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加持自身及供養警發地神。
擇地中諸惡物築令堅實。
第二日于壇内掘一肘。
不動明加持五寶等定聖尊位。
五佛四菩薩。
白檀點位。
第三日置瓶不動明加持一百八遍。
第四日暮以香水真言一百八遍。
然後灑淨。
第五日護身供養。
以不動或降三世一百八遍次持地明。
第六日夜師弟子沐浴着淨衣詣壇如法供養。
與印相應手按中胎。
持明一遍。
一按至七遍。
諸尊位亦準。
第七日次教弟子三歸忏悔發菩提心(雲雲)今撿義釋頗有相違。
故引義釋次第出之(義釋從第三日準定尊位。
第六夜内作弟子法。
第七夜内作灌頂法。
故與儀軌頗有相違)
義釋雲。
如教所說。
凡造曼荼羅于七日内須畢。
于最初日阿阇梨當住大日身。
然後警發地神嚴身方便皆如供養次第中說。
警發已即用不動真言加持之。
然後掘地如法擇治。
彼應先掘中心一肘量。
擇畢還複填之。
若盈滿有餘為上。
如舊為中。
不滿者為下。
如是次第除諸過已。
細治所掘之土稍稍填之。
潤以牛液築令堅固。
平正猶如手掌。
次用瞿摩夷瞿模怛羅和合塗之。
若淺略釋者此是牛糞及液為順彼方俗法以為清淨故。
就秘密釋之(雲雲)初日法訖。
凡擇地平治了知其方分。
即穿曼荼羅中心深一肘許。
用成辨諸事真言加持五寶五谷五藥安置其中。
去垢辟除等皆如供養法中說。
如是安置了更複淨塗使極平正(雲雲)第二日訖。
應取欲灌頂瓶貯以淨水勿令大滿。
插諸華果中置五寶谷藥。
于埋寶處置之。
自第三日置瓶以後當日日三時誦辨事真言一百八遍加持此瓶。
然後作餘事業也。
是第三日事也。
又雲。
凡内五寶時即如前敬禮十方諸佛。
而請白言。
我明日當作請法(雲雲)是第二日事也。
次雲從此第三日以去漸當準定曼荼羅大小方位。
或四肘或十二肘等。
乃至諸聖天位處皆用白檀點記之。
若阿阇梨不能具記者乃至畫其形相。
或畫字記之。
使一一分明(雲雲)第三日訖。
至第四日次用香水真言加持香水或一百八遍乃至千遍。
然後灑淨。
彼真言曰(雲雲)
又雲。
及香水灑淨竟。
當用白檀塗作圓壇齊十二指量。
最初置中胎藏大日世尊之位。
次于東方大勤勇處置一切如來位。
東南維真陀摩尼處置一切菩薩位。
次于東北維虛空眼處置佛母位。
次于大日右邊置蓮華手位。
次于大日左邊置金剛手位。
次于西南隅置聖者不動位。
西北維置降三世。
正西是通門處即阿阇梨所住修供養瑜伽處也。
經雲。
初第一我身。
即毗盧遮那位。
以五佛當共置一壇。
第二諸救世者即是諸佛菩薩。
今分為二位。
第三彼同等即是佛母也。
如來名為無等。
而般若波羅蜜與無等等故雲彼同等也。
第四蓮華手。
第五金剛部主。
第六雲不動尊。
則降三世可知。
此即皆是成辨諸事持明者。
當知舉此六位則攝一切諸尊也。
如是作竟當布烈香華供養。
具準同供養次第儀式。
然後觀作寶蓮華台寶王宮殿。
于中敷座。
座上置白蓮華台。
以阿字門轉作大日如來。
次四方八葉之上觀四方佛。
東方觀寶幢如來。
南方觀娑羅樹王華開敷佛。
次于北方觀不動佛。
次于西方觀無量壽佛(并出形像義理如後)華台四維有四菩薩。
如下文說之。
其一切如來位但觀一佛在金壇中。
即同一切佛身自餘各依經中像位。
皆應轉字成身使一一明了也。
凡曼荼羅轉字之法一一諸尊皆用本種子字。
或以諸部通用字。
如三部阿娑縛等。
若恐淺行阿阇梨不能如是速疾旋轉者但觀阿字門生無量光。
光所至處即觀彼尊身也。
至法事夜必應亦皆施此凡修觀行時先當以五字持身。
如供養法中說。
即觀自心作八葉蓮華。
阿阇梨言。
凡人汗栗馱心狀猶如蓮華合而未敷之像。
有筋脈約之以成八分。
男子上向女人下向。
先觀此蓮令其開敷為八葉白蓮華座。
此台上當觀阿字。
作金剛色。
首中置百光遍照王。
而以無垢眼觀之。
以此自加持故即成毗盧遮那身也。
以此方便觀毗盧遮那身。
令與我身無二無别。
而在二明王中間名為住于佛室也。
至畫曼荼羅竟時阿阇梨移座位出壇門外。
當于此佛室之位置意所樂尊或置般若經。
以金寶盤盛嚴飾供養。
或置所持數珠若金剛杵金剛鈴等。
行者住于佛室如上觀諸聖尊竟。
當轉阿為嚩。
以金剛薩埵加持自身。
奉塗香華等如法供養。
如供養次第法中廣說。
然後興大悲心至誠殷重誦請白阿利沙偈如經文也(雲雲)第四日訖。
至第五日暮。
複當次第具諸法則。
好自嚴身觀八曼荼羅位。
奉請結護等一一周備竟。
當誦不動明王或降三世尊與密印相應滿一百八遍加持此地。
阿阇梨言。
從第三日以去每日三時念誦。
皆誦不動真言一百八遍用加持地。
非獨此應一切處用也。
又從初日至第三日以來。
若有留難即當收攝停止。
若已塗白檀位竟。
設有種種魔事兩不和合要當勤加方便必得成也。
餘如瞿醯中說。
其第五夜應誦不動真言。
竟次當以大日如來身即誦持地真言及作三昧耶印。
誦彼真言曰(雲雲)時彼阿阇梨當往東方一切如來壇位之外。
東向誦持真言。
或三遍或七遍能多益善。
次往南方次往西方次往北方。
皆背白檀座位而誦持之。
如是一周竟。
次往虛空眼位。
當面向東北背壇位誦之。
次往東南次往西南次往西北。
又一周竟。
更當至誠作禮種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