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了清華大學,讀的是工程物理,畢業後,先是分在武漢,後來調回廣州。
他的母親是一位教師,生下了三個孩子,前兩個是兒子,第三個是女兒。
張志東排行第二,上有兄,下有妹,是一個從小就被呵護大的孩子。
騰訊最早招進來的程序員之一李海翔曾在張志東家借住過兩個月,他“揭發”說:“張志東不但不會燒飯,連家裡的洗衣機也不會用,衣服都是妹妹幫着洗。
有一回,他妹妹出去旅遊,我們兩個像流浪兒一樣過了好幾天。
”張志東的父親一直想把一家人從鄉下調進廣州城,卻沒有辦成,後來索性也就回到了家鄉。
大學時期,張志東與馬化騰同班,不過關系卻不太密切。
“我跟他不是一個寝室的,他在701,我在725,在樓道裡隔幾間房間。
”回憶那時的馬化騰,張志東的印象是:“他的毅力挺好的,早上經常繞着學校跑一圈,應該跑了蠻長時間的,我也跑了一陣,後來沒堅持住。
”張志東不喜歡運動,他癡迷圍棋和象棋。
本科畢業後,張志東到華南理工大學讀研究生,那是中國南部最好的工科大學。
在幾個創始人中,張志東的計算機算法技術是最好的。
他個子不高,外表憨實,甚至有些木讷,與那個“冬瓜”的綽号很吻合。
他總是在那裡微笑,不過内心卻堅毅、敏感。
也許是家境稍好的原因,張志東從小對物質沒有太多要求,即便在騰訊上市、成為億萬富豪之後,他在很長的時間裡開的仍是一輛并不奢華的寶來轎車。
1996年9月,讀完研究生後,張志東回到深圳,進入了馬化騰曾經實習過的黎明網絡公司。
他被分在一個專門為電信企業服務的小項目組裡,負責給一家尋呼台提供網絡服務。
就是在那時,他遇到了三年沒有聯系的同班同學馬化騰。
這是一個十分戲劇性的情景:張志東發現這家公司的一台服務器經常莫名其妙地死機,經過分析,應該是有黑客入侵。
他通過一些異常的訪問日志調查來源,很快追索到了IP地址來自羅湖區的潤迅公司。
在記憶中,他唯一認識的潤迅人就隻有馬化騰,而這位同學在大學時就是機房裡出了名的病毒高手。
于是,他拎起電話就撥給了馬化騰。
“這是你幹的事吧?”他用不疾不徐的語氣直接問。
電話那頭傳來的是一陣熟悉的呵呵笑聲:“我就是來試試你的水平。
”
馬化騰提出見面,約的地點是在黎明網絡公司附近的名典咖啡館,這是華強北一帶非常出名的程序員聚集地,燈光昏暗,人聲鼎沸,來自天南地北的年輕人在那裡密謀着他們青澀的夢想。
就這樣,老同學又走到了一起,在後來的一年多裡,他們經常在周末見見面,聊聊天,發生在互聯網世界裡的種種新聞讓他們嗅到了暴風雨即将來襲的氣息,他們像海邊的兩根蘆葦一樣興奮不已。
對于此時的馬化騰來說,盡管北方的張樹新、王志東以及張朝陽等人的動靜讓他頗為羨慕,可是真正刺激到他的,卻是那個不久前剛剛接待過的惠多網網友,來自甯波的同齡人。
丁磊在Sybase上班一年後,又跳槽到了一家叫飛捷的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P),他在那裡用火鳥程序搭了一個基于公衆互聯網的BBS系統,從此告别了相對小衆的惠多網,也告别了馬化騰。
在這時,他留意到了一項互聯網的新動向:1996年7月,美國人傑克·史密斯推出了免費電子郵件系統Hotmail;一年後,比爾·蓋茨以4億美元将之收購,并把它運行于微軟的Windows平台上。
丁磊敏銳地意識到,電子郵箱将是一個前途無量的互聯網基礎服務。
他拿出全部的50萬元積蓄,悄悄注冊成立了僅有三名員工的網易公司,然後與華南理工大學的二年級學生陳磊華一起,開發出了第一款中文免費電子郵箱系統。
這個發明讓丁磊成了中國互聯網産業第一個真正賺到真金白銀的創業者,他把這個郵箱系統以119萬元的價格賣給了廣州電信旗下的飛華網,之後,全國各地電信公司開辦的網站——當時大多叫作“信息港”,比如北京信息港、成都信息港——紛紛向他采購。
丁磊憑借每套售價10萬美元,很快成了一個聲名鵲起的百萬富翁。
丁磊的故事讓小馬站長再也坐不住了,他對我回憶說:“我在潤迅的時候也曾想到要開發郵箱系統,但是晚了,也沒有人支持我,就我一個人在做。
丁磊搞出來了,也成立了公司。
應該說我受他的影響,就覺得互聯網好像也是有機會創業的,所以也想做些什麼事情。
”
1998年春節後的某一天,馬化騰約張志東聊天,在潤迅公司所在的金威大廈附近的一間咖啡店裡,他突然對張志東說:“我們一起辦一家企業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