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華嚴論草

首頁
    入聖位當羅漢向故。

    且雲取阿羅漢欤。

    判不向須陀洹等。

    又準此意可和會也。

    或古人雲。

    此經說權人行也。

    全非性相也(雲雲)問。

     私雲。

    舊來為集量論雲義。

    以有漏智斷非想地惑(雲雲)。

     興福寺永超僧都雲。

    幼少時于壑山戲書付此論義(雲雲)仍不可依用欤。

     問。

    始教大乘意。

    俱生煩惱障。

    初地已去自在可斷。

    留故不斷。

    有何故耶。

    答。

    章釋此故雲。

    潤生攝化故。

    不堕二乘地故。

    為斷所知障故。

    為得大菩提故(雲雲)問。

    此四故俱不明。

    先就潤生攝化故。

    道理不明。

    地上菩薩深位薩埵。

    設不依惑種。

    何利生有憚哉。

    況瑜伽論中。

    業力結生。

    謂諸異生。

    智力結生。

    謂諸菩薩(文)依煩惱業力受生者。

    何不雲業力結生謂菩薩耶。

    依之法相意。

    依大悲力。

    趣一切智故。

    名留煩惱也。

    既依大悲受生。

    何用故留故耶。

    次就不堕二乘地故。

    地前淺位。

    猶判七住以還不退位。

    況登地已上。

    豈有退堕二乘之悲耶。

    加之下乘般涅槃障。

    第五地斷之。

    不堕二乘地故。

    何通六地已上耶。

    次就為斷所知障故。

    又非無疑難。

    說斷所知障。

    并可斷煩惱障。

    例如彼初地見道位。

    二障分别頓斷。

    十地滿心速盡二障也。

    次就為得大菩提故。

    凡至佛果菩提。

    依斷二障種習也。

    何為證菩薩故耶。

    此等釋難思。

    如何。

    答。

    凡潤生攝化故者。

    實地上菩薩高行位。

    大悲攝生行。

    過地前粗淺之位。

    雖然未至任運果位之時。

    非惑力者不得受生自在。

    所以非願之上留煩惱。

    為助願受生之緣也。

    是非章主私釋。

    源出對法·唯識性相。

    但至瑜伽論文。

    業力智力之差别。

    望寄顯說可說也。

    次不随二乘地故者。

    菩薩從深因大心偏進一切種智位。

    全不趣二乘四果道。

    但所謂若直往菩薩斷煩惱障種子者。

    恐不同二乘速趣圓寂之行耶。

    所以行願自同雲許也。

    終斷彼惑非退大心雲證小果。

    是以唯識論雲。

    非如二乘速趣圓寂。

    梁攝論。

    不同二乘速般涅槃。

    此故全者過。

    次為斷所知障故者。

    若趣煩惱治道偏斷彼者。

    何間修所知障對治道。

    故暫止煩惱對治。

    唯起地地障智障對治道也。

    唯至初地見道位。

    二障分别頓斷。

    十地滿心究竟斷盡之者。

    以生法二空觀速為盡二障故也。

    故以頓斷義不可難漸次斷之義。

    次為得大菩提故者。

    凡至轉依菩薩者。

    依僧祇大劫二利行而留自在可斷惑者不留生死普修二利行也。

    故勝行方成證大菩提依者留惑種也。

    此等四故專有其理。

    更疑難不可來矣。

     問。

    章文雲。

    其所知障皆後地起惑于前地起。

    或現或種以地地别斷故(雲雲)爾者望六·七二識。

    所知障何可攝此前後釋耶。

    答。

    章前後文相交。

    六·七二識所知障現起雖難分别。

    且任先德意一往分别之者。

    其所知障總句攝六·七二識。

    所知障皆後地起者。

    七識相應所知障也。

    惑于前地起者。

    明第六識所知障也。

    或現或種以地地别斷故者。

    還結二識相應也。

     問。

    終教大乘意。

    二乘聖者于煩惱障尚不能斷。

    但能折伏。

    況斷所知障(雲雲)爾者引何經論證判此義耶。

    答。

    大師引彌勒問經論也。

    問。

    所述之義道理難思。

    一切二乘斷三界惑障證盡無生菩提。

    大小經論性相也。

    何雲但能折伏耶。

    若雲伏斷種子。

    何位盡言耶。

    次彌勒問經論誰人造耶。

    依之如何。

    又次下楞伽文亦如上說(雲雲)引此經說指何處雲如上說耶。

    答。

    終教大乘意。

    于愚法二乘者。

    觀智劣故。

    究竟不能斷煩惱雲也。

    故彌勒問經論中雲。

    不能如實修四無量等也。

    但于作者。

    彼論不注之。

    雖然開元·貞元錄等具載之。

    況任管見。

    了義燈中又引之。

    法相宗非不依用乎。

    次亦如上說文。

    先德料簡之雲。

    如上彌勒問經論說也。

    非指别說處也。

    問。

    私雲。

    興福寺永緣僧正于維摩大會精義時。

    每座尋彌勒問經論作者。

    詳其用否。

    仍以東大寺法相宗定嚴大法師。

    尋興福寺學窗之處。

    有修學者雲。

    述記末文義雲。

    彌勒問經論南地吳人非真聖教(雲雲)爾者僧正以此文精義欤。

    又五教指事煩如上說。

    文頗難依用耳。

     問。

    終教大乘心。

    付菩薩斷惑。

    于煩惱所知二障。

    可分分别·俱生耶。

    答。

    不分也。

    故章雲。

    不分俱生及分别等(雲雲)問。

    瑜伽·唯識中。

    鹹論分别俱生。

    何雖終教心。

    不分分别·俱生二障乎。

    況所引證之彌勒問經論。

    是南地吳人所造也。

    非真聖教乎。

    答。

    凡終教心。

    述不異真如是煩惱義。

    存解惑同體義。

    何彌分分别俱生論見修二斷乎。

    所知一切煩惱障利衆生行故。

    初觀喜地時。

    不論見修一時頓斷雲也。

    故探玄記雲。

    菩薩之人。

    無量世來。

    為諸衆生。

    作利益事。

    後見真如甘露法界。

    觀彼一切諸衆生身而實不異(雲雲) 問。

    終教大乘意。

    所知障細分亘十地斷之可雲耶。

    答。

    先德有二義。

    煩惱所知二障。

    初歡喜地斷盡。

    地上但除習氣(雲雲)或于所知障細分者。

    亘十地斷之雲。

    二先德義可有也。

    問。

    二義中何義勝乎。

    答。

    勝劣難分。

    但見章正文。

    判地前伏使現。

    初地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