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六章 蔚山血戰(上)

首頁
    作為一線指揮,已經提前出發,并于二十三日半夜抵達距島山六十裡處的後方指揮部。

     麻貴召集了手底下的幾員愛将楊登山、擺賽、頗貴,問他們說明天就攻城了,你們誰願意當先鋒?三将十分踴躍,紛紛請戰。

    麻貴說稷山之戰老楊老頗你們倆都趕上了,這次要不就讓他先上吧,你們在後頭掩護他。

     擺賽一個蒙古糙漢,聽了以後樂得嘴都合不上,把楊登山氣得要揍他。

    擺賽也不跟他一般見識,一轉身走了,點了麾下一千多精銳,殺奔蔚山。

    楊登山打歸打,氣歸氣,該完成的任務也得完成,于是氣哼哼地離開主帥營帳,帶了兩千騎兵,随後出發。

     天還沒亮,擺賽已經殺到了島山城下。

    他先用火箭亂射城樓,把日軍驚擾起來。

    加藤安政唯恐敵人靠近城牆,連忙派軍出擊。

     日本守軍一出城,就跟擺賽對上了。

    兩軍稍有交手,擺賽親手殺了四個,然後往回退去。

    日本人一看對方才一千多人,覺得不如索性敲掉這一股明軍,摧折對方銳氣,二話沒說就追了過去。

    追着追着,日軍就追出了城頭鐵炮的射程。

     就在這時候,斜裡突然殺出一彪人馬兜住了日軍後路,正是楊登山的兩千騎兵。

    原來要逃的擺賽也不逃了,掉頭回來與楊登山前後夾擊。

    日軍在黑暗中隻覺得四下喊殺四起,無不驚慌失措,沒頭蒼蠅一般亂跑。

    明軍精神抖擻,趁亂大殺大砍,把這一股日軍全部殲滅。

     别看楊登山、擺賽兩個人平時不對付,可上陣卻有驚人的默契。

    兩個人各司其職,擺賽負責誘敵,楊登山則悄悄把隊伍帶到側翼,一俟日軍殺出鐵炮射程,當即從背後發起突襲。

    這是一場教科書式的伏擊戰,相當成功。

    戰後清點人數,這一股日軍足有四百多人。

     到了二十四日天亮,楊鎬抵達蔚山,把指揮部設在了北面山峰之上,和李德馨、權僳幾個人俯瞰整個戰局。

    楊鎬一聽到擺賽、楊登山立了大功,既開心又有點不爽。

    開心是因為敵人吃了大虧,士氣定然受挫;不爽是因為立功的兩員大将都是宣大系的,沒讓遼東軍得了初勝——楊鎬和李如松的弟弟李如梅在遼東是好哥們兒,一齊扛過槍的交情。

     楊鎬特意指定李如梅來朝鮮,指望能立些軍功回去。

     有鑒于此,楊鎬下令諸軍向前,趕緊拔除島山城附近的幾枚釘子,為攻城創造有利條件。

     島山城附近還有幾處日軍營寨,本是打算互為犄角之用。

    明軍兵分三路,左路軍攻打島山西側的伴鷗亭,中路攻擊島山城,右路進攻太和江面的水營。

    明軍的火器轟的地動山搖,無數火箭射向敵人陣地,在蔚山上空形成了大團大團的黑煙。

     戰事的推進非常順利。

    這些小寨一無天險,二無堅固營壘,很快都被明軍的洪流吞沒。

    日軍士兵要麼戰死在崗位上,要麼逃回到島山城中去。

     唯一不太順利的是水路。

    李芳春和解生打破了太和江水營以後,沿江而走,一路朝着島山城的水路通道殺來,試圖一舉攻克。

    可當他們靠近島山的時候,卻遭遇了日軍大筒的轟擊。

    日本人的火炮沒有明軍犀利,不過也發展了幾種稱之“大筒”的火炮,這次加藤特意調集了幾門放在島山,想不到真派上用場了。

     太和江和島山之間的通道是人力挖掘的運河,河道比較狹窄,即便是準确度不高的大筒,對江面船隻的威脅也相當大。

    李芳春與解生稍微試探了一下,便即退回,畢竟水道攻城不是他們的主要任務,封鎖才是。

     看到敵人紛紛潰逃進島山城内,楊鎬在北山揚鞭大笑。

    李德馨等人紛紛祝賀,楊鎬回答:“這是小勝而已。

    等我拿下蔚山,就去打西生浦與釜山,到時候再慶祝不遲。

    ” 一邊說着,楊鎬一邊往下看,看着看着臉色就變了 就在左右兩路大破日軍的時候,中路軍也取得了突破。

    中路軍的先鋒是遊擊茅國器、陳寅,他們都是南兵一系,麾下多是浙兵。

    這支部隊在朝鮮戰場上,還從來沒讓人失望過。

    在茅國器、陳寅的帶領下,浙兵如同一把犀利無比的大刀,砍向島山城下。

     茅國器的浙兵實在太悍勇了,居然憑着一口銳氣,仰攻突破了島山城的三丸和二丸。

     所謂的“丸”,其實就是曲輪的另外一種說法。

    日式城堡一般是由本丸、二之丸、三之丸等多層區域構成,每個區域都以彎曲狹長的回廊和城牆相隔。

    島山城是梯郭式城堡,三丸呈樓梯式排布,越往裡去地勢越高。

    當敵人攻入三之丸或二之丸後,将被迫沿着曲輪前進,承受守軍居高臨下的打擊,是一種相當有效的防禦結構。

     聯軍對日式城堡并不熟悉,因此在記錄裡把這種城堡結構稱為“三砦”或者“棚”,甚至“栅”,最後一個稱呼是因為島山城當時還沒修建完,三丸的部分結構隻來得及紮上一圈木栅。

     茅國器和副将陳寅就是從木栅這裡選擇突破的,一舉攻入三之丸,然後又撞入二之丸,幹掉了六百多名試圖逃進城中的日本鬼子。

    城頭日軍驚恐萬狀,紛紛把火力集中在這一側。

    陳寅全無懼色,他就這麼硬頂着彈矢橫飛,朝着一之丸攻去。

    隻要這一層打下來,島山城的核心便會赤裸裸地暴露在明軍面前。

     陳寅立功了!陳寅不愧是一員勇将,他繼承了南軍的優良傳統,不是一個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