怠者心不勇悍。
是前所說勤所對治。
不信者心不澄淨。
是前所說信所對治。
昏沉者身心重性。
于善法中無所堪任。
亦名身心之無堪任性。
釋此身心如前輕安中。
掉舉者令心不靜舍所對治。
此上六種一則唯染二則遍染。
故得大煩惱地法名。
言染者通有覆及不善。
四句分别者。
有遍染非唯染即大地十。
有唯染非遍染即小惑十大不善二。
不定中貪瞋慢疑。
有通二即大煩惱六。
有非遍染非唯染。
尋伺睡眠惡作。
大善十及欣厭不入此四句。
染言已簡也。
次釋大不善地法。
自觀無恥說名無慚。
觀他無恥說名無愧。
此二種一則唯不善性二則遍一切不善心。
獨得大不善名。
四句分别者有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