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教章通路記卷第四十

首頁
    。

    體窮諸法而寥廓。

    相舍萬象而曆爾。

    業用則即生界于佛身。

    功能則融塵刹于正覺。

    三大即入。

    為法界之雄。

    十身通攝。

    為諸法之王。

    體性沖邃。

    天超言思。

    究竟果海。

    所以成滿。

    相狀幽玄。

    高過行階。

    因門妙覺。

    由此建立。

    德位深妙。

    絕離絕離。

    此乃究竟果海。

    證入窮極。

    圓滿自在。

    妙淨融通位也。

    言如彌勒告善财言等者。

    晉經六十雲。

    爾時。

    彌勒菩薩。

    攝威神力。

    即時彈指。

    告善男子。

    汝從定起(已上)我于彼中。

    壽終下生。

    成正覺時。

    汝及文殊師利。

    俱得見我(已上)彌勒菩薩。

    是善财童子第五十三知識。

    入寶樓閣。

    得補處德。

    彌勒菩薩。

    所得法門。

    皆悉證入。

    善财童子。

    往詣一切善知識所。

    各皆獲得彼彼知識所得法門。

    其事皆爾。

    彌勒彼時。

    告善财童子。

    作此俱得見我之言。

     章當知此約因果前後下。

    二分因果相。

    此似會通經文相違。

    此中意說。

    第三生者。

    唯是第二解行生終。

    萬行圓滿。

    即入果海。

    無别果報感第三生。

    由此義故。

    應有難言。

    若解行終心。

    證入果海者。

    唯是二生。

    不成三生。

    若爾何故彌勒菩薩告善财言。

    汝當見我。

    此意證入應在當來。

    以自當成。

    告善财當成果故。

    故今會雲。

    為分因果二位行相。

    且言當來。

    而實解行終心。

    即入果海。

    玄二十雲。

    汝及文殊。

    俱見我者。

    釋有三義。

    一雲。

    我當來成佛時。

    亦說此華嚴。

    彼時亦有文殊善财所說之法故雲也。

    二雲。

    我成佛時。

    汝與文殊。

    俱來助我。

    宣揚法化。

    三為表法。

    謂善财何故。

    上于佛會。

    俱求諸善知識。

    而不求佛者。

    以善财此生。

    是修因之身。

    未成佛果故。

    不至佛所。

    非謂不求。

    但成果隔因故。

    說當見佛。

    以是滿位故。

    無仰推等也(已上)大疏十下雲。

    俱見我者。

    亦有三意。

    一俱助化故。

    二善财表行。

    文殊信智。

    成正覺時。

    俱證此故。

    三者文殊古佛。

    善财當佛。

    慈氏現佛。

    三世圓融。

    浩然平均。

    故雲俱見(已上)大疏科判此段經文。

    名結會三聖。

    以總通會三聖。

    為過現當佛故。

    今章圓果。

    前後解釋。

    即當玄記第三表法。

    據其實義。

    善财童子。

    今生成佛。

    究竟果滿。

    然寄因果。

    且言當見。

    清涼大師。

    第二解釋。

    全同今章玄第三釋。

    總而言之。

    三生成佛。

    報法分齊。

    學者專所應知之法。

    義理非率爾。

    不可不辨定。

    此即約就彼之果報。

    及與法門。

    分别三生。

    問此之三生。

    為三皆約隔生果報。

    為不爾耶。

    答三生報法。

    學者異解。

    是故順彼舉二解釋。

    一雲。

    言三生者。

    隔生果報。

    非托法門。

    初見聞生。

    未聞一乘。

    唯是餘業所感人身。

    于此報上。

    見聞一乘。

    修習觀解。

    成見聞種。

    于第二生。

    由前見聞。

    感解行報。

    于此身上。

    修習一乘從初信位。

    乃至第十地。

    或是等覺。

    未起佛果加行已前。

    或第十地。

    未至勝進分位已前。

    皆名第二解行生報。

    解行之終。

    舍彼生報。

    于第三生。

    得勝果報。

    是最後身。

    即以此身。

    入果性海。

    即是第三證入生也。

    證果海已。

    真實妙果。

    唯佛與佛。

    乃能究盡。

    有餘依身。

    因人所了。

    是故三生皆是隔生。

    二雲。

    三生之中。

    解行證入二種分位。

    要是法門分位之生。

    問何故爾耶。

    答見聞生者。

    必是業系苦縛之身。

    體是有漏。

    未出三有。

    纏在界内。

    名之實業。

    所受之報。

    解行生者。

    要是離縛界外。

    無漏堅固之身。

    已出三有。

    遠舍苦依。

    其身自在。

    其報無礙。

    以法門為體。

    以定惠為相。

    雖是分段。

    皆法門故。

    縱在惡趣。

    是留惑故。

    故解行生。

    要棄前報。

    是故初生即果報生。

    以是三界系縛生故。

    第二即是法門之生。

    對彼界内苦纏生故。

    若直約就界外。

    當體亦是果報。

    但用無礙。

    其第三生。

    即解行生滿位終心。

    即入果海究竟妙位。

    即是解行一生之内也。

    解行身上。

    無有死生。

    是解行證入二生。

    唯是一身相續上成。

    孔目四雲。

    二者依天子勝身。

    從三惡道出。

    生兜率天。

    現身成佛(已上)文超法師遺忘集雲。

    未入地獄已前。

    名見聞生。

    自獄而出。

    生直天上。

    空音屬耳。

    随悔宿愆。

    得離垢三昧。

    名解行生。

    不離天處。

    見佛法身。

    名證入生。

    何以故。

    天子不改故。

    分段身故。

    經雲少作方便疾得菩提。

    斯之謂也(已上)既雲不離天處等故。

    解行身成大覺位。

    孔目生兜率天等文。

    即就究竟果海為言。

    問答下雲。

    又孔目雲。

    華嚴經中。

    成佛有五中。

    普莊嚴童子等二人。

    現身成佛等。

    雲何知其相。

    答普莊嚴童子。

    即現身中。

    值佛聞法。

    得信解自分勝進位諸三昧門等。

    即得成信滿佛等。

    又兜率天子等。

    既是現身。

    得離垢三昧少分。

    過諸功德等。

    故知。

    現身成佛。

    善财童子。

    既現身至普賢菩薩知識。

    而彌勒知識言。

    當來我成佛時。

    汝見我。

    故知。

    後生中成佛。

    此等且約文相。

    據見聞等三位。

    為三生故。

    作如是說耳。

    約實共皆同。

    但以一身中成佛。

    言一生者。

    法性身。

    無别分段等身。

    若随緣現成佛。

    即同三乘教所說也。

    約一乘教實法。

    念念每成佛等。

    如前說也(已上)是故明知。

    以第三生為當報者。

    約就文相。

    寄分因果淺深之異。

    理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