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與人談其事。
或曰:“此非怪也,劉真氣壯盛,足以翕附枯骨耳。
”
鬼姑神
南海小虞山中有鬼母,一生千鬼。
朝産之,暮食之。
今蒼梧有鬼姑神是也。
虎頭龍足,蟒目蛟眉。
蛤精疾以下“奇疾”
《北齊書》:右仆射徐之才善醫術。
時有人患腳跟腫痛,諸醫莫能識。
之才曰:“蛤精疾也。
得之當由乘船入海,垂腳水中。
”疾者曰:“實曾如此。
”為割之,得蛤子二個如榆莢。
食雞子疾
褚澄彥回弟。
善醫術。
一人有冷疾,澄為診脈,雲是食白瀹雞子過多所緻。
令取蘇子一升煮服之。
始一服,乃出一物如升。
開看是雛雞,翅距具足,能行走。
澄曰:“未也!”更服之,又吐,得如向者雞二十頭,乃愈。
銅槍
《述異記》:漢末時,有一人腹内痛,晝夜不眠,敕其子曰:“吾氣絕後,可剖視之。
”死後,其子果剖之,得一銅槍。
後華佗聞之,便往,出巾箱内藥投之,槍即化為清酒。
臨甸寺僧
齊門外臨甸寺,有僧年二十餘,患蠱疾,五年不瘥而死。
僧少而美,性又淳,其師痛惜之,厚加殡送。
及荼毗,火方熾,忽爆響一聲,僧腹裂,中有一胞。
胞破,出一人,長數寸,面目肢發,無不畢具,美須蔚然垂腹。
觀者驚異。
張锷
秘書丞張锷嗜酒,得奇疾。
中身而分,左常苦寒,右常苦熱。
雖盛暑隆冬,着襪褲紗綿相半。
飲不飲
元載不飲,其鼻聞氣已醉。
人以針挑其鼻尖,出一小蟲,曰:“此酒魔也!”由是日飲一鬥。
鎮陽有士人嗜酒,日常數鬥。
至午後,興發不可遏。
家業遂廢。
一夕大醉,嘔出一物如舌。
初視無痕竅,至欲飲時,眼遍其上,矗然而起。
家人沃之以酒,立盡,如常日所飲之數。
遂投烈火中,忽爆裂為數十片。
士人由是惡酒。
《說儲》載異疾三條
宋知制诰呂缙叔得疾,身漸縮小,乃如小兒。
姜愚忽不識字,數載方複。
宋時一女子,視直物皆曲,弓弦界尺之類盡如鈎。
腸癢
傅舍人為太學博士日,忽得腸癢之疾:滿腹作癢,又無搔處,欲笑難笑,欲泣難泣。
數年方愈。
徐氏
參政孟庾夫人徐氏,有奇疾。
每發于聞見,即舉身戰栗,至于幾絕。
見母與弟皆然。
至死不明。
又惡聞徐姓,及打鐵打銀聲。
嘗有一婢,使之十餘年,甚得力,極喜之。
一日偶問其家所為業。
婢曰“打鐵”。
疾遂作,更不欲見,竟逐去之。
醫遂無能施其術。
腹中擊鼓
陳子直主簿之妻,有異疾。
每腹脹,則中有聲如擊鼓,遠聞于外,腹消則聲止。
一月一作。
喉聲合樂
《酉陽雜俎》雲:許州有一老僧,自四十年已後,每寐熟,即喉聲如鼓簧,若成均節。
許州伶人伺其寝,即譜其聲。
按之絲竹,皆合古奏。
僧覺亦不自知。
空中美人
《北齊書》:天統中,武成酒色過度,恍惚不恒。
曾病發,自雲:“初見空中有五色物,稍近,變成一美婦人。
去地數丈,亭亭而立。
食頃,變為觀世音。
”之才雲:“此色欲多,大虛所緻。
”
應聲蟲
《文昌雜錄》:劉伯時常見淮西士人楊勔,自言中年得異疾,每發言應答,腹中辄有蟲聲效之,數年間,其聲浸大。
有道士見而驚曰:“此應聲蟲也!久不治,延及妻子。
宜讀《本草》,過蟲所不應者,當取服之。
”勔如言,讀至“雷丸”,蟲忽無聲。
乃頓餌數粒,遂愈。
始未以為信,其後至長汀,遇一丐者,亦是疾,而觀者甚衆。
因教之使服雷丸。
丐者謝曰:“某貧無他技,所求衣食于人者,唯借此耳。
”
應聲蟲,本病也,而丐者以為衣食之資,死而不悔。
又安知世間功名富貴,達人不以為應聲蟲乎?噫,衣食誤人,肯服雷丸者鮮矣!
活玉窠
《清異錄》:盩厔吏魁召士人訓子弟,館于門。
士人素有蛀牙,一日複作,左腮掀腫。
遂張口卧,意似懵騰。
忽聞有聲發于龈腭,若切切語言,人物喧嘩,漸出口外,痛頓止。
至半夜,卻聞早來之聲,仍雲:“小都郎回活玉窠也。
”似呼喝狀,頰上蠢然直入口。
彈指頃,齒大痛。
諸旦,具告主人。
勸呼符咒治之,痛止腫消。
竟不如何怪。
謝在杭雲:餘同年曆城穆吏部深,家居得疾,耳中常聞人馬聲。
一日聞語曰:“吾輩出遊郊外。
”即似車馬騾驢以次出外,宿疾頓瘳。
至哺,複聞人馬雜遝,入耳中,疾複如故。
穆延醫治,百計不效。
逾年自愈。
始信陶穀所載不謬。
一胎六十年以下“産異”
《百緣經》雲:佛在世時,王舍城中有一長者,财寶無量,不可稱計。
其婦足滿十月,便欲産子,然不肯出。
尋重有身,足滿十月,複産一子。
先懷者住在右脅。
如是次第懷妊九子,各滿十月而産,唯先一子故在胎中,不肯出外。
其母極患,設湯藥以自療治,病無降損。
囑及家中:“我腹中子故活不死。
今若設終,必開我腹,取子養育。
”迨母命終,諸親眷屬,載其屍骸詣諸冢間,請太醫耆婆破看之,得一小兒,形狀故小,頭發皓白,俯偻而行,四向顧視,語諸親言:“汝等當知,我由先身惡口罵辱衆僧,故處此熱藏中,經六十年,受是苦惱。
”
一生四十子
周哀公之八年,鄭有人一生四十子。
其二十人生,二十人死。
肉帶懸兒
《稗史》:宋孝廉所親家有婢,産出肉帶子一條,帶上共懸十八小兒面目形體,無不具備,聯絡如綴。
觀者雲集。
其母懼而棄之。
窦母等
《五雜俎》雲:漢窦武之母,産一蛇,一鶴。
晉枹罕令嚴根妓産一龍、一女、一鵝。
劉聰後劉氏産一蛇、一虎。
唐大順中資州王全義妻孕而漸下入股,至足大拇指。
拆而生珠,漸長大如杯。
宋潮州婦人産子如指大,五體皆具者百餘枚。
《狯園》雲:萬曆己酉,石湖民陳妻許氏,産一白魚。
壬子,蘇城昊妻娩身,産一金色大鯉魚,長四尺許,鱗甲燦然。
其家大駭,投諸清冷之淵。
裡人呼其父曰“漁翁”。
産法馬
萬曆丁未,吳縣石湖民陳妻許民,産夜叉、白魚。
後又妊,過期不産。
一日請治平寺僧在家轉經祈佑。
其夕功未畢,内呼腹痛急。
忽産下一胞,訝是何物,破而視之,乃一秤銀銅法馬子也!舉家大駭,權之,重十兩。
視其背,有鑄成字樣,驗是“萬曆二十二年置”七字,迹甚分明,至今尚在。
比鄰章秀才偕同學方生親詣其廬,傳玩而異之。
或疑銅精所交,或疑五郎所幻,未可知。
産錢
徐州吳瑞者,秀才玠之弟,行第八,年二十餘。
妻初産子,曆五十四日,忽嘔出水數合,有銅青氣。
家人曰:“此兒傷重,何為出水綠色耶?”明旦,遂哕出三角物數十。
其家怪而洗之,乃成二錢,分為四塊,平正無大小之殊。
五、六日,連下數升。
合之,得大錢七十二文。
皆有年号,輪郭周正,體面無一不符。
遂以膠粘而固之。
聞者皆求觀,州有司亦至。
其兒竟無他異。
産《本際經》
張衡之女玉蘭,幼而潔素,不食葷血。
年十七歲,夢朱光入口,因而有孕。
父母索之,終不肯言。
唯侍婢知之。
一日謂侍婢曰:“我死,爾當剖腹以明我心。
”其夕遂殁。
父母不違其言,剖腹得一物。
如蓮花初開,其中有白素金書十卷,乃《本際經》也。
十餘日間,大風雨晦暝,遂失其經。
産掌
鄞縣民出賈,妻與其姒同處。
夫久不歸,見夫兄,私心慕之,成疾阽危。
家人知所以,且憐之。
計無所出,強伯氏從帷外以手少拊其腹,遂有感成孕。
及産,唯一掌焉。
額産
晉安帝義熙中,魏興李宣妻樊氏懷妊。
過期不育,而額上有瘡,兒穿之以出。
長為将,今猶存,名胡兒。
見《異苑》
非族部第三十五
子猶曰:學者少所見,多所怪。
窮發之國,穴胸反趾,獨臂兩舌,殊風異尚,怪怪奇奇,見于記載者侈矣。
不閱此,不知天地之大;不閱此,不知中國之尊。
予特采其尤可駭笑者著焉,而附以蛇虎之屬,若曰“夷狄禽獸”雲爾。
是為《非族》第三十五。
南海異事三條
南海男子女人皆缜發。
每沐,以灰投流水中,就水以沐,以彘膏塗其發。
至五、六月,稻禾熟,民盡髡,鬻于市。
既髡,複取彘膏塗之。
來歲五、六月又可鬻。
解牛多女人,謂之“屠婆”、“屠娘”。
皆縛牛于大木,執刀數其罪:“某時牽若耕,不得前;某時乘若渡水,不得行。
今何以免死耶!”以策舉頸,揮刀斬之。
貧民妻方孕,則詣富室指腹以賣之,俗謂“指腹賣”。
或己子未勝衣,鄰之子稍可賣,往貸以鬻。
折杖以識其短長,候己子長與杖等,即償貸者。
鬻男女如糞壤,父子兩不戚戚。
蜜唧唧
右江西南多獠民,好為“蜜唧唧”。
鼠胎未瞬,通身赤蠕者,漬之以蜜,置盤中,猶嗫嗫而行。
以筯挾取咬之,唧唧作聲,故曰“蜜唧唧”。
吳人以酒漬蟛蜞食之。
或入酒未深者,才舉筯,皆走出盤外。
此與“蜜唧唧”何異。
産翁
《南楚新聞》雲:南方有獠婦,生子便起;其夫卧床褥,飲食皆如乳婦。
稍不衛護,疾亦如之。
其妻了無所苦,炊爨樵蘇自若。
又越俗:妻誕子,經三日,便澡身于溪河。
返,具糜饷婿。
婿擁衾抱雛坐于寝榻,稱為“産翁”。
其颠倒如此!
土獠蠻俗
土獠蠻俗:男子十四五,則左右擊去兩齒,然後婚娶。
無匙筯,手搏飯而食之。
足蹑高橇,上下山坡如奔鹿。
人死,以棺木盛之,置千仞颠崖之上,以先堕者為吉。
倭國
《北史》雲:倭國王以天為兄,以日為弟。
未明時,出聽政;日出便停理務,曰“委我弟”。
占城
占城國釀酒法:以米和藥入甕中,封固日久,俟糟生蛆為佳醞。
他日開封,用長節竹竿三四尺,插入糟甕,量人多少入水。
以次吸竹,則酒入口。
吸盡,再入水。
若無味則止;有味,封留再飲。
歲時,縱人采生人膽鬻官。
其酋或部領得膽入酒中,與家人同飲,又以浴身,謂之“通身是膽”。
頭飛
占城國婦人有頭飛者,夜飛食人糞。
夫知而固封其項,或移其身,則死矣。
陳剛中在安南,有紀事詩曰:“鼻飲如瓴甋,頭飛似辘轳。
”《蠃蟲集》載老撾國人鼻飲水漿,頭飛食魚。
嶺南溪洞中,往往有飛頭者,故有“飛頭獠子”之号。
頭将飛一日前,頸有痕匝項如紅縷。
妻子遂看守之。
其人及夜,狀如病,頭忽生翼,脫身而去。
乃于岸泥尋蟹蚓之類食之。
将曉飛還,如夢覺,其腹實矣。
吳時,将軍朱桓有婢,每夜卧後,頭辄飛去。
或從狗窦,或從天窗中出入,以耳為翼,将曉複還。
數數如此,旁人怪之,夜視,唯有身無頭,其體微冷,乃蒙之以被。
至曉頭還,礙被不得安,再三堕地,而其體氣急疾,若将死者。
乃去被,頭複起附,如常人焉。
吐蕃
唐貞元中,王師大破吐蕃于青海,臨陣殺吐蕃大兵馬使乞藏遮。
或雲是尚結贊。
吐蕃乃收屍歸。
有百餘人行哭随屍,威儀絕異:使一人立屍旁代語,問以“瘡疾痛乎?”代應曰“痛”,即膏藥塗之。
又問:“食乎?”應曰“食”,即為具食。
又問:“衣乎?”應曰“衣”,即命裘衣之。
又問:“歸乎?”應曰“歸”。
即具輿馬載屍而去。
若此異禮,必國之貴臣也。
契丹
契丹俗:每正月十三日,放國人為賊三日,唯不許盜及十貫以上。
北呼為“鹘裡【巨寸】”,華言“偷時”也。
諺雲:“禽獸淫,無恥而有節;人淫,有恥而無節。
”餘亦雲:虜偷不禁而有時,中國偷禁而無時。
契丹牛馬有熟時,如南方之養蠶也。
有雪而露草寸許,牛馬大熟。
若無雪,或雪沒草,則不熟。
契丹主至臨城,得疾,至殺胡林而卒。
國人剖其腹,實鹽數鬥,載之北去。
晉人謂之“帝羓”。
夷婦
蕭嶽峰《夷俗記》:夷婦乳長,重至腹下。
時當刺繡,兒辄從腋後索而食之。
鞑鞑
鞑鞑腸極細,如豬腸。
人身瘦長而闊膀。
不畏死,得勝則唱,敗則哭。
鞑婦至中國,人戲弄其乳則喜,以為是其子也。
至隐處亦不為意。
唯執其手則怒,謂執手為夫婦,動挾刃刺其人。
渾脫
北人殺小牛,自脊上開一孔,逐旋取去内頭骨肉,外皮皆完。
揉軟,用以盛乳酪酒湩,謂之“渾脫”。
種羊
大漢迤西人能種羊。
取羊骨,以初冬未日埋地中,初春未日為吹笳咒語,即有小羊從地中出。
中國有種蚶、種鼈法,種羊未是鑿空。
回鹘
回鹘酋長共為一堂,塑佛像其中。
每齋,必刲羊,以指染血塗于佛口,或捧其足而呵之,謂之親敬。
木乃伊
回回地面,有年老自願舍身濟衆者,乃澡身絕食,口啖蜂蜜。
數月,便溺皆蜜矣。
既死,國人殓以石椁,仍以滿蜜浸之,镌志年月。
侯百年啟視之,則已成蜜劑,名曰“木乃伊”,人有損折肢體者,食少許立效。
見《博物志補》
大食國木花
大食國,西南二千裡外,山谷間有木,生花如人首。
與語辄笑,則落。
古莽
古莽之國,其人多眠,五旬一覺。
以夢之所為為實,晝之所見為虛。
白狼國
西夷有白狼國者,依山以居,壘石為室,如浮圖然。
以梯上下,貨藏于上,人居于中,畜豢于下。
見《綱目》。
裸人
《天寶實錄》雲:日南廄山連接,不知幾千裡。
裸人所居,白民之後也。
刺其胸前作花,有物如粉而紫色,畫其兩目下,去前二齒,以為美飾。
大宛
大宛國人,皆深目多須髯。
善賈市,争分铢。
貴女子,女子所言,丈夫乃決正。
女國
女國在蔥嶺之南。
其俗婦人輕丈夫,而性不妒忌。
男女皆以彩色塗面,一日之中,或數度變改之。
人皆被發。
見《隋書》
金齒蠻
金齒蠻俗,處女淫亂同狗彘。
未嫁而死者,所通之男子持一幡相送。
有至百人者,父母哭曰:“女愛者衆,何期夭逝!”
麻逸
麻逸國,族尚節義。
夫死,其婦削發絕食,與夫屍同寝,多與并逝者。
逾七日不死,則親戚勸以飲食。
吐火羅
吐火羅國,都蔥嶺西五百裡,與挹怛雜居。
都城方二裡,勝兵者十萬人,皆習戰。
其俗奉佛。
兄弟同一妻,疊寝焉。
每一人入房,戶外挂其衣以為志。
生子屬其長兄。
暹羅
暹羅國,婚姻先請僧迎男子至女家。
僧取童女喜紅點于男子額,名曰“利市”,然後成親。
過三日後,又請僧送女歸男家,則置酒張樂待賓。
喪禮:凡富貴人死,用水銀灌腹而葬;平人,則舁至郊外海邊沙際,為鳥所食,食盡飛去,餘骨号泣棄海中,謂之“鳥葬”。
輆沐
越東有輆沐國。
長子生,則解而食之,謂之“宜弟”。
父死,則負其母而棄之,言“鬼妻不可與共居”。
楚之南,炎人之國。
其親戚死,刳其肉而棄之,然後埋其骨,乃成孝子。
秦之西有義渠之國。
其親戚死,聚柴焚之,薰其煙上騰,謂之“登霞”,然後為孝。
見《墨子》。
羅羅
羅羅即鳥蠻俗尚男巫,号曰“大奚婆”。
以雞骨占吉兇,事無巨細皆決焉。
凡娶婦,必先與大奚通,次則諸房兄弟皆喜之,然後成婚。
謂之和睦。
夫婦之禮,晝不相見,夜則同寝。
生兒未十歲,不得見父。
酋長死,以豹皮裹屍焚之,葬其骨于山,非至親莫知其處。
葬畢,用七寶偶人藏之高樓,盜取鄰境貴人之首以祭。
如不得,終不祭祀。
爪哇
爪哇國凡主翁死,殡之日,妻妾奴婢皆帶草花滿頭,披五色手巾,随屍至海邊或野地。
舁屍俾衆犬食。
食盡為好;食不盡,則悲歌泣号。
積柴于旁,衆婦坐其上。
良久,縱火燒柴而死。
蓋殉葬之禮也。
大耳國
《山海經》:有大耳國,其人寝,常以一耳為席,一耳為衾。
暑月又可作扇。
以玄德方之,渺乎小矣。
聶耳國
聶耳國,其人與獸相類。
在無腹國東。
其人虎文,耳長過腰,手捧耳而行。
辰韓
辰韓國,兒生,以石壓其頭,欲其扁。
今辰韓人皆扁頭。
見《魏志》。
鹄國
陳犁與齊桓論雲:西海之外有鹄國,男女皆長七寸。
為人自然有禮,好拜跪。
壽皆三百歲。
其行如飛,日行千裡。
百物不敢犯,唯畏海鹄,海鹄遇辄吞之,亦壽三百歲。
此人在海鹄腹中不死,而鹄亦飛千裡。
勒畢
勒畢國人長三寸,有翼,善言語戲笑。
因名“語國”。
陳玄錫曰:“傳雲‘僬僥三尺’,短之至也。
假令僬僥而适勒畢,必且詫為臨洮長人矣!”
小人
西北荒中有小人焉,長一寸,朱衣玄冠,乘轺車導引,有威儀。
人遇其乘車,并食之。
其味辛楚,終不為蟲豸所咋。
并識萬物名字,殺腹中三蟲。
大人
鹹熙二年,有大人見于襄武,身長二丈,腳迹三尺二寸。
苻堅時,河中得一大屐,長七尺三寸;又有桃核,可容五鬥。
長人
成化辛醜,蘇州衛軍人數十泛海遭風。
漂至一島,人皆長三四丈,以藤穿我一人于樹間。
其人逸出,至海邊,忽前舟返,載之。
而長人追至,船已離岸,從岸上用手挽船。
船人劍截其一指。
辨之,乃中指一節。
以尺度之,尺有四寸。
遇嘉定令取視,留置庫中。
長布巾、長衣
《蘇州府志》雲:有直指使詣學宮,大風吹下一布巾,橫直皆丈餘,以貯郡庫。
又某年海上浮一衣來,長二丈,兩袖倍之。
無啟民、錄民、細民
無啟民,居穴食土。
其人死,其心不朽,埋之,百年化為人。
錄民,膝不朽。
埋之百二十年,化為人。
細民,肝不朽。
埋之八年。
化為人。
含塗國
含塗國貢其珍怪。
其使雲:去王都七萬裡,鳥獸皆能言語。
雞犬死者,埋之不朽。
經曆數世,其家人遊于山河海濱,地中聞雞犬鳴吠。
主乃握取還家養之。
毛羽雖秃落,更生,久乃悅澤。
賣龍
秦使者甘宗所奏西域事雲:外國方士能神咒者,臨川禹步吹氣,龍即浮出。
初出,乃長數十丈。
方士吹之。
一吹,則龍辄一縮。
至長數寸,乃取置壺中,以少水養之。
外國常苦災旱。
于是方士聞旱,便赍龍往出賣之。
一龍值金數十斤,舉國會斂以顧其值。
乃發壺出龍,置淵中,複禹步吹之,長數十丈。
須臾,雨四集矣。
見《抱樸子》。
鹽龍
蕭注從狄殿前之破蠻洞也,收其寶貨珍異。
得一龍,長尺餘,雲是鹽龍,蠻人所豢也。
籍以銀盤,中置玉盂,以玉箸摭海鹽飲之。
每鱗中出鹽,則收用。
以酒送一匕,專主興陽。
後因蔡元度就其體舐鹽而龍死。
其家以鹽封其遺體,三四日用亦有力。
後聞此龍歸蔡元長家。
龍鱗
武昌熊維祯談其邑因江漲,漂一物如魚鱗于田間,大如席,或曰龍鱗也。
大鵬
嘉靖中,海上曾墜一大鵬鳥毛。
萬元獻親見在某郡庫中。
毛以久盡,獨見孔,橫置在地,平步入之無礙。
又海邊人家,忽為糞所壓沒,從内掘出。
糞皆作魚蝦腥,質半未化。
蓋大鵬鳥過遺糞也。
林尚書瀚于内庫見大鵬翎一支,長丈許,管中可容兩人坐。
公自作記。
海鵰
正德末,有鳥黑色,大如象,舒翅如船篷,飛入長安門内大樹上。
弓弩射之,皆不入。
民家所養鵝,被啄而食之,如拾蛆蟲然。
數月方去。
人以為海鵰也。
海凫
晉時,有人得鳥毛,長三丈。
以示張華,華慘然曰:“此海凫毛也!出則天下亂。
”
海大魚
《崇明志》:海上有大魚,過崇明縣,八日八夜,其身始盡。
海舟泛琉球,夜見山起接雲,兩日并出,風亦驟作,撼舟欲覆。
衆皆駭惑,舟師搖手令勿言,但閉目坐。
久始不見。
舟師額手賀曰:“我輩皆重生矣!”起接雲者,鲸魚翅也,兩日,目也。
見《使琉球錄》。
宋高宗紹興間,漳浦海場有魚高數丈。
割其肉數百車。
至剜目,乃覺,轉鬣而旁艦皆覆。
近時劉參戎炳文過海洋,于亂礁上見一巨魚橫沙際。
數百人持斧,移時僅開一肋。
肉不甚美。
肉中刺骨亦長丈餘。
劉攜數根歸以示人。
想皆此類耳。
見《狯園》。
南海人常從城上望見海中推出黑山一座,高數千尺。
相去十餘裡,便知為大魚矣。
此魚偶困而失水,蜿蜒島上。
居人數百,鹹來分割其脂為膏,經月不盡。
又有貪取魚目為燈,相與攀援騰踏而上。
其目大可數石,計無能取,失足溺死于中者同時七人,乃止。
見《狯園》。
昔人有遊東海者,既而風惡船破,補治不能制,随風浪莫知所之。
一日一夜,得一孤洲。
共侶歡然下石植纜,登洲煮食,食未熟而洲沒。
在船者斫斷其纜,船複漂蕩。
向者孤洲,乃大魚也!吸波吐浪,去疾如風。
在洲上死者十餘人。
鲟魚
大街袁六房曾網一鲟魚,長而極瘦。
始怪之,肚中得一糙碗,蓋為此物所磨,瘦者以此。
見《狯園》。
漢泉井中魚
河陰南廣武山,漢高皇廟在其麓。
殿前有八角井,曰“漢泉”。
井中三魚,一金鱗,一黑,一如常,而半邊鱗肉與骨俱無,獨其首全。
與二魚并遊無異。
但其遊差緩,不複有揚鬣撥刺之勢。
俗傳漢皇食鲙,庖人治魚及半而楚軍至,倉惶棄魚井中而遁。
奔【魚孚】
奔【魚孚】,一名瀱,非魚非蛟,大如船,長二三丈,若鲇。
有兩乳在腹下,雄雌陰陽類人。
取其子着岸上,聲如嬰兒啼。
頂上有孔通頭,氣出吓吓作聲,必大風。
行者以為候。
相傳嬾媍所化。
殺一頭,得膏三四斛。
取之燒燈,照讀書紡績辄暗;照歡樂之處則明。
鲵魚、魶魚
《雙槐歲抄》:鲵魚,出峽中。
如鲇,四足長尾,能上樹。
天旱,辄含水上山,茹草葉覆身。
張口,俟鳥來飲水,因吸食之。
聲如小兒。
将食,先縛之樹,鞭之出汁如白汗,乃無毒。
魶魚,出四川雅州。
似鲵,亦能緣木。
蜀人食之。
孟子謂“緣木求魚”,理必所無,不知天壤間正不可窮也。
人魚
宋待制查道奉使高麗。
晚泊一山,望見沙中有一婦人,紅裳雙袒,髻鬟紛亂,肘後微有紅鬣。
查曰:“此人魚。
”命水工以篙扶于水中,勿令傷。
婦人得水,偃仰複身,望查拜手感戀而沒。
聞北方有人魚,身白皙。
牝牡交感,與人無異。
鳏寡多取蓄池中。
未知即此種否。
【魚臽】魚
《異苑》雲:【魚臽】魚,凡諸魚欲産,【魚臽】辄以頭沖其腹。
世謂“衆魚之生母”。
橫公魚
北方荒外有石湖,出橫公魚,夜化為人。
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烏梅二十七煮之即爛,可已邪病。
鼍市
南海之濱,有鼍市焉。
鼍暴背海隅,邊幅廣修不知幾百裡也。
居民視為石洲,漸創茆茨,鱗列成市,亦不知幾何時也!異時有穴其肩為鐵冶者。
天旱,火熾,鼍不勝熱,怒而移去。
沒者凡數千家。
紅塵中,大都“鼍市”也。
特未遭漂沒,故不知耳。
在此
太倉董氏嘗捕得一鼈,人首,出水作歎息聲。
懼而殺之。
按《酉陽雜俎》,名曰“在此”。
鼈身人首,鳴則若雲“在此”,故以名之。
蟹
松江幹山人沈宗正,每深秋,設簖于塘,取蟹入馔。
一日見二三蟹相附而起。
近視之,一蟹八腕皆脫,不能行,二蟹舁以過簖。
千侯入蛇腹
上虞徐孝廉計偕京師,與一千侯同舍。
蜀人也,貌甚偉而鱗文遍體,皴如青赤松皮,面有斑痕隐起,類三當錢大,狀若癞風者然。
訊之。
具言少年嗜酒,落魄不羁。
一日從所親會飲野次,時天色漸暮,歸不及城,便醉卧道旁草積間。
夜半,宿酲始醒,覺悶甚,首如蒙被,展轉反側,不知身在何所。
已而扪之,微溫,嗅之,腥不可忍。
尋思腰間有匕首,急抽而割之,得肉一脔,複嗅之,臊甚,棄去。
旋割旋棄,如此者凡數十脔,漸漸漏明,于是悉力以從事。
俄而此竅漸廣,頃之如土穴也。
因跼身躍出,睨之,乃一大蛇也,遂驚仆地。
明日家僮消息至其所,見主人與蛇并死于道。
奔告鄰裡,急舁歸營救。
複蘇,而膚間癢不可耐矣。
幸遇明醫得不死,三月而癢止。
及起,則膚革變色,幾類漆身。
神蛇
《搜神記》:蛇千年,則斷而複續。
《淮南子》雲:神蛇自斷而自續。
隋炀帝遣人于嶺南邊海窮山,求得此蛇數四。
至洛下,長可三尺而色黃黑,其頭錦文金色。
不能毒人。
解食肉,若欲其身斷,則先觸之令怒,使不任憤毒,則自斷為三四。
其斷處如刀截,亦微有血痕。
然久而怒定,則三四斷稍稍自相就而連續,體複如故。
隋著作郎鄧隆雲:“此靈蛇,類能自斷,不必千歲也。
”
噴嚏驚虎
唐傅黃中為越州諸暨令。
有部人飲大醉,夜中山行,臨崖而睡。
忽有虎臨其上而嗅之。
虎須入醉人鼻中,遂噴嚏聲振,虎驚跌落崖下,遂為人所得。
荊溪三虎
荊溪吳康侯嘗言:山中多虎,獵戶取之甚艱,然有三事可資談笑。
其一,山童早出,往村頭易鹽米,戲以藤鬥覆首。
虎卒搏之,銜鬥以去。
童得免。
數日山中有自死虎。
蓋鬥入虎口既深,随口開合,虎不得食而餓死也。
其一,銜豬跳牆,虎牙深入,而牆高難越,豕與夾牆而挂,明日俱死其處。
其一,山中酒家,一虎夜入其室,見酒竊飲,以醉甚不得去,次日遂為所擒
齧虎
近歲有壯士守水碓,為虎攫而坐之。
碓輪如飛,虎視良久。
士且蘇,手足皆被壓,不可動。
适見虎勢翹然近口,因極力齧之。
虎驚,大吼躍走。
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