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章

首頁
    之恩,二來是代我照顧下家人。

    ” 杜甫激憤難耐,從席間站起來:“良元兄,你為民谠言,仗義直谏,何罪之有?我去上書,跟聖人說去!” 韓承一把将他拽回去:“老杜啊,别激動,你隻是個兵曹錄事參軍,不是拾遺啊,哪來的權限……”杜甫反複起坐數次,顯然内心澎湃至極。

    韓承勸住了這邊,又看向李善德: “可我還是不明白。

    良元兄你這麼多年,汲汲于京城置業,眼看多年夙願得償,怎麼卻自毀前途呢?” 李善德拿起酒杯,玩味地朝着廊外檐角望去,那裡挂着一角湛藍色的天空,顔色與嶺南無異。

     “我原本以為,把荔枝平安送到京城,從此仕途無量,應該會很開心。

    可我跑完這一路下來,卻發現越接近成功,我的朋友就越少,内心就越愧疚。

    我本想和從前一樣,苟且隐忍一下,也許很快就習慣了。

    可是我六月初一那天,靠在上好坊的殘碑旁,看着那荔枝送進春明門時,發現自己竟一點都不高興,隻有滿心的厭惡。

    那一刻,我忽然明悟了,有些沖動是苟且不了的,有些心思是藏不住的。

    ” “我給你們講過那個林邑奴的故事吧?他一世被當做牲畜,拼死一搏,賺得作為一個人的尊嚴。

    我其實很羨慕他。

    我在京城憋屈了二十多年,如老犬疲騾,汲汲營營。

    我今年五十三歲了,到底憋不住,也是時候争取一下自己想要的生活了。

    子美,你那一組《前出塞》,第二首固然不錯,但我現在還是喜歡最後一首多些。

    ” 他拍着案幾,謾聲吟道:“從軍十年餘,能無分寸功。

    衆人貴苟得,欲語羞雷同。

    中原有鬥争,況在狄與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辭固窮。

    ”最後兩句,重複了數次,拍得酒壺裡的酒都灑了出來。

     對面兩人一陣沉默。

    杜甫忽然開口道:“這次若是良元兄事發,有司會判什麼結果?”韓承沉思片刻,艱澀開口:“這個很難講,要看右相的憤恨到什麼地步了。

    他有心放過,罰俸便夠了,若一心要找回面子,五刑避四也不奇怪。

    ” 唐律計有五刑:笞、仗、徒、流、死。

    韓承說五刑避四,其意不言而喻。

     李善德大笑,神意舒展:“今日不說這個,來喝酒,來喝酒。

    對了,我還有一件小事要拜托。

    ”說完他從腰間拿出一個繡囊,擲到桌上,聽聲響裡面似有不少珠子。

     “這是海外産的貝珠額鍊,你們兩位拿着,空閑時幫我買些長安的好酒,尤其是蘭桂芳,多買幾壇,看是否有機會運去嶺南。

    ” 兩人如何聽不出這是托孤,正待悶悶舉杯,忽然酒肆外進來一人。

    李善德定睛一看,竟是當初替馮元一傳話的那個小宦官。

     小宦官走到李善德案前,仍是面無表情:“今日未正,金明門。

    ”然後轉身離開。

     三人面面相觑,不知道這又是哪一出。

    金明門乃是興慶宮西南的宮門,牆垣之上即是花萼相輝樓,這是要做什麼? 李善德雖一頭霧水,卻不敢不信。

    上一次這“馮元一”讓他去招福寺,結果賺得了楊國忠的信任,荔枝轉運這才得以落地,這一次不知又安排了什麼目的。

     杜甫擔心道:“會不會是右相的圈套?”韓承卻說:“右相想弄死良元兄,隻怕比碾死螞蟻還容易,用得着這麼陷害麼?”兩人對視一眼,不約而同地一拍案幾,對李善德道:“我們陪你去!” 算算時辰,如今差不多未初快過了。

    三人結了酒錢,匆匆朝金明門趕去。

    上一次是招福寺招待衛國公觀霞龍,被李善德撞見,這次金明門附近應該也有什麼活動,與他密切相關。

     韓承與杜甫左右各一打聽,發現這裡今日居然有觀民之儀。

     所謂“觀民”,是說聖人每月都會登上勤政務本樓與花萼相輝樓,向下俯觀,取個體憫良庶、與民同樂之意。

    而聚在樓下的百姓,雖然要一直要保持叩拜,但趁身子擡起的瞬間,也能偷偷瞻仰一下龍顔。

     今日輪到聖人登花萼相輝樓,百姓們都在金明門前聚齊,人頭攢動,少說也有千人之數。

    可三人仍是不解,“馮元一”的意思難道是直接叩阙面聖?怎麼可能?觀民之時,禁衛戒備最為森嚴,根本連牆垣都無法靠近。

    何況聖人高居樓頂,你在下面喊什麼,也難及聖聽。

     未正時分很快就到了,禁衛開始出面維持秩序。

    他們三個人都是有官身的,自然不會同百姓擠在一起,而是被安排在最前面一排,跟其他小官員聚在一塊。

    放眼望去,一片青綠袍衫。

     六品以上的官員,有的是機會近睹龍顔,不必跑這裡來。

    隻有七品以下的,才會借這個機會博一博存在感,說不定聖人獨具慧眼,就把自己挑中了呢。

     等了約莫一柱香的時間,花萼相輝樓上開始有人影出現。

    禁軍的呼喝連成一片,在場百姓紛紛跪伏,以額貼地。

    禁軍對官員們的要求稍微松一些,這裡不是朝會,隻須立行大禮即可。

     李善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