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繞,南邊與蔚山城隔太和江相望。
若敵人自北攻來,欲占蔚山,必先跨越島山。
在這裡,加藤清正為了防止明軍襲擊,早早地修建起了一座倭城。
,海拔五十米左右,背靠山壁,隻有一條水路通往太和江。
這座倭城完全依照日本風格修築,又是大建築師加藤清正親自主持設計,所以修得異常堅固。
不僅城體全部用石頭壘成,城内一丸二丸三丸千饒百回,還在城外山坡上圍起三重木制栅欄和一重土牆,把整個島山倭城裡三層、外三層地包裹住。
在島山外圍,還有伴鷗亭、太和江水營等八處營壘,可以彼此呼應。
島山倭城與外界交通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走陸路到彥陽,再去釜山;還有一種是從太和江走水路,前往西生浦。
在明軍抵達的時候,這座倭城還未完工,加藤清正本人在西生浦督運建築材料,在城中督工的是加藤安政、鍋島直茂和太田一吉,指揮着守軍和朝鮮勞工拼命修築着。
楊鎬看到呂餘文的這份情報,大喜過望。
敵人的底細還沒開戰就被掀了個清楚,這場仗看來是沒什麼懸念了。
他欣然拿起一支朱筆,在地圖上劃了三條線。
第一條攻擊線直指島山,李芳春、高策、彭友德三協兵分三路,目标是把島山城團團圍住;第二條攻擊線是吳惟忠,他率領南兵前往梁山,以阻截可能趕來增援的黑田長政;第三條攻擊線落在了太和江上,由盧繼忠的兩千兵馬封鎖江面,防止敵人從水路來往。
楊鎬還加派董正誼部前往南原,增加對順天日軍的壓力。
十二月二十二日,諸部都按照楊經略的方略開始進軍。
遼東軍和宣大軍的馬隊浩浩蕩蕩地朝着蔚山開去,而吳惟忠帶着所部三千南軍,急匆匆地朝着梁山開進。
不過他沒有想到,隊伍夜半出發,淩晨剛到彥陽,就碰到了日軍敵人——島山之戰的第一場戰鬥,便以遭遇戰的形式爆發了。
彥陽是蔚山與南方諸城的交通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吳惟忠遭遇的日軍,是秀吉心腹之臣淺野長政的兒子淺野幸長,還有監軍太田一吉。
他們本來是前往島山當監役的,二十二日這一天正在彥陽休息,打算次日進城。
日軍的大部隊都住在城裡,隻留了五百人在彥陽城以北的河邊。
吳惟忠在淩晨趕到彥陽以後,擡眼一看,咦?居然有日本人。
他不知道這股日軍隻是前去島山辦公的,還以為是援軍來了,當即下令全軍展開戰鬥。
南軍的戰鬥力不必贅言,這些穿紅衣的骁勇戰士沖上前去,駕輕就熟地踏破了日軍營壘,把熟睡中的倭寇一刀一刀送回到天照大神那裡去。
這區區五百人的小部隊,甚至不夠他們塞牙縫的。
河邊的慘叫驚動了正在彥陽城裡休息的淺野幸長。
他爬上城頭一看,一群紅衣魔鬼把自己部下追得跟兔子似的,不禁怒氣勃發。
他隻是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情緒容易激動,當即抓起刀就要開城去厮殺。
太田一吉說敵衆我寡,不如守城更穩妥些。
淺野長政袖子一甩,嚷嚷道:“你們愛咋地咋地,我要是不打退這股敵人,就不回來了。
”說完怒氣沖沖地跨馬而去。
明軍一看有一個穿着不凡的大将騎兵沖出來,還以為是加藤清正本人,立刻圍了上去。
淺野幸長憑着血氣之勇殺出城來,這會兒估計已經後悔不疊了。
吳惟忠怕他跑回城去,調了重兵插入他與彥陽城之間,打算一舉擒獲。
淺野幸長沒辦法,彥陽去不得,隻能往島山跑了。
明軍沒料到他居然主動往島山那個馬上就要失陷的地方,一下子沒攔住,讓他殺出了包圍。
吳惟忠豈肯這麼輕易放過他,一揮手,追!明軍一窩蜂地追在淺野幸長屁股後頭猛追。
這一路的逃亡就别提有多麼凄慘了。
淺野幸長自己且戰且退,身中數十刀,幾乎成了一個血人。
眼看已然無幸,他的一個部下龜田大隅自告奮勇,奮力搏殺阻擋明軍。
而淺野幸長則趁這個寶貴的時機跑到島山城下大喊。
守城的加藤安政一看是幸長,連忙打開城門,把他接了進去。
吳惟忠一看沒戲了,這才收兵返回彥陽,繼續去執行阻援任務。
幸長進了島山,劈頭就問:“怎麼這麼多明軍?”加藤安政苦着臉:“我也不知道啊。
今天早上忽然有明軍殺到蔚山附近,那些出去砍柴打水的人一個都沒回來。
”兩人登上城樓,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城下遠處,密密麻麻的軍隊鏖集一處,開始逐漸展開陣勢,如同一張緩緩大網把島山城包裹起來。
這回日本人麻煩可大了。
這裡我還想提及一個有趣的細節。
聯軍在抵達島山之前,查不到任何與日軍的交戰記錄。
加藤安政也罷、淺野幸長也罷,包括待在西生浦的加藤清,他們正聽說明軍來攻的第一個反應,都是大驚。
這說明,日軍對聯軍的動向根本就是懵懵懂懂,沒有任何心理準備。
五萬多人馬都到了慶州了,島山日軍仍舊渾然未覺,一直殺到城下才想起來“大驚”一下,真不知道當初那支銳氣十足的日本軍團到底跑到哪裡去了。
二十二日一整天明軍并沒有對島山發起攻擊,而是慢條斯理地安營紮寨,修補防禦漏洞。
到了二十三日,楊鎬聽說包圍網已經設置好了,這才一大早帶了翻譯官、李德馨和權僳前往前線。
在他之前,麻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