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為體。
多是諸法如如義。
以一切法本不生故。
即此如如亦不可得。
是故如來觀一切法畢竟非如異。
雖不可見而亦明見。
如諸佛諸衆生眼亦然。
若行者說此真實語時。
則蒙不思議佛眼加持漸得眼淨清也”
軌雲。
帝釋印。
内縛二風申如針(空豎)記雲。
光内縛舒二頭指。
指端相拄如針。
二大指雙豎也攝廣二軌雲。
内縛拳二風豎如杵軌雲。
真言曰。
曩莫三滿多沒馱喃(引一)铄吃啰(二合)也(二)娑嚩(二合)賀(引)義雲。
右釋提桓因真言。
釋迦是百福德義。
以于因中作百無遮大施大會故得成此果。
故以為名。
今雲釋迦羅也是正音也。
以初釋字為真言體。
舍是本性寂義。
又奢摩他亦是止義。
次轉釋雲。
以諸業垢本不正故。
複次從本性心地起諸作事。
及種種淨妙六塵。
即是淨佛國土莊嚴法身之義。
從一字中即具百字功德。
故名百福乘。
此百福輪寶乘名為帝釋乘也(私雲。
二十本雲。
佛化身生也)
持國天印
軌不說之記雲。
左手為拳。
舒風如鈎。
空指豎之。
令至風端。
右手亦如是。
以右腕押左腕(私雲。
有雲抱臆)二大指與诃招之。
或說。
以頭指召之(對記雲。
珍和上說此印儀軌不說。
大唐師亦不傳。
雲雲故知入唐求法之人未必究一切也)經疏不說玄法青龍注同雲。
右拳空豎風如鈎不相着。
左準腕相交熾盛軌雲。
舉右手為拳。
左覆自叉腰軌雲。
真言曰。
曩莫三滿多沒馱喃(引)唵地?(二合)多羅瑟吒羅(二合)啰啰缽啰(二合)末馱那(二合)娑嚩(二合)賀
日天子印
軌雲。
日天福智仰風水加火背。
其狀車辂形記雲。
二手仰掌相比二水屈臨于掌。
以二空各着水輪傍。
二火微起豎作車辂勢經雲。
定慧手顯現合掌。
屈虛空輪置水輪側義雲。
日天車辂印。
顯露合掌。
乃屈二風指頭撚火指第三節背。
令與二水指頭相到也。
其二水指亦在中指之背也别本仰定慧手并之。
以空各撚二水下文。
以風各繳火背。
即是與疏不同。
審勘之(私雲。
疏同今軌)攝軌廣軌雲。
日天福智手置水輪側。
顯現側相着仰如車辂形(私雲。
此文不明。
但似經文)青龍雲。
日天福智仰水入空持側火輪相并(火字)舒二地輪合(私雲。
此文不明。
但似今記。
諸文異說更思)軌雲。
真言曰。
曩莫三滿多沒馱喃(引一)阿你怛夜(二合)野(二)娑嚩(二合)賀(引)義雲。
又日天真言。
大日之義如初品中已說。
阿(去外)你底野野即是彼名。
是故世間謂日為常利衆生者。
以初阿字為真言體。
此字聲呼之。
是寶佛日本初不生之行。
亦名日出三昧。
亦名破暗三昧。
次雲你者即轉釋菩薩心義。
自開如是慧日誓當轉授一切普利群生。
乘此如實相去毗盧遮那大日之位。
名為日天乘也
摩利支印(有雲。
安怛怛那印。
唐雲隐形)
軌不說之記雲。
先合掌地水各叉入月中。
以二大纏風指端雙立二空與诃招之玄法三卷注雲。
内叉地水輪空風豎相合火繳風前合(私雲。
似今記)攝軌雲。
摩利支寶瓶。
定手虛成拳。
一切諸難中。
想身入其中。
智掌而覆之。
天人眼不見廣軌雲。
摩利支寶瓶。
定手虛成拳。
智掌舒而覆(私雲。
有雲。
定空撚四輪甲如菅。
以慧手平伏以覆定菅上。
是察印也)軌雲。
真言曰。
曩莫三滿多沒馱喃(引)唵摩刹支娑嚩賀(引/廣軌同之。
攝軌不出。
注雲口授)
舍耶毗舍耶印(日天後)
軌雲。
般若三昧手。
風地節相背。
水火自相持。
空并置于心(青龍注雲。
弓印)記雲。
先合掌二地二風屈之入掌令背各相着。
水火微屈其端相拄如張弓。
二空直豎。
水火為弓。
二空為箭經疏同之。
但不雲二空為箭(有雲。
軌雲空并置心者。
二空并屈押二風)(屈側也。
心者弓之心地。
雲雲。
可思)
九執印(七曜及計睹羅睺是為九執)
軌雲。
九執二羽合空輪并而申記雲。
先合掌二空雙豎與頭指遠去(私雲。
具如前宿印明)軌雲。
真言雲。
曩莫三滿多沒馱喃(引)蘖羅(二合)醯嚩(二合)哩也(二合)缽啰(二合)缽多(二合二)□底摩野(二)娑嚩(二合)賀(引攝軌□字注儒住反)義雲。
揭栗系(行也。
垢也。
困也)濕嚩哩也(自在也)缽羅補多(得也)乳底(明也。
諸曜故為明也)摩也(是性義也。
于明性中而得自在也呼彼名言于此中而得自在也)
胎藏三密鈔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