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六章 我來了——李如松

首頁
    大明抗日援朝的總司令李如松,是一名比祖承訓更為純粹的遼東軍人。

    更是一代名将。

     如果我們非要找個曆史人物來做比喻的話,大概隻有漢骠騎霍去病最合适了。

    李如松就是明朝的霍去病。

     我們先來看家庭成分——這兩人都是正宗高幹子弟。

    霍去病背後有衛青和衛皇後,靠山硬,兩位靠山的身份高到沒法再高了。

    不過,李如松的背景比他更厲害。

    李如松的爹是萬曆第一名将、雄踞北方防線二十餘年的李成梁,是大明朝的唯一和傳奇。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大明朝上下幾百年,活着就當上三公的武人,就隻有他老人家獨一份,所以李成梁是唯一,是傳奇。

    至于皇後和大将軍,哪一朝都有無數個,李成梁當然比衛青衛皇後更牛。

     李成梁一共有九個兒子,這九人裡出了五個總兵官和四個參将,一門九将,加上老爹李成梁,足足十大将,比傳說中的楊家将還多兩。

    李家門生故舊遍布軍中,形成一股盤根錯節的勢力。

    李如松從小身邊接觸的兄弟、朋友、長輩,全是刀頭舔血的邊疆将領。

    從記事時起,他每天耳濡目染的,都是兵家戎事。

    中原的孩童們開始讀書開蒙的時候,他已經學會提槍挎弓,跟随父親出征;當其他年輕人握着毛筆參加鄉試時,他已能夠熟稔地割下敵人的首級,拴在馬鞍上帶回去請功。

    在這樣一個軍中世家長大,李如松壓根沒有想過其他發展道路,仿佛天生就是要來作軍人的。

     李如松的老師,也是一個傳奇。

    這個傳奇是傳奇人物的傳奇,因為此人經常出現于民間故事裡,他的名字叫徐渭,字文長,是著名的才子,書畫詩文都是曆史上排得上号的人物。

    最離譜的是,他還是嘉靖年間抗倭名臣胡宗憲的幕僚,是當時赫赫有名的平倭名軍師。

     顯赫的身世與苛酷的成長環境,還有品質優良的貴族式教育,賦予了李如松鮮明的性格和極好的軍事素養。

    而遼東軍人的兩大特點——勇猛與驕橫——在李如松身上也都特别突出。

     他作戰極其悍勇,幾乎每一戰都身先士卒,而且在身邊豢養了一大批悍不畏死的親兵,斬将奪旗,所向無前。

    李将軍的旌纛所在,往往就是戰鬥最激烈的地方。

    憑着這股天生的軍人氣質,他立下了不遜于其父親的赫赫戰功,讓李氏一族的聲威愈加煊赫。

     李如松能耐大,脾氣也不是一般地大,他擔任過的每一任職位,都會留下與同僚發生激烈沖突的記錄。

    他在北京提督京城巡捕時,被言官彈劾行止不法;在宣府擔任總兵官的時候,跟巡撫許守謙頻生龃龉,甚至還跟參政王學書大打出手。

    總之隻要是有他在的地方,就會有層出不窮的麻煩。

     這些優點和毛病,和霍去病全然一樣,如出一轍。

    霍去病的戰績就不說了,大家都知道,隻說毛病吧。

    飛将軍李廣的兒子李敢,是被霍去病在狩獵遊戲時謀殺的,而且還是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原因是李敢得罪了他姐夫衛青,他要為姐夫出氣。

    打仗的時候,士兵缺糧食沒飯吃了,霍去病還要士兵幫他開辟球場好玩遊戲,他吃不完的肉全部拿去倒掉也不會給士兵吃。

    諸如此類的貴族世家子毛病,他身上有一堆。

     總結:這倆位高幹子弟,脾氣都相當不好,相當蠻橫驕縱,都是惹麻煩高手,不過同時也都是軍事高手,一時之名将,而且還都是打仗比脾氣還猛,都是中國邊境外敵的天生克星。

    最後,是兩人都挺短命。

     我一直覺得,這倆人其實是一個模子裡倒出來的兩兄弟。

    無非年齡差距大點,兩千年。

     甯夏之亂的平定,讓李如松更加目空一切。

    甯夏圍城數月,京中精銳、宣大名将、南兵苗兵輪番上陣,都無功而返,最後還是靠着他的計謀、戰法,還有遼東兵的悍勇,這才攻破了城池。

    因此在他眼裡,無論是京軍還是南軍,統統都是酒囊飯袋,遼東以外再無軍人。

    要想打仗,那就得聽他的。

     帶着未曾褪去的大勝光環,這位驕傲的将軍在十二月八日抵達了遼東,并且毫無懸念地,馬上就和經略宋應昌發生了沖突。

     在大明官場,除開國那朝,之後的武将地位都天然低文官一頭。

    武人出身的人,最高隻能當到總兵,再上一級的總督、巡撫等職,都必須是由文官擔任。

    李如松這時候的頭銜,是“提督薊遼保定山東等處防海禦倭總兵官”,而宋應昌則是以兵部右侍郎的身份“經略薊遼山東保定等處防海禦倭軍務”,等同于總督之職。

    兩者地位高低,一目了然。

     按照規矩,李如松谒見宋應昌時,應該先穿戴好盔甲,在門庭處叩個頭,然後出門換身衣服再說話。

    說實話,這确實有點糟踐人,可文官帶兵是祖宗定的規矩,所以曆代總兵——包括李成梁在内——甭管功勳多大,都不敢壞了這個規矩。

    (《明史李如松傳》《萬曆野獲編》提督軍務條) 可到了李如松這,規矩就要改一改了。

    李成松此時氣焰正是最嚣時,我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