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章 東亞第一騙局(下)

首頁
    己願意相信的話,于是楊方亨同意了沈惟敬的計劃。

     楊方亨先修書一封給北京,說金印、冕服什麼的已經被日方接受,謝表稍後附上雲雲,然後留沈惟敬一個人在慶州,自己先回國了。

     楊方亨不知道沈惟敬從頭到尾沒說過一句實話;他更不知道,沈惟敬曾經僞造過《關白降表》去欺騙朝廷。

     連《關白降表》都敢僞造,再僞造一份《日本國王謝表》,算得了什麼? 沈惟敬很快弄好了謝表,派人送歸北京。

    自己卻仍舊不肯回國,反而每天往返于釜山與宜甯之間。

    他打的旗号是與倭人聯絡溝通,其實是已經做好了流亡的準備。

    這事若是蒙混過去,還則罷了;若是蒙混不過去,他就拔腿投了日本人,當個正牌漢奸。

     萬曆皇帝在北京先看到了楊方亨的報告,卻沒看到謝表,已經起了疑心;既而收到朝鮮方面的黃慎報告,更是疑窦大起。

     恰好這時候沈惟敬僞造的謝表送到,諸臣一傳閱,被一個小小的兵科給事中徐成楚看出了破綻。

    徐成楚指出,這謝表裡又沒有年月日,又沒有豐臣秀吉的畫押簽注,粗制濫造,殊為可疑。

    萬曆看到言官的上書,叫來石星與楊方亨質問,兩個人不明就裡,隻得辯解說日本粗鄙不堪尚未開化寫的東西不符合中華體例雲雲。

     又過了幾天,萬曆中止了調查。

     因為遼東軍區傳來了一個驚天的消息。

    在萬曆二十五的正月十四日,加藤清正帶着兩百條船氣勢洶洶地登陸機張,對朝鮮軍控制的梁山一線發起了攻擊。

     戰争,再度爆發! 日本人都打過來了,那麼這份謝表的真僞也就不必研究了。

     堂堂大明帝國幾百個精英官僚,居然被幾個宵小之輩欺騙了四年多!那些汗牛充棟的“封貢”大讨論,隻是毫無意義的鬧劇;冊封使臣的行動,更是淪為一場笑話。

    自從土木堡之來,大明帝國還從來沒如此顔面盡喪過。

     是可忍,孰不可忍! 萬曆和諸多臣僚都怒極發狂,各路彈劾奏章如滔天巨浪朝着石星、楊方亨和沈惟敬撲來。

    其中罵的最具代表性的,是工部都水司郎中嶽元聲,他把矛頭直指石星,總結出石星的三辱四恥五難七事: 哪三辱?祖承訓在平壤全軍覆沒;李如松碧蹄館喪師退兵;宋應昌密謀受和。

     哪四恥?内藤如安到北京過阙不下馬;石星卑辭厚贈;沈惟敬主盟赴約;李宗城夤夜逃走。

     哪五難?石星偷偷派人給秀吉置辦了一套蟒衣金币;沈惟敬帶了三百匹馬過海去讨好倭寇;楊方亨捏造軍情;劉綎的駐朝部隊被裁撤;諸龍光被殺,南兵被殺,兇手王保卻繼續高官厚爵。

     哪七事?不用贅叙了,就是秀吉的秀七條。

     這些罪狀裡有些是石星的責任,有些不是,不過誰也不會在乎這些細枝末節:你是兵部尚書,出了這麼大婁子,不怪你怪誰? 石星面對洶洶的彈劾浪潮,想死的心都有,幹脆自請親自趕赴日本去阻止開戰——這種話都說得出來,說明石星已經是方寸大亂了——萬曆皇帝理所當然地駁回了這個請求,因為馬上會有一個大活動,他身為主角不能出席。

     萬曆二十五年三月,萬曆皇帝命令刑部尚書蕭大亨會聚九卿科道諸官,搞一個大會審,徹底查查是怎麼回事。

     這次會審大概是有明以來審得最認真最仔細的一次。

    刑部把這些年來所有的往來文書和都翻騰出來,一封一封地對質,一個細節一個細節地摳,一個人接一個人地提審。

    小西行長和沈惟敬的計劃本來就是漏洞百出,經不起認真推敲,經過這麼仔細地徹查,他們前後欺上瞞下的種種劣迹終于真相大白。

     會審的結果是:楊方亨革職,永不叙用;石星推薦的遼東經略孫礦革職,回職聽勘。

     至于石星,他級别太高,蕭大亨不敢自做主張,批了一個革職候旨,請皇上定奪。

    不過蕭大亨有心替同僚說些好話,在上奏裡認為石星隻是輕聽誤國。

    可是到了首輔趙志臯那裡,味道就變了。

     石星的議和活動都是在趙志臯支持下搞起來的,如果要追究責任,趙志臯也脫不了幹系。

    許多官員早就看不慣這個老東西,彈劾的時候不忘捎帶着罵趙志臯一頓。

     趙志臯為了自保,上疏說這些事我都不知道,全是石星一個人偷偷摸摸搞起來的。

    石星明知道趙志臯落井下石,可是他不敢随便攀咬。

    這是官場的潛規則,你自己把責任扛了,妻子家人還能有人罩着;你如果胡亂把别人扯下水,便是個一拍兩散的局。

     群臣對石星意見洶湧,首輔落井下石,而皇帝的态度更加堅決。

     萬曆皇帝對石星的不滿到了極點。

    辦事不力,這是能力問題;撒謊撩屁,這就是人品問題了。

    皇帝不恨無能,不恨貪渎,最恨的是不忠。

    本來在開戰之初,石星與萬曆配合的十分默契,第一次援朝時也辦得盡心竭力,怎麼你這濃眉大眼的,也叛變革命了呢? 恰好這時候南原戰敗的消息傳到京城,朝野震動。

    于是萬曆痛恨交加,給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