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教章下卷不審十四(攝化分齊)

首頁
    報盧舍那身(文)彼天者。

    指上第四禅也。

    遮那是台上佛。

    既雲彼天别有等。

    豈非台上當彼第四禅耶。

    但于難分台葉不同雲難者。

    探玄記第二雲。

    淨居之居有四種。

    一義雲。

    今但為證化身充滿百億之義。

    引之不取台葉之邊也。

    纂釋問答委細也。

    可見之。

     一。

    及對法論(文)對法論中報身色頂。

    化身住百億說文在之欤答。

    對法論無此文也難雲。

    當段既及對法論(文)何無此文雲耶答。

    玄記梵網疏中。

    引入大乘論雖成立此義。

    更對法論不引也。

    依之折薪記雲。

    對法論中撿文未見(文)準此思之。

    今應雲及入大乘論也。

    但于當段釋者。

    傳寫誤欤。

     一。

    于彼天别立實報(文)始教意十地能化報身共居色頂欤答。

    十重共色頂(見)難雲。

     準花嚴經·心地觀經·攝論·入大乘論等說相。

    初地百葉台。

    二地千葉台。

    三地萬葉台。

    乃至十地十阿僧祇百千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葉也。

    而一葉則一大三千界也。

    摩醯已一大千界頂也。

    然者初地能化既以一百色頂為所化境。

    知初地已上報身土超過摩醯雲事答。

    當段雲。

    實報淨土或有說。

    在摩醯首羅天(文)入大乘論下雲。

    始從初地乃至十地在淨居天成于正覺。

    自在應化(文)十重共色頂雲事明也。

    但于禦難者。

    雖所化國土十地漸增。

    所居淨土專色頂心得置是無相違。

     五日 一。

    或有說釋迦佛報土在三界外(文)實報土界外欤答。

    爾也難雲。

    終教意以事理不二為當教實義。

    何不談染淨镕融身土。

    界内土外别建立淨土耶答。

    當段但于難勢者。

    終教意即穢土悟淨土。

    穢相是無明邊際故。

    即淨土覺義邊三界外談也。

    然即穢土非不悟淨土。

    故事理不二談無失也”。

     尋雲。

    若即穢土覺淨土者。

    何别指方域分限土耶答。

    對始教界内淨土簡别終教故。

    キビシク指方域分限也。

    雖然實界内外别遠非建立淨土也尋雲。

    若爾者。

    如何下同教義不同耶答。

    終教意即穢土淨土談。

    不雲界内。

    必界外談故。

    下同教即染歸淨。

    即穢土觀淨土。

    故實實報寂光真土。

    在三界内不可離三界談故。

    二教差異大不同也。

    今圓教意。

     法花經不如三界見于三界談如是也尋雲。

    西方去此三十二三十二恒河沙欤答。

    爾也難雲。

    複古雲。

    演義抄引涅槃經二十四高貴德王品。

    西方者四十二恒河沙(文)如何答。

    當段釋分明也。

    先德注解者。

    異品不同也猶疑雲。

    複古雲三十二者。

    恐傳寫之誤(文)答。

    高麗印本抄雲三十二。

    故知。

    有異品欤。

     一。

    名無勝(文)涅槃經所說無勝土者。

    報化二土中何耶答。

    報土也難雲。

    彼涅槃經。

     雲西方去此三十二恒河沙等(文)若實報淨土。

    更不可指方域分限耶答。

    當段但于難者。

    為衆生引攝暫指方域也。

    無相違難雲。

    經中舉所例。

    如安樂世界(文)即探玄記第三雲。

    十住以去不退位三賢菩薩生處名為淨土。

    于中亦有四果二乘等。

    如阿彌陀土(文)既所例安樂界是凡小共生之土也。

    能例之無勝土亦以可化土。

    如何答。

    演義抄二上引涅槃經即釋雲。

    既言為化衆生居此閻浮。

    無勝國土是我嚴淨。

    明指報身在餘淨土(文)定判如是。

    何更疑之耶。

    但于如安樂世界之經文者。

    或指嚴淨邊欤。

    或終教意依起信論。

    許三賢菩薩見報身故可得往生(雲雲)。

     天台章安疏未定報化。

    寶法師疏雲。

    示勝他處以顯報淨也(雲雲)。

     一。

    如大智論中(文)今此五重世界者。

    為倍倍增欤答。

    爾也難雲。

    如所引智論文。

    以一大千界為初重。

    以一恒沙大千界為第二重。

    何雲倍增耶。

    後三重亦不一準。

    未必見倍倍增欤答。

    義苑雲。

    初據三千等倍增之數以揀權小故(文)折雲。

    倍倍增可知(文)準此等釋。

    倍倍增雲事分明也。

    但于禦難者。

    任先德之注解心得置無相違。

     六日 一。

    為一世界性(文)第二重名世界性欤答。

    爾也難雲。

    論文第二重但雲世界無性字。

    何第二重名世界性耶答。

    當段但于禦難者。

    章主得論意加性字故。

    無相違。

     尋雲。

    依何道理名性海種等耶答。

    玄第三全同當章。

    而釋雲。

    何故名性者。

    有二義。

    一望前諸界攝諸流類。

    續結成性。

    如久習成性等。

    二望後海等有為因義。

    故亦得名性(文)性者。

    積成義也。

    以先大千界積成故也。

    若望後世界海義者。

    所依因義也。

    是故雲性欤。

    又依彼所依因所成世界深廣如海。

    是故雲世界海也。

    次世界種者。

    可尋之尋雲。

    五重世界以何土為常途一佛世界土耶答。

    以第一之一大三千界為一佛土。

    是常途經論所明通相也。

     一。

    為一世界種(文)性與種有寬狹欤答。

    爾也難雲。

    舊經雲世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