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章 唇槍舌劍

首頁
    。

     三月二十四日晚上,沈惟敬到了義州,在嘉山附近的小村子裡休息。

    朝鮮國王李昖急巴巴地去見他。

    沈惟敬睡眼惺忪,穿着睡衣就來了。

    李昖顧不上計較這些,親自試圖說服沈惟敬不要和談,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沈惟敬聽他費了半天嘴皮子,就一句話:我就是一個幹活兒的,你去跟石尚書宋經略他們說去。

    ” 朝鮮人真去找宋應昌去了,一見面便哭哭啼啼,說我國百姓都是中華赤子,倭寇殺我們如殺中朝的子女。

    你說當爹媽的,哪有不替自己兒女報仇的嘛? 宋應昌一看,如果不把話說透,這些實心眼的朝鮮君臣們估計非哭死不可,隻得苦口婆心地告訴他們:我們根本沒打算和談,隻是為了争取時間。

    當然啦,如果他們真有心投降,我們就在漢城留幾個日本大将當人質,讓我們的人去日本接受降表。

     為了表示會談的真實,宋應昌還透露給他們一些細節:比如小西與加藤之間的不和。

    明軍對于這種情勢,準備了兩套方案,如果小西行長退兵,那麼明軍會繼續圍觀,不予追擊;如果加藤清正抗命頑抗,就往死裡打。

     還有一些話,宋應昌不方便公開說,便通過幾位幕僚巧妙地轉述給朝鮮大臣們:大明的目的始終隻有一個,那就是把日本人騙出城去再進行剿滅。

    現在之所以跟他們談,完全是因為劉綎的兵還沒到。

    等到劉總兵在二十八日渡過鴨綠江,我們便會動手。

    ” 就這麼反複唠叨,宋應昌總算是把朝鮮人的不滿給安撫住了。

     可他萬萬沒料到,他這邊安撫住了李昖,那邊李如松和柳成龍又明火執仗地頂上了。

     原來沈惟敬離開龍山以後,根本沒進平壤城,溜着邊兒直奔義州而去。

    這是對李提督極大的不尊重,惹得遼東将領們怒罵不止。

    李如松知道,這八成是宋應昌搞得鬼,不願意跟他分享和議的功勞。

     你會藏,難道我不會搶麼! 恰好宋應昌這時候下了一道命令,要求在議和期間,不得擅自與日本人交鋒。

    李如松當即委派了一個叫周弘谟的人,帶着這份公文,舉着李如松的旗牌前往漢城。

     旗牌也叫王命旗牌,是皇帝賜給總督、巡撫或欽差大臣等的标志,表示這位官員身受王命,可以代表皇帝行使權力。

    任何人見到旗牌,便等同于見到官員本人。

     周弘谟扛着旗牌去漢城,隻要稍微跟日本人搭上一句話,一份“協助議和”的大功勞便穩穩地算到李如松頭上了。

     周弘谟一路東進,很快抵達了前線坡州。

    這時候柳成龍與金命元在權慄營中議事,周弘谟大搖大擺過來,把旗牌往地上一戳,拿出宋應昌的公文,讓他們參拜。

     柳成龍一看周弘谟是去倭營議和,氣登時不打一處來;他再一看公文,發現是要求不得擅殺日軍士兵,更生氣了。

    他很嚴肅地告訴周弘谟,這是你們帶給日本人看的,我們可不拜。

    那份公文我們也不接受。

     周弘谟也很生氣。

    這旗牌和公文代表着李提督與宋經略的權威,你們膽敢不拜,真是吃了雄心豹子膽。

     兩邊誰也不肯讓步,陷入了僵局。

    最後柳成龍和金命元一怒之下,拂袖離去。

     周弘谟受了委屈,回頭給李如松打了個小報告。

    李如松勃然大怒:這旗牌代表的是皇命,日本人這麼頑劣見了都得拜,你們居然敢不拜?你們等着! 李提督旁邊的李德馨吓壞了,趕緊讓柳、金二人回來道歉。

    柳、金二人敢惹周弘谟,卻不敢觸怒李如松,隻得巴巴地趕過去解釋。

    他們到了門口,李如松在屋裡裝沒看見,兩個人隻得忍氣吞聲等在外頭,正趕上下雨,連衣服都被打濕了也不敢離開。

     過了一個多時辰,李如松這才讓他們進門說話。

    一進屋,柳成龍趕緊解釋:我們不是不想拜旗牌,而是因為牌文裡說不讓打日本人,我們想不通啊。

    李如松哈哈大笑:這是宋應昌幹的,可不是我授意。

    不過你們若是不拜,官司打上去,我也要被責備。

    你們還是給本官道個歉吧。

     柳、金二人道了歉,又寫了道正式公文說明情況,這事才算抹平。

     可沒想到,沒過幾天,又出事了。

     有一天,柳成龍外出巡視,走到天壽亭的時候,忽然迎面看到查大受的家丁李慶馳馬而過。

    兩邊打了個招呼,然後各趕各的路。

     柳成龍到了招賢裡,有三個明軍騎手忽然從背後趕過來,喝問柳成龍是哪個。

    柳成龍報出自己的身份,以為能鎮住他們,想不到這三個騎手冷笑一聲,喝道:“抓的就是你!”一擁而上把柳成龍圍住,拿鐵鎖長鞭抽他的馬,逼着他跟他們走。

     柳成龍莫名其妙,又不敢掙紮,隻得跟着他們往開城方向去。

    等到過了青郊驿,快到土城隅的時候,從土城裡忽然走出一騎,跟那三個人說了幾句話。

    那三個人回頭跟柳成龍說:“行了,您可以走了。

    ” 柳成龍丈二金剛摸不着頭腦,一直到次日次日李德馨給他寫了封信解釋,他才知道原委。

     原來李如松從自己家丁那裡聽說,朝鮮人不打算講和,還試圖破壞和議,現在所有臨津江的船隻都不能往倭寇營地裡去,否則要被攔下來。

    李如松勃然大怒,和議是現在的頭等大事,這些朝鮮人公然抗命,真是無法無天。

    他下令把柳成龍這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