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十八

首頁
社會上之習慣,殺許多之善人。文學上之習慣,殺許多之天才。

    名家為詩為文,必有自己的性情風格。一味的尊崇前人古訓,沒有創見,沒有自己鮮明的風格,是沒有可能寫出好詩文的。韓愈“文起八代之衰”正是如此,沒有他敢于突破浮糜之風的創舉,就不會有古文的新局面。很多人才華也許不在韓昌黎之下,但是敢于改變風氣的就隻有他一人而已。天才正是于此而被扼殺。

    對詞來說更是如此。宋以後詞派紛呈,各有各主張,然卻均以前人為宗,而獨有一個納蘭性德不泥古為詞,才唱出了宋以降數百年來的最強音。各類詞論也害人不淺,把詞的寫法拟為定式,後世詞家依此學詞,誰知道畫虎不成反類犬,糟踏了好文采。好詞總似天籁,有若心靈的低語。詞發乎心聲,而依葫蘆畫瓢又如何能自如的表達自己呢?

    但是老王可能沒想過,自己某些時候也是如此。對不按常理寫詞的吳文英,也應當換個角度欣賞才是。夢窗詞就像李商隐的詩一樣,同為隐晦迷離,于詩于詞隻是各有風格罷了。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