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十七

首頁
自然中之物,互相關系,互相限制,故不能有完全之美。然其寫之于文學中也,必遺其關系、限制之處,故雖寫實家亦理想家也。又雖如何虛構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構造亦必從自然之法則,故雖理想家,亦寫實家也。

    世無完美之物,亦無完美之景,詩人寫下的永遠隻是其中的一面。

    先看看寫實之境。以落日為例,“西風殘照,漢家陵阙”取其壯美,“斜陽卻照深深院”取其悠長,“落日熔金,暮雲合璧”取其華彩,“杜鵑聲裡斜陽暮”取其凄切。這即是所謂“必遺其關系、限制之處”。雖為寫實,其實是融合了自身的感受和喟歎,舍棄了事物的某些特性,就是老王所說“寫實家亦理想家”。

    再看看虛構之境。比如“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這一句,明月、短松、小山,構成了一幅凄冷的畫面,境中的景物都是取材于平時所見,讀來如身臨其境。如果不是取材于生活和自然中,不是可以想見的景觀,那就無法讓人感同身受,引起讀者感情上的共鳴了。這就是“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構造亦必從自然之法則”,如上所言“理想家亦寫實家”了。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