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部分

首頁
    一冠,一道士頂十冠,蓬松其發,一斷橋,甲士與民各左右立而待渡,揭于城隍牆上。

    朝廷見之,敕教坊司參究其事以奏。

    明日奏雲:“僧頂冠,有官無法,道士十冠,官多法亂,軍民立橋邊,過不得。

    ”自後法網稍寬,蓋以滑稽而谏者。

     朱勔 宣和間,親王及戚畹入宮者,辄得金帶、關子。

    得者,旋填姓名鬻之,即卒伍屠沽,自一命以上皆可得。

    朱勔家奴,服金帶至有數十人。

    時雲:“金腰帶,銀腰帶,趙家世界朱家壞。

    ” 師王 韓侂胄擅權日,一時獻佞者皆稱“師王”。

    參議錢象祖嘗谏用兵,與有隙,史彌遠因與合謀,既罷相,遂私批殺之。

    甯宗不知也。

    都下語曰:“釋迦佛中間坐,胡漢神立兩傍。

    文殊、普賢自鬥,象祖打殺師王。

    ” 十七字謠 淳祐間,史嵩之入相。

    以二親年耄,慮有不測,預為起複之計。

    時馬光祖未卒哭,起為淮東總領;許堪未終喪制,起為鎮江守臣。

    裡巷為十七字謠曰:“光祖做總領,許堪為節制。

    丞相要起複,援例。

    ” 淳祐間,車駕幸景靈宮,太學、武學、宗學諸生俱在禮部前迎駕。

    有作十七字詩曰:“駕幸景靈宮,諸生盡鞠躬。

    頭烏身上白,米蟲。

    ”蓋譏其歲糜廪祿,不得出身,年年唯迎駕耳。

     張士誠有養士之譽,凡不得志于時者,争趨附之。

    美官豐祿,富貴赫然。

    有為北樂府譏之雲:“皂羅辮兒緊紮梢,頭戴方檐帽,穿領闊袖衫,坐個四人轎,又是張吳王米蟲兒來到了。

    ”語本此。

    後城破,無一人死難者。

     僞周用王敬夫、蔡彥文、葉德新三人謀國事,而抵于亡。

    丁未春,伏誅于南京,風幹蔡、葉之屍于稱竿者一月。

    先是民間作十七字詩雲:“丞相做事業,專用黃、蔡、葉。

    一夜西風來,幹鼈。

    ”後竟驗焉。

     王婆醋缽 張士誠據有平江日,松江俞俊以賄通僞尹鄭煥,署宰華亭。

    用酷刑朘剝,邑民恨入骨髓。

    袁海叟有詩曰:“四海清甯未有期,諸公衮衮正當時。

    忽然一日天兵至,打破王婆醋缽兒。

    ”或者不知醋缽之義,以問叟。

    叟曰:“昔有不軌伏誅,暴屍于竿。

    王婆買醋,經過其下。

    适索朽屍墜,醋缽為其所壓,着地而碎。

    王婆年老無知,将謂死者所緻,顧謂之曰:‘汝隻是未曾吃惡官司來!’”聞者皆絕倒。

     落指君子 晉江劉明府震臣,先年令常熟,極有吏才,但法尚嚴峻。

    嘗枉征财課,百姓瘐獄中、斃杖下者,十而九矣。

    又拷掠之慘,至于手足指堕。

    于是虞人歌之曰:“落指君子,民之父母。

    ” 桑漸 桑漸為孟州佥判。

    或譽縣長“明似鏡,平似秤”。

    漸不然其言,抑之曰:“卻被押司走上廳,打破鏡,踏折秤。

    ” 常州守謠 《馬氏日抄》雲:常州守莫愚巧于取賄,而糾察郡吏使無所得。

    郡人為之語曰:“太守摸魚,六房曬網。

    ”繼莫者葉蓁,有廉操,而律下不嚴,吏曹得行其詐。

    又為語曰:“外郎作鮮,太守拽罾。

    ”言勞而無獲也。

     近來貪吏,多與六房通氣攬事。

    時又語曰:“六房結網,知縣摸魚。

    ” 劉寵廟 一錢太守劉寵廟,在紹興錢清鎮。

    王叔能過廟下,賦詩曰:“劉寵清名舉世傳,至今遺廟在江邊。

    近來仕路多能者,也學先生揀大錢。

    ” 今日揀大錢者,必要生祠碑記。

    正為劉寵之有廟也。

     楊太守、劉知縣 成化中,有汝甯楊太守甚清,其附郭汝陽劉知縣甚貪。

    太守夜半微行,至一草舍。

    有老妪夜績,呼其女曰:“寒甚。

    ”命取瓶中酒。

    酒将盡,女曰:“此一杯是楊太爺也。

    ”複斟一杯,曰:“此是劉大爺。

    ”蓋酒初傾,則清者在前,後則濁矣。

    聞者賦詩曰:“憑誰寄語臨民者,莫作人間第二杯。

    ” 洪奉使 宋紹興辛巳,葛王篡位,使來修好。

    洪景盧往報之,入境,與其伴使約用敵國禮。

    伴許諾。

    故沿路表章,皆用在京舊式。

    未幾,乃盡卻回,使依近例易之。

    景盧不可。

    于是扃驿門,絕供饋,不得食者一日。

    又令館伴者來言。

    景盧懼留,不得已,易表章授之,供饋乃如禮。

    景盧素有風疾,頭常微掉。

    時人為之語曰:“一日之饑禁不得,蘇武當時十九秋。

    寄語天朝洪奉使,好掉頭時不掉頭。

    ” 景龍嘲語 景龍中,洛下淋雨百餘日。

    宰相令閉場市北門以弭之,卒無效。

    人嘲曰:“禮賢不解開東閣,燮理唯能閉北門。

    ” 天竺觀音 孝宗時大旱,有诏迎天竺觀音就明慶寺請禱。

    或作詩曰:“走殺東頭供奉班,傳宣聖旨到人間。

    太平宰相堂中坐,天竺觀音卻下山。

    ”趙溫叔雄由是免相。

     販鹽 賈似道令人販鹽百艘至臨安。

    太學生有詩雲:“昨夜江頭湧碧波,滿船都載相公醝。

    雖然要作調羹用,未必調羹用許多。

    ”賈聞之,遂以士人付獄。

     量田 成化初,邢公宥為蘇州。

    以郡中久荒,陂蕩起稅,民心頗怨。

    有投詩刺之者,曰:“量盡山田與水田,隻留滄海共青天。

    漁舟若過閑洲諸,為報沙鷗莫浪眠。

    ”一作楊貢事。

     尹翰林詩 宣德中,簡太學生年五十以上,放歸田裡。

    而儒生應賢良方正舉者,辄得八品官。

    尹翰林岐鳳有詩曰:“五十餘年做秀才,故鄉依舊布衣回。

    回家及早養兒子,保了賢良方正來。

    ” 修《續通鑒》 景泰間,修《續通鑒綱目》。

    開館時,三閣下奏本院官怠緩,完期不可必,因各薦所知。

    于是丁參議珵等皆被召。

    聶大年教授扶病入館,退食松林下,經宿物故。

    又章主事诹病,劉治中實老。

    時劉宣化譏之曰:“昔人雲,生、老、病、死、苦,史館備矣。

    ”一日丁參議與宋尚寶懷尚氣,失色忿詈。

    館中陳緝熙成一詩,谑雲:“參議丁公性太剛,宋卿淩慢亦難當。

    亂将毒手抛青史,故發伧言污玉堂。

    同輩有情難勸解,外郎無禮便傳揚。

    不知班、馬、韓、蘇輩,曾為修書鬧幾場?”明日,二人悔恨,自解謝曰:“勿更贻斯文笑也。

    ” 魏扶 大中元年,魏扶知禮闱入貢院,題詩曰:“梧桐葉落滿庭陰,鎖閉朱門試院深。

    曾是昔年辛苦地,不将今日負前心。

    ”及碟出,為無名子削為五言,以譏之。

     丁醜庚辰榜 萬曆丁醜,張太嶽子嗣修榜眼及第。

    庚辰,懋修複登鼎元。

    有無名子揭口占于朝門曰:“狀元榜眼姓俱張,未必文星照楚邦。

    若是相公堅不去,六郎還作探花郎。

    ”後俱削籍。

    故當時語曰:“丁醜無眼,庚辰無頭。

    ” 徐幹《中論》 正德某科士子,中場用徐幹《中論》全篇而得高第。

    明年,海内之士,交相謂曰:“徐幹《中論》,翰林先生所最重也。

    ”于是購《中論》而讀者紛然。

    京師為之語曰:“秀才好請客,徐幹偶撞席。

    也隻好一遭,良會難再得。

    ” 吳伯通 吳伯通為浙省學道,取士專看工夫。

    時初學作文多不根,取者甚少,乃群往禦史台求試。

    禦史複發吳公。

    吳出題“鼋鼍蛟龍魚鼈生焉”,論題乃一“滾出來”,文難措辭,而論又性理,甚為吳所辱。

    有嘲之者曰;“三年王制選英才,督學無名告柏台。

    誰知又落吳公網,魚鼈蛟龍滾出來。

    ” 被黜詩 天順初,有歐禦史校士,去留多不公。

    富室子弟懼黜者,或以賄免。

    昆山鄭文康送一被黜生詩,末雲:“王嫱本是傾城色,愛惜黃金自誤身。

    ” 倭房公 萬曆初,有房禦史督學,以賄著。

    輕薄子改杜牧之《阿房宮賦》為“倭房公”以譏之。

    首雲:“沙汰畢,督學一。

    文運厄,倭房出。

    橫行一十三府,擾亂天日。

    ”中雲:“米麥熒熒,亂圈點也。

    枷鎖擾擾,假公道也。

    湖流漲膩,苞苴行也。

    批撻橫斜,門子醉也。

    雷霆乍驚,試案出也。

    人人駭憂,漫不知其所謂也。

    孔方先容,雖媸亦研。

    十目所視,而莫掩焉。

    有不可聞者,遺臭萬年。

    ”詳載《戒庵漫筆》。

     楚中二督學 嘉靖間,楚中督學昊小江有愛少之癖。

    冠者多去巾為髫年應試。

    嘲者曰:“昔日峨冠己偉然,今朝中角且從權。

    時人不識予心苦,将謂偷閑學少年。

    ”其後曾省吾代之,所拔亦多弱冠。

    一生遂自去其須。

    及入試,居四等,應樸責。

    曾乃恕年長者,而責少者,此生遂以無須受責。

    嘲者曰:“昨日割須為便考,今朝受責加煩惱。

    頭巾紗帽不相當,有須無須皆不好。

    ”見《諧薮》。

     童生府試 浙直童子試,府取極難,非大分上,即晁、董不自必也。

    湖州一朝士,妻舅乃顯者,又一士,脫細君簪珥營之,俱獲進院入泮。

    長興吳生戲為令曰:“湖州有一舅,烏程添一秀。

    舅與秀,人生怎能勾!佳人頭上金,才子頭上巾。

    金與巾,世間有幾人?外面無貴舅,家中無富婆。

    舅與婆,命也如之何!” 胡禦史、張少傅 嘉靖壬辰,北直隸學院胡明善待士慘刻,庠序甚怨。

    以私取房山所窠石為碑,事發,拟侵盜園林樹木。

    以石窠近皇陵故也。

    是年七月間,彗星見東井,自辛卯至是已三見。

    有旨令大臣自陳,張少傅孚敬遂緻仕。

    或為句以紀其事,雲:“石取西山,胡明善殃從地起,星行東井,張孚敬禍自天來。

    ”又曰:“彗孛掃除無駐足,石碑壓倒不翻身。

    ” 趙鶴、江潮 趙鶴督學東省過嚴,竟以此罷官。

    江潮代之,亦風裁凜然。

    諸生題壁雲:“趙鶴方剪羽翼,江潮又起風波。

    ” 真希元 端平間,真希元應召而起。

    百姓仰之,若元祐之仰涑水也。

    時楮輕物貴,市井喁喁為之語曰:“若要百物賤,直待真直院。

    ”及入朝,進對,首以“正心誠意”為言。

    愚民無知,以為不切時務,遂續前語曰:“吃了西湖水,打作一鍋面。

    ”繼參大政,未及有所建置而薨。

     王文成二高弟 陸澄,字原靜,王文成公之高弟也。

    始張、桂議大禮,澄以邢部主事上疏攻之,旋以憂去。

    服阕至京,複上疏,稱張、桂為正論,而悔前之失言。

    上理其前疏,谪廣東高州通判。

    又徐珊,亦文成高弟也。

    癸未會試,以策問诋文成學,拂衣而出,天下高之。

    後選得辰州貳府,坐侵軍晌事缢死。

    時人為之語曰:“君子學道則害人,小人學道則缢死也。

    ” 《谑浪》雲:耿宗師倡道南畿,令有司聚徒講學。

    吾松生員楊井孫、林士博為首。

    及井孫以殺嫂緻獄,林執手送之别,泣甚哀,曰:“吾道南矣!”聞者捧腹。

     金鼓詩 至正間,風紀之司,贓污狼籍。

    是時金鼓音節迎送廉訪使,例用二聲鼓、一聲鑼。

    起解強盜,則用一聲鼓、一聲鑼。

    有輕薄子為詩嘲曰:“解賊一金并一鼓,迎官兩鼓一聲鑼。

    金鼓看來都一樣,官人與賊不争多。

    ” 海寇鄭廣既受招安,使主福之延祥兵。

    每朔望,谒阃帥,群僚鄙之,不與言。

    一日,群僚方坐論詩,廣忽起曰:“某亦有拙句,白之可乎?”衆屬耳。

    乃吟曰:“鄭廣有詩上衆官,文武看來總一般。

    衆官做官卻做賊,鄭廣做賊卻做官;”然則官賊之溷,自宋已然矣。

     癡床 宋時,侍禦史号雜端,最為雄劇。

    台中會聚,則于座南設橫榻,号南床,又曰癡床。

    言登此床者,踞傲如癡。

     南吏部 國朝吏部之權俱在北曹,南曹殊落莫。

    唯考察年,南京官五品以下,黜調皆在其手,聲勢赫奕。

    過此,則又如常矣。

    都下謠曰:“今日南京真吏部,明朝吏部又南京。

    ” 名帖大字 近來宦途好勝,書名竟作大字。

    有人嘲雲:“諸葛大名垂宇宙,今人名大欲如何?雖于事體無妨礙,隻恐文房費墨多。

    ” 海公 海公巡撫南國,意主搏擊豪強,因而刁風四起。

    有投匿名狀者,曰:“告狀人柳跖,告為勢吞血産事:極惡伯夷、叔齊兄弟二人,倚父孤竹君曆代聲勢,發掘許由墳冢。

    被伊族告發,惡又賄求嬖臣魯仲連得免。

    今某月日,挽出惡兄柳下惠,捉某箍禁孤竹水牢,日夜痛加炮烙極刑,逼獻首陽薇田三百餘畝。

    有契無文,崇侯虎見證。

    竊思武王至尊,尚被叩馬羞辱,何況區區蝼蟻!激切上告。

    ”海公見狀,頗悔前事,訟黨少解。

     《楊妃病齒圖》 馮海粟題《楊妃病齒圖》雲:“華清宮,一齒痛;馬嵬坡,一身痛;漁陽鼙鼓動地來,天下痛!” 九龍廟 同州澄城縣有九龍廟,然隻一妃,土人謂馮瀛王之女也。

    司馬仲才戲題詩雲:“身既事十主,女亦配九龍。

    ”過客讀之,無不笑。

     荒年謠 荒年百物騰湧,頗艱飲啖。

    杭人戲作詩曰:“豐年人不覺,家家喜飲酒。

    荒年要酒吃,除卻酒邊酉。

    ”言飲水也。

    又曰:“豐年人不覺,鵝肉滿案繞。

    荒年要鵝吃,除卻鵝邊鳥。

    ”言殺我也。

    谑亦有意。

     鄭世尊 或謂不肖子傾産破業,所病不瘳,其終奈何。

    司馬安仁曰;“為鄭世尊而已。

    ”蓋鄭子以李娃故,行乞于市,幾為餒鬼。

    佛世尊欲與一切衆生結勝因緣,遂于舍衛次第乞食。

    合二義以名之。

     龜茲王 烏孫公主遣女至漢學鼓琴,還過龜茲。

    龜茲王绛賓留以為夫人,上書言得尚漢外孫,願與公主女俱入朝。

    自是數來朝賀。

    樂漢衣服制度,歸其國,治宮室,作徼道周衛,出入傳呼,撞鐘鼓,如漢家儀。

    外國胡人皆曰:“驢非驢,馬非馬,若龜茲王,所謂騾也。

    ” 凡婢效夫人妝,田舍翁好清,小家子通文,暴富兒學大家規矩,三腳貓拽拳使棒,皆可喚作“龜茲王”矣。

     靈迹部第三十二 子猶曰:凡有道術者,皆精神之異于常人者也。

    真有真精神,幻亦有幻精神。

    冬起雷,夏造冰,幾于镂天雕地矣。

    非精神能感召,其然耶?下至一技之工,一蟲之戲,亦必全副精神與之娴習而後能之。

    拜樹而樹應,誦驢而驢靈,非真并非幻也,精神之至也。

    精神無僞,僞極亦是真也。

    恒言遇所不能,辄謂仙氣。

    餘意凡道術止是如此,無二法門。

    集《靈迹》第三十二。

     頂穴乳穴 唐時,西域僧伽居京師之薦福寺,常獨居一室。

    頂上有穴,恒以絮窒之。

    夜則去絮,煙氣從頂穴中出,芬芳滿室。

     石勒時,有佛圖澄者,左乳旁有一穴,恒就水洗灌腸肺,以絮窒之。

    夜欲讀書,辄拔絮,則光自穴出,一室洞明。

     二小兒登肩 天竺僧鸠摩羅什闡教于秦。

    一目忽下高座,謂秦主興曰:“有二小兒登吾肩,欲障,須婦人。

    ”興遂以宮女進之,一交而生二子。

    自爾别立廨舍,供給豐盈。

    諸僧有欲效之者,什聚針盈缽,謂曰:“若能相效食此者,乃可畜室。

    ”因舉匕進針,不異常食。

     鸤鸠和尚 《雲溪友議》雲:鄧州和尚日食二鸠。

    有貧士求餐,分二足與食。

    食既,僧盥嗽,雙鸠從口出,一能行,一甸甸在地。

    士驚愕吐飯,二足亦出,号“南陽鸤鸠和尚”。

     香阇黎 香阇黎者,莫測其來。

    止益州青城山寺。

    時俗每至三月三日,必往出遊賞,多将酒肉酣樂。

    香屢勸之,不斷。

    後因三月,又如前集。

    香令人穿坑,方丈許,忽曰:“檀越等常自飲啖,未曾見及,今日須餐一頓。

    ”諸人争奉肴酒。

    随得随盡,若填巨壑。

    至晚曰:“我大醉飽,扶我就坑,不爾污地。

    ”及至坑所,張口大吐。

    雉肉自口出,即能飛鳴;羊肉自口出,即能馳走,酒漿亂瀉,将欲滿坑,魚蝦鵝鴨,遊泳交錯。

    衆鹹驚嗟,誓斷宰殺。

     昝老 長壽寺僧昝,言他時在衡山,村人為毒蛇所噬,須臾而死,發解腫起尺餘。

    其子知昝老有術,遂迎昝至。

    乃以灰圍其屍,開四門,先曰:“若從足入,則不救矣。

    遂踏步握固,久之蛇不至。

    昝大怒,乃取飯數升禱蛇形,咀之,忽蠕動出門。

    有頃,飯蛇引一蛇從死者頭入,徑吸其瘡。

    屍腫漸低,蛇皰縮而死,村人乃活。

     孤月僧 孤月擅異術。

    行橋上,會女婦乘肩輿至,罵僧不避。

    頃之,舁夫下橋複上,往返數度,猶不能去。

    旁人曰:“必汝犯月大師耳,一可拜祈之。

    ”僧曰:“吾有何能,爾自行耳。

    ”言訖,舁夫足輕如故。

     散聖長老 《狯園》:江長老者,桃源江副使盈科之族也。

    受良常山上真秘法,号“散聖長老”。

    能取生雞卵二十枚,置臼中杵之,雞卵紛然躍起,複入臼中,如是者數四,無一損壞。

     左元放 左慈,字元放,廬江人也。

    曹公嘗閉一石室中,使人守視。

    斷谷期年,乃出之,顔色如故。

    公謂必左道,欲殺之。

    慈已預知,為乞骸骨。

    公曰:“何以忽爾?”對曰:“欲見殺,故求去。

    ”公曰:“無之。

    ”乃為設酒。

    慈拔簪畫杯,酒中斷。

    即飲半,半與公。

    公未即飲,慈盡飲之。

    飲畢,以杯擲屋棟,舉坐莫不視杯,良久乃墜,已失慈矣。

    尋問之,還其所居。

    公益欲殺之,敕收慈。

    慈走入群羊中,俄有大羊前跪而曰:“為審爾否?”吏相謂口:“此跪羊,慈也。

    ”欲收之。

    群羊鹹向吏言曰:“為審爾否?” 《神仙傳》雲:曹公害左慈。

    慈目眇,葛布單衣。

    至市視之,一市十萬人,皆眇一目、單衣,無非慈者,竟不知所在。

     筆仙 昔有高士,置筆竹筒,買者置錢其中,筆自躍出。

    号“筆仙”。

     咒桃鬥 樊夫人與夫劉綱俱有道術,各自言勝。

    中庭有兩桃樹,夫妻各咒其一,桃便鬥。

    綱所咒桃,走出籬外。

     種瓜 吳時有徐光者,嘗從人乞瓜,其主勿與。

    便索瓜子種之。

    俄而瓜生蔓延,生花成實,乃取食之,因遍給觀者。

    鬻者反視,所出賣皆亡耗矣。

     殷七七 道人殷七七,嘗在一官僚處飲酒,有佐酒倡優共笑侮之。

    殷白主人,欲以二栗為令。

    衆喜,謂必有戲術。

    乃以栗巡行,接者皆聞異香。

    唯笑七七者,栗化作石,綴在鼻,掣拽不落,穢氣不可聞。

    二人共起狂舞,花钿委地,相次悲啼;鼓樂皆自作。

    一席之人,笑皆絕倒。

    久之祈謝,石自鼻落,複為栗,花钿悉如舊。

     軒轅集 羅浮先生軒轅集善飲,雖百鬥不醉。

    夜則垂發盆中,其酒瀝瀝而出。

    唐宣宗召入内庭,坐禦榻前。

    有宮人笑集貌古,須臾變成老妪,遂令謝先生,而貌複故。

     陳七子 陳複林者,号陳七子。

    嘗于巴南太守筵中,為酒妓所侮。

    陳笑視其面。

    須臾,妓者髯長數尺。

    泣訴于守,為祈謝。

    陳咒酒一杯,使飲之,髯便脫落。

     孫道人 孫道人有異術。

    嘗畫墨圈于掌中,遙擲人面,雖洗之不去。

    頃之,以手揮曰:“當移着某人臂上。

    ”雖重裘之内,而圈已在臂矣。

    嘗至吳中,為小妓所侮。

    孫顧賣桃人擔雲:“借汝一桃。

    ”遂拾以擲其面,妓右頰遵赤腫如桃大,楚不可忍,哀祈再四。

    乃索杯咒之,取下仍是一桃,妓腫遂消。

    此萬曆己酉年間事。

     又孫道人至一大家,見魚池絕大,問:“魚有數否?”主人曰:“不知。

    ”孫曰:“可數也”。

    乃命二童子持一長繩跨池相向而立,孫按繩徐掠池水,至半,止,連呼“雙來雙來”。

    顧童子曰:“緊持而數之。

    ”魚大小成對,從繩上躍過。

    一童大笑,繩脫,魚遂群躍焉。

     李秀才 《廣記》:虞部郎中陸紹,元和中,嘗看表兄于定水寺。

    因為院僧具密餌時果,并招鄰院僧。

    良久,與一李秀才偕至。

    乃環坐,笑語頗劇。

    院僧顧弟子煮茗,巡将匝而不及李。

    陸不平,為言之,院僧頗出謾語。

    李怒,僧猶大言不止。

    李乃白座客:“某不免對貴客作造次矣。

    ”因袖手據兩膝,叱其僧曰:“粗行阿師,争敢無禮!柱杖何在,可擊之!”其僧房門後有筇杖子,忽躍出連擊其僧。

    時衆亦有閉護,杖伺人隙捷中,若有物執持者。

    李複叱曰:“捉此僧向牆!”僧乃負牆拱手,色青氣短,唯言乞命。

    李又曰:“阿師可下階。

    ”僧又趨下,自投無數,衄鼻敗颡不已。

    衆為請之。

    李徐曰:“緣衣冠在,不能殺此為累。

    ”因揖客而去。

    僧半日方能言,如中惡狀,竟不之測矣。

     針奴腳 前涼張存善針。

    有奴好逃亡,存行針縮奴腳,不得動。

    欲使,更以針解之。

     杖虎 于子仁湖廣武岡州人,洪武乙醜進士。

    知登州府,部有訴其家人傷于虎者。

    子仁命卒持牒入山捕虎,卒泣不肯行。

    子仁笞之,更命他兩卒。

    兩卒不得已,入山,焚其牌。

    火方息而随至,弭耳帖尾,随行入城,觀者如堵。

    虎至庭下,伏不動。

    子仁厲聲斥責,杖之百而舍之。

    虎複循故道而去。

     按子仁有異術,以妖惑被讦,逮诏獄死,棄其屍。

    家人既發喪,一夕忽聞叩門聲,問之,則子仁也。

    自言不死,亦不自晦,日與故舊遊宴。

    或泛舟,不用篙楫,舟逆水而上,以為戲樂。

    裡人劉氏,其怨家也。

    以鐵索系之,詣阙奏狀。

    一日忽失子仁所在,但存鐵索而已。

    劉坐欺妄,得重譴雲。

     葛孝先 葛玄,字孝先。

    嘗與賓同坐,複有來者,出迎之,坐上又有一玄與客語。

    時天寒,玄謂客人曰;“貧居不能人人得爐火,請作火,共使得暖。

    ”玄因張口吐氣,赫然火出,須臾滿屋,客盡得如在日中。

    嘗與客對食,食畢,嗽口,口中飯盡成大蜂數百頭,飛行作聲。

    良久張口,群蜂還飛入口中,玄嚼之,故是飯也。

    手拍床,蝦蟆及諸蟲飛鳥燕雀魚鼈之屬,使之舞,皆應弦節如人。

    玄止之,即止。

     瓶隐 申屠有涯放曠雲泉,常攜一瓶,時躍身入瓶中。

    時人号為“瓶隐”。

     馬湘 馬湘字自然,杭州鹽官人。

    治道術,嘗南遊霍桐山,夜投旅舍宿。

    主人戲言:“客滿無宿處,道士能壁上睡,即相容。

    ”湘躍身梁上,以一腳挂梁倒睡。

    适主人夜起,引燭照見,大驚異。

    湘曰:“梁上猶能,況壁上乎!”俄而入壁漸沒。

    主人拜謝,乃出。

    或言“常州城中鼠極多”,湘書一符,令帖于南壁下。

    有一大鼠相率群鼠,莫知其數,出城門去。

    自是城内絕鼠。

     藍喬 藍喬字子升,循州龍川人。

    與吳子野同登汴橋,買瓜欲食。

    喬曰:“塵埃撲瓜,當與子入水中啖爾。

    ”因持瓜湧身入河。

    吳注目以視,時有瓜皮浮出水面。

    至夜不出,吳往候其邸,已酣寝矣。

    徐張目曰:“波中待子食瓜,何久不至?” 紙月取月留月 《宣室志》雲:楊晦八月十二日夜谒王先生。

    先生刻紙如月,施垣上,洞照一室。

    又唐周生有道術,中秋謂客曰:“我能取月。

    ”以筯數百條,繩而駕之,曰:“我梯此取月。

    ”俄以手舉衣,懷中出月寸許,清光照爛,寒氣入骨。

     《三水小牍》雲:桂林韓生嗜酒,自言有道術。

    一日欲自桂過湖,同行者二人,與俱止郊外僧寺。

    韓生夜不睡,自抱一籃,持匏杓出就庭下。

    衆往視之,見以杓酌取月光,作傾瀉狀。

    韓曰:“今夕月色難得,恐他夕風雨夜裡,留此待緩急爾。

    ”衆笑焉。

    及明日,空籃敝杓如故,益哂其妄。

    舟至邵平,共坐至江亭上,各命仆市酒期醉。

    會天大風,日暮,風益急,燈燭不能張。

    衆大悶,一客忽念前夕事,戲嬲韓曰:“子所貯月光今安在?”韓撫掌曰:“幾忘之。

    ”即狼狽走舟中,取籃杓一揮,則白光燎焉見于梁棟間。

    如是連數十揮,一坐遂盡如秋天晴夜,月光潋滟,秋毫皆睹。

    衆乃大呼痛飲。

    達四鼓。

    韓複酌取而收之籃,夜乃黑如故。

     孫福海 成化間,金陵孫福海有妻子而精道教,凡祈天遣鬼,無不應者。

    又有戲術。

    嘗與少年輩同納涼,有美婦四、五至,少年目孫而笑。

    孫曰:“汝欲見其足耶?”即畫地為一字。

    婦至,見畫處如巨溝然,即躍而足見。

     張七政 唐張七政,荊州人,有戲術。

    嘗畫一婦人于壁,酌酒滿杯,飲之至盡,畫婦人面赤。

     金箔張 《狯園》雲:國初平陽金箔張者,以世造金箔得名。

    其子二郎聰隽不凡,少遇仙流,授以《鹿盧蹻經》一卷,遂得乘蹻之術。

    闾裡駭其所為。

    一日有羽衣人過其門,曰:“家師亦挾小奇術。

    二郎不棄,明日遣騎相迎。

    ”黎明,果有兩童子,各乘一龍,自雲中下,複牽一龍,請二郎乘坐。

    龍獰甚,昂首不伏。

    童子出袖中軟玉鞭鞭之,二郎乃騰身而上。

    行數裡,至一山谷中,極花木泉石之勝。

    俄達茅庵,羽衣人已在門矣。

    傳呼延入,見一道人龐眉古服,坐匡床之上,雙足卸挂璧間,相去猶尋丈也。

    二郎欲拜,道人曰:“且上勿前。

    老漢久卸膝蓋骨以自便,倚足于壁,不踏世上紅塵矣。

    今日不免為郎君一下床也。

    ”于是揮手招壁間,雙足自行,前著膝上,輻湊如常人。

    遂下床,具賓主禮,呼室中童子煮新茶供客。

    茶至,則一無首童子也。

    道人責曰:“對佳賓,乃簡率若此乎?可速戴頭來!”童子舉手扪其頸,遽入室取頭戴之,複出,供茶如初。

     李福達 李福達一日至蘇州,欲稅宅城中。

    遍閱數處,辄憎湫隘。

    儈人怪之。

    李曰:“卿莫管我,所摯細小什器頗多,必須寬敞始得。

    ”儈人以為戲言。

    後看下一大姓空宅子,前廳後堂,洞房連闼,意甚樂之。

    與稅賃畢,李便入宅,從容袖中摸出小白石函,縱橫不離數寸,凡衣服飲食、床褥卧具、屏障幾席釜甑,一切資生之物,盡從中出。

    又于函中掣出婦人男子凡數輩,皆其妾滕使令。

    又有十餘小兒,皆衣五彩。

    儈人震怖,便狂走。

    李笑而不言。

    久之,将行,還複摯此婦人、男子、小兒、諸器玩,一一悉納石函中,仍袖而去。

     最後福達客黃浦上朱恩尚書家。

    朱公好道,禮為上客。

    或廚傅稍有不饬,李知是内人慢之,咒其室中器皿服玩,使鬥擊。

    庭下所曝筐筥,一一曆階而上。

    内人悔過,乃止。

     外國道人 《靈鬼志》:有道人外國來,解含刀吐火。

    行見一人擔擔,上有小籠子,可受升餘。

    語擔人雲:“吾步行疲極,欲寄君擔。

    ”擔人以為戲也,應曰:“自可爾。

    君欲何許自厝?”答雲:“若見許,正欲入籠子中。

    ”擔人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