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胎藏生秘密曼荼羅壇事業灌頂七日行法(第七日上)
十七門前香水法
此有二法初第七日暮以金剛薩埵加持自身為大日尊作禮。
然後誦降三世加持淨瓶(寶等準前)置白檀觀門外灑欲入壇者。
次加持香水令飲少許。
名金剛水。
亦名誓水。
以上第二成就弟子支分之餘
十八素辨供具法(是第四素辨供養支分。
前品此法在圖尊下。
此品在上)至日入時師伴弟子澡浴。
赍持供物往詣壇所一一加持。
于檀北面一處置之。
此品問。
供養複有幾。
雲何華香等。
此中更有塗香燈等及寶樓樹等種種獻供之物。
皆唯例而作。
所以言等。
等者多聲也。
問。
獻香華為何方法。
華令奉獻誰(謂華有若幹。
所應獻之尊亦有差别也)獻佛用何華。
菩薩天等用何也。
香等亦然(準華而說)奉獻華時複雲何(以何法而獻。
謂須有真言加持等也)以何法用獻也。
香等亦然(準華而說)雲何獻食等(食中有上中下差别也)次答供養義。
然此中答或不依問次。
然皆依所問義于理不失也。
當知供養略有四種。
一是供養香華(及塗香燈等乃至飲食。
此是世間供食也。
但以物獻)二者合掌(謂禮敬也。
此是印也)三慈悲。
四運心。
謂想香華滿法界。
運心已即用合掌印也。
并慈悲三事皆運心也。
然經中不言香華等。
于義必當有之也
華手發生(此是卻牃合掌印也。
此華從手發生也)奉一切佛結一切支分印觀菩提心者。
華手發生謂作印。
作印已即運心供養也。
一切支分生印者。
前已有真言而雲未有印也。
當撿之。
如是以印加持已。
當念菩提心想見此華從手出也。
以此為供養也。
各各一切諸佛生此運心也。
及彼所生子等殷勤以是無過華美香光顯法界為樹王供養注。
想樹遍法界生華供養也。
以真言加持。
勝妙複多大雲。
法界中生。
從彼雨華諸佛前等者。
謂從諸佛乃至二乘八部各各依本真言及印。
用加所供養物而供養之也。
行者供養香華時當以真言及印加持。
如供養華即用華真言等也。
心若不住定何由得然。
雲三昧自在轉也。
然後運心。
此華香美無諸過惡。
願生勝妙其多。
猶如大雲。
從法界中生也。
從彼而雨華(從法界生也)常生種種光明。
遍諸佛前。
又以此華等遍周法界為一大樹如天意樹無異。
雨種種華雲香幡蓋等及飲食物。
無量無邊不可窮盡。
普遍一切如來之前種種供養令一一周遍。
如是運心即以真言加持之。
謂一一尊所供養各以本真言及印加持也
次卑于此者。
謂八部等。
亦随其本類用真言及印也。
然此諸尊又卑此諸天神。
今次說諸天。
或經中有真言。
如本瑜伽。
謂各各相應。
謂與本尊相應也。
如忿怒用赤等。
如華者塗香等亦如理相應想念也。
然此諸尊或經中有真言及印。
或阙無者。
别有一普通吉祥之印。
當以空水二指頭相撚。
餘三指皆舒散之。
用北印加持諸物。
及其壇中一切供養之具悉用加之皆得成也。
設本尊自有本印。
臨時忘者亦用普通印加之亦得也。
其香華等真言即是也。
前品中香華燈等真言各随類用也。
如般若經欲以一華普供養一切諸佛者當修是般若波羅蜜。
即是此中但運心以一華香。
以加持及三昧故即普能供養一切賢聖。
遍于法界令此善根不可窮盡是也。
若不作普通吉祥印者更有金剛拳印或蓮華印(及觀音印。
但右手作也。
準地居天合左手作。
然恐左手有所執作等右手作用加持物亦得也)然供養時先用印。
加已即當捧之标心奉獻方置諸尊之所。
若是塗香者或用塗彼尊身。
香亦随所應莊嚴處置之。
或但置其前也。
其捧華等時亦有高下之等。
若是佛當高齊其身頭頂。
菩薩在心已下。
二乘在臍已上。
佛菩薩持在心。
世天當臍。
此定也。
淨居等天在臍下。
結印已引向空中獻佛也。
次而下。
乃至地居等令轉下也。
如上有四等諸尊從佛身出。
今獻華高下亦準前。
臍下以配當曼荼羅位也。
然有二種師。
若瑜伽成者但用三昧心自在故已得通達真言門。
故随心所作便成。
不必待于事法亦得成也若第二世間師必須于事法用真言及印加持之乃可成也(兼見經正文也。
已上供養支分)
十九呼所度者法
如法護身呼所度者。
為彼作護。
灑以香水。
一處次第而坐(已上亦是第六支分之餘)
二十拼五色線法
此有八法。
一道場門前運心頂禮一切諸佛。
然後持五色綿向曼荼羅立而頂戴之。
二觀自身作大日尊(成就悉地品意處曼荼羅此中作之)三住甘露王三昧誦一切三世無礙力明妃(有印乃得)四從三昧起。
尋念諸佛本初不生加持自身。
告金剛手等。
五執金剛等從金剛蓮華座旋轉而下。
頂禮贊歎有偈。
六告執金剛等說加持偈(是勝願。
佛菩提座即大覺師子座曼荼羅場)七身諸支分出現?字。
是一切諸尊法普通種子。
八拼修多羅。
此有三法。
一以前大日尊(用成就悉地品成身法)拼外界四方四維十字界道。
各二周已。
一周在空一周在地。
二以三尊身拼中台三重界道(以金剛薩埵身拼中台第一重。
以釋迦身拼第三重。
以文殊身拼第二重。
亦各二重周。
準上又有三重寬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