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撰定事業灌頂具足支分第三

首頁
    一者方便學處五戒十善。

    其品義釋雲。

    佛前說入曼荼羅時。

    為弟子授戒時即合說此戒法。

    要先受此戒已住斯學處。

    然後合聞如來秘密之行。

    此戒未造曼荼羅前即合為說也(雲雲)又雲。

    菩薩戒略有二種。

    一在家。

    二出家。

    此二家中複有二種戒。

    一自性修行。

    二是制戒。

    今此十戒是菩薩修行戒也。

    以是善性故一切菩薩法應行之。

    又一切世間諸天輪王外道二乘皆有十善。

    若菩薩不持者彼生輕慢。

    将護彼意故須持也。

    二佛所制戒即是自具方便也。

    以有善巧方便故今此十善戒不共戒不與聲聞外道等共(雲雲)然其戒相雲何。

    經雲。

    金剛手。

    今說善巧修行道。

    若菩薩摩诃薩住于此者當于大乘而得通達。

    秘密主。

    菩薩持不奪生命戒所不應為持不與取及欲心邪行虛诳語粗惡語兩舌語無義語戒。

    貪欲瞋恚邪見等皆不應作。

    秘密主。

    如是所修學句菩薩随所學則與正等覺世尊及諸菩薩同行應如是學(雲雲)義釋雲。

    此中不殺者謂于一切有命之類乃至不生一念殺心以無殺心故名不殺戒。

    餘放此而說也。

    初授此戒時阿阇梨先當授與三歸。

    即是常住秘密之三寶。

    非是法僧别住同于有餘不了義經。

    如菩薩鴦掘等中。

    應引之廣說也。

    又如上文中師為授三歸法也。

     私謂。

    故知為授三印是為正義。

     既授三歸了阿阇梨次當勸發其心令生決定大誓受此十無盡藏。

    還三遍授之。

    受已令彼表白。

    我某甲今依十方諸佛及阿阇梨邊受得此戒竟。

    今日今時我(某甲)得名為菩薩也。

    此戒無有時節。

    乃至盡形受之。

    盡未來無有舍義也。

    若如上所說戒于一月一年等入道場時。

    謂行此方便事了即伏等則有時限。

    然深義說之。

    亦至見真方息也(雲雲) 私謂。

    如持明禁戒六月修證法是為有限。

    方等亦然。

    又善生雲。

    在家菩薩受戒亦用白四羯磨得戒。

    又涅槃雲。

    亦受世教戒者白四羯磨然後乃得。

    又戒壇圖雲。

    菩薩戒聚非白四而不生。

    今真言門六戒一一白四羯磨乃應得戒。

     菩薩十善具巧方便雲何。

    經雲。

    菩薩修行大乘入一切法平等攝受智慧方便自他俱故諸所作轉。

    菩薩于此攝智方便入一切法平等當勤修學。

    秘密主。

    彼諸菩薩盡形壽持不奪生命戒。

    應舍刀杖離殺害意護他壽命猶如己身。

    有餘方便于諸衆生類中随其事業為解脫彼惡業報。

    故有所施作非怨害心。

    秘密主。

    菩薩持不與取戒。

    若他所攝諸受用物不起觸取之心。

    況複餘物不與而取。

    有餘方便見諸衆生悭吝積聚不修施福。

    随其像類害彼悭吝。

    故離于自他為彼行施。

    因贊時施獲妙色等。

    秘密主。

    若菩薩發起貪心而觸取之是菩薩退菩提分越無為毗奈耶法。

    秘密主。

    持不邪淫戒。

    若他所攝自妻自種族标相所護不發貪心。

    況複非道二身交會。

    有餘方便随所應度攝護衆生。

    秘密主。

    菩薩盡形壽持不妄語戒。

    設為活命因緣不應妄語即為欺诳諸佛菩薩。

    秘密主。

    是名菩薩住于最上大乘。

    若妄語者越失佛菩提法。

    此法門應如是知舍離不真實語。

    秘密主。

    菩薩受持不粗惡罵戒應當以柔軟心語随類言辭攝受諸衆生等。

    何以故。

    菩提薩埵初行利樂衆生。

    或餘菩薩見住惡趣因者為折伏之而現粗語。

    秘密主。

    菩薩受持不兩舌語戒離間隙語離惱害語。

    犯者非名菩薩。

    不于衆生起離折之心。

    有異方便若彼衆生随所見處生着如其像類說離間言語令住于一道。

    所謂一切智道。

    秘密主。

    菩薩于不绮語戒以随類言辭時方和合出生義利令一切衆生發歡喜心淨耳根道。

    何以故。

    菩薩有差别語故。

    或餘菩薩以戲笑為先發起衆生欲樂令住佛法。

    雖具出無義利語如是菩薩不着生死流轉。

    秘密主。

    菩薩當持不貪戒于彼受用他物中不起染思。

    何以故。

    無有菩薩生着心故。

    若菩薩心有染思彼于一切智門無力而堕一邊。

    又菩薩應發起歡喜生如是心。

    我所應作令彼自然而生極為善哉數自慶慰勿令彼諸衆生損失資财故。

    秘密主。

    菩薩應當持不瞋戒遍一切處常修安忍不着瞋喜于怨及親其心平等而轉。

    何以故。

    非菩提薩埵而懷惡意。

    以菩薩本性清淨故。

    秘密主。

    菩薩應當舍離邪見行于正見怖畏他世。

    無害無曲無谄。

    其心端直于佛法僧心得決定。

    是故邪見最為極大過失。

    能斷菩薩一切善根是為一切諸不善法之母。

    是故下至戲笑亦當不起邪見因緣(雲雲)義釋雲。

    先說不殺相。

    然不但以不殺成持戒也。

    謂當具方便慧。

    謂觀此人必造五無間謗法等緣當增重障無由出離。

    以大悲心籌量。

    若害之能利他人。

    或令彼有出離因緣。

    甯自入惡道。

    謂将護彼以大悲心而加害之。

    此即方便非彼二乘共也(雲雲) 文和五年二月一日以他本校點了 杲寶(五十一) 一校了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