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這會兒沒空搭理你們,等明年春天打滅了倭寇,騰出手來再修。
(《神宗實錄》二十年十月庚申)
總之,大明這輛龐大的戰車,終于在各方面的齊心協力之下,從開始的搖搖晃晃,發展為緩步向戰場推進。
這輛戰車上集結了一朝之精英,準備一戰定乾坤。
許多人的命運,得以改變,并引發了一連串的蝴蝶效應。
其中最顯著的效應,發生在一個遠在千裡之外的人身上。
這個人叫楊應龍。
楊應龍是四川播州人,靠近貴州。
家族世襲土司頭銜,傳到他這一代,已經是二十九代宣慰土司,在當地的勢力根深蒂固。
楊應龍是個野心勃勃的家夥,他一直試圖在播州這個小地方搞獨立,對當地大明官員十分不屑。
有人告他有謀反的意圖,在朝廷引起了很大争議。
四川官員認為要撫,貴州官員認為要剿,兩邊官司吵到北京,最後萬曆皇帝親自拍闆,讓蜀黔兩省聯合調查,
萬曆二十年,楊應龍前往重慶接受勘問,結果一來二去,居然真查出來他有謀反事實。
按照大明律,這是要殺頭的——可就在這時,朝廷出兵朝鮮的決定傳到了四川,川将劉铤奉命率領五千川軍開赴前線。
楊應龍意識到這是個機會,立刻上書朝廷,表示自己願意戴罪立功,帶播州兵壯前往抗日前線,打小鬼子。
朝廷正覺得兵力不足,這提議正中下懷,便把他放回播州整軍。
這一放,便是放虎歸山,從此播州邊境再無安甯。
楊應龍回去以後,不再理睬大明官員,反而縱兵攻打貴州、四川等地城鎮。
朝廷多次派兵圍剿,都被擊敗,一直到萬曆二十八年,這場叛亂才被徹底平定。
播州之亂,也因此與甯夏之亂、壬辰倭亂并稱為萬曆三大征。
最後,在這一章的結尾,說一點題外話。
大明的出兵決策是萬曆皇帝的傑作,但兵部尚書石星于其中居功阙偉。
如果沒有他運籌帷幄,居中周旋,無論朝鮮派出多少使者,也是無濟于事。
他是朝鮮的大恩人。
朝鮮人對石星的這種義舉感激涕零,他們決定要報答一下——用自己的方式。
朝鮮人開始思考,石星為何卻對朝鮮如此講義氣?他義助朝鮮的深層次心理動機是什麼?
還是在那本叫做《壬辰錄》的朝鮮小說裡,是這麼解釋的:
話說在嘉靖年間,朝鮮派了使節前往北京出訪,其中一位使團成員叫做洪彥順,是個朝鮮大富豪。
洪彥順到了北京以後,閑來無事四處閑逛,在妓院無意中發現一位風塵女子,氣度不凡,攀談之下發現她居然是一位高官之女,因父親失勢而淪落青樓。
洪彥順豪爽地拍出重金,為她贖身。
作完好事以後,洪彥順又碰到一個年輕的四川讀書人,叫石星。
這人垂頭喪氣,郁郁寡歡,一問原來是京科落榜,沒錢回家。
洪彥順又大發善心,給了年輕人一千兩銀子,還把那位薛姑娘陪給他返回四川,鼓勵他三年以後繼續來考。
果然三年以後,石星得中狀元,從此進入官場,平步青雲。
所以他對朝鮮人關懷備至,感激涕零,日後力排衆議出兵朝鮮,正是他向洪彥順的報恩雲雲。
不知道身為直隸東明人,而且在嘉靖已未科一次便中進士的石星看到朝鮮人這麼編排自己,會是什麼表情……
其實朝鮮人不是第一次這麼幹了。
他們對于自己的敵人,也喜歡用這種手法。
比如在一則朝鮮人筆記裡,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話說在壬辰年八月,平壤城裡有一位妓女,叫做桂月香,被倭将小西飛所寵愛。
桂月香一邊與小西飛虛以委蛇,一邊暗暗把一名朝鮮勇士金景瑞帶入城中。
入夜之後,金景瑞上了風月樓,把小西飛的腦袋砍下來,和桂月香一起逃跑。
桂月香體弱跑不動,于是金景瑞将其殺死,隻帶着城主腦袋離開平壤。
從此桂月香被朝鮮人民尊為義妓,世代傳頌。
(《春坡堂日月錄卷八》)
金景瑞确有其人,時任順安的助防将。
不過這個小西飛,曆史上的身份卻很成問題。
小西飛肯定不是小西行長,因為後者是死于關原之戰後的京都六條河原。
實際上,小西飛的真實身份,是小西行長的手下内藤如安,他因為被主君賜了苗字“小西”,又有飛驒守,喜歡自稱為小西飛驒守。
中、朝兩國不谙日情,以為這是兩個人,結果以訛傳訛,内藤如安便成了小西飛和驒守藤兩個人。
但問題是,内藤如安也沒死,他後來還跟沈惟敬去了北京談判,一直活到了關原後。
桂月香的故事,後來又發生了一回。
這次的主角還是一位朝鮮女性,叫做朱論介。
據傳說,朱論介是慶尚道兵馬節度使崔慶會的妻子,崔慶會在晉州會戰中被加藤清正打敗,被殺。
朱論介懷着仇恨化妝成妓女,潛入日軍在矗石樓召開的慶功會。
加藤清正麾下有一員勇将叫做毛谷村六助,看到朱論介姿色不凡,上前攀談。
朱論介一把抱住毛谷村六助,一起墜下南江殉死。
不用說,毛谷村六助肯定也活到了戰後。
在江戶時代,他以劍豪與相撲高手之名著稱,至今在福岡英彥山還有他的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