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皆具引之。
章初一即愚法二乘下。
二依教辨相。
亦二。
初略釋初後二教。
二廣釋中間三教。
今初。
義苑雲。
先明初後者。
謂此二教。
優劣特異。
不随開合。
故。
有别教小乘居然易别故。
别教一乘回異諸宗故。
善伏太子所被之機。
經說在周難中。
圓滿修多羅能被之教。
則除難獲證等(已上)問。
愚法小乘教中。
具說三乘因果。
是故亦說菩薩修行。
如阿含經。
說授記彌勒等婆沙俱舍等。
廣說釋迦修行得果之相。
何故今教。
唯言二乘。
不言菩薩。
彼中菩薩。
何教攝屬。
答。
佛說小教。
本被二乘。
令彼出三界。
安處累外故。
是故愚法。
唯攝小乘。
菩薩彼教。
即是大乘。
故小乘中。
不攝菩薩。
是故諸德。
定所攝人。
如是配屬。
唯攝二乘。
貞元疏一雲。
第一小教者。
即聲聞緣覺。
謂佛說四谛十二因緣。
但明人空。
未辨法空。
但斷煩惱。
不斷所知。
但出三界。
成于小果。
不求菩提。
故法花雲。
為求聲聞者。
說應四谛法。
為求辟支佛者。
說應十二因緣法。
就教行異。
分成二乘理果同故。
合之為一(已上)此即愚法唯攝二乘。
不同天台三藏教義。
彼名小乘。
為三藏教。
此教具攝三乘行果。
故不名小乘。
總号三藏。
大疏一上雲。
所以不名小乘教者。
此教亦有大乘六度菩薩三十四心斷結成真佛故(已上)此陳天台所立名也。
演義鈔雲。
謂有難言。
何以不名小乘。
強立三藏。
而招多失。
故今通雲。
以有大乘故。
不得名小。
彼教之中。
立有菩薩。
謂是大乘。
大乘之中望之。
皆稱三藏小乘(已上)彼三藏故。
菩薩人者。
小中多大。
望彼三教。
還是小教。
如是相望。
然今愚法小乘教者。
所攝法門。
與彼藏教。
無有差别。
但是不攝菩薩而已。
故清涼圭山。
并陳愚法小乘教雲。
初即天台藏教。
圭山釋雲。
以見天台立名招難故。
此直名小乘。
其所攝法。
不異于彼。
故雲即也。
但不收六度菩薩故。
唯雲小。
六度權教。
入大乘始教分中故。
此意如别卷說(已上)(圓覺大鈔三上)小乘六度菩薩因果。
既超二乘。
不可與彼同類攝屬。
是故以此。
為始教分。
又小教佛果。
非是實事。
唯是大乘化身一分。
是故奪之。
屬始教中。
約其體實。
雖義是然。
既是小教多分所談。
若約相别。
兼攝言之。
菩薩因果。
所說多端。
故今章上文雲。
小乘中亦有三。
如小論中。
自有聲開法。
緣覺法。
及佛法。
此中佛法。
但慈悲愛行等。
異于二乘故也(已上)玄記一雲。
菩薩藏中。
唯諸聖教。
亦有三類。
一小乘中菩薩藏。
謂诠示菩薩依三十四心等。
次第成佛。
亦不論于十地行位。
仍複不同聲聞等者是也。
如婆沙俱舍說(已上。
餘二非今要也)下會通中雲。
以本從末門。
如小乘說。
以同聲聞故(已上)既始教外。
别舉此類。
故愚法教。
亦有菩薩。
孔目第三。
小乘教中。
有其世義。
明成佛事。
如之餘諸文等。
多明愚法小乘教中菩薩因果。
雖知是屬始教分中。
而亦小教。
說其行相。
傍談菩薩。
是有何過。
而今就正。
唯攝二乘。
言後一即别教一乘者。
問。
何故圓教。
不言同教。
答。
圓教本意。
唯明别教。
攝其漸入一乘之者。
是故兼立同教今屬圓就正意。
唯明别教。
問。
圓教之中。
有全攝義。
約此義門。
成立圓教。
何必約就漸入之者。
答。
全攝諸宗。
亦約諸乘。
若無三乘。
無此門故。
問。
若爾。
何故大疏圓教。
雙明同别義理分齊。
就圓教故。
義苑取之。
釋圓教故。
答。
彼明圓教。
深廣說攝。
是故同别二門并陳。
若約此門。
今章之初一乘。
亦分同别二教。
所诠差别。
一一皆爾。
約此明義。
前揀全收。
甚深廣大行相如此。
今約正意。
唯明别教。
言此經下文内為善伏太子所說等者。
此出六十花嚴第五十五卷中。
即是善财童子所過。
第三十九知識。
願勇光明守護衆生夜夜天。
此是第八地善知識。
唐經名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衆生主夜神也。
善财童子。
于此夜天所。
護法門已。
即問天言。
此法門者。
名為何等。
發道心來。
經幾時耶。
久如當成無上菩提。
夜天答曰。
此法門者。
名随應化覺悟衆生長養善根。
得此法門。
為幾時者。
我承佛力。
為汝解說。
乃往古世過世界海微塵等劫。
複過是數有劫。
名曰善光。
彼有世界。
名曰寶光。
于彼劫中。
有萬如來。
出興于世。
最初如來。
号法輪音聲虛空燈。
彼閻浮提中。
有寶莊嚴王都。
彼有大林。
名善光明。
于此林中。
有一道場。
名曰善花。
彼道場上。
有寶蓮花師子之座。
時彼如來。
于此座上。
成等正覺。
爾時人民壽十千歲。
行殺生等十不善業。
時彼如來。
于百歲中。
座于道場。
為諸菩薩及諸天主并閻浮提宿殖德者。
說微妙法。
其餘衆生。
待善根熟。
爾時國王。
名曰勝光。
時彼人民。
造十惡業。
有諸衆生。
犯王法者。
囚執囹圄。
受諸楚毒。
彼王太子。
名曰善伏。
端正殊特。
具足妙相聞獄人苦。
起大悲心。
白王欲令免脫獄人。
王召群臣。
而苦。
評議。
群臣不許。
若救彼者。
罪應至死。
太子代獄。
欲自受苦。
王依臣言。
欲誅太子。
王後聞之。
乞太子壽。
王召太子。
即赦獄人。
夫人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