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吹渭水,落日滿長安。
”美成以之入詞,白仁甫以之入曲,此借古人之境界為我之境界也。
然而非自有境界,古人亦不為我用。
“西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出自唐代賈島的《憶江上吳處士》。
而周邦彥“渭水西風,長安亂葉”句出自《齊天樂·秋思》,白樸的“傷心故園,西風渭水,落日長安”出自《梧桐雨》雜劇第二折《普天樂》。
對于探究意境而言,隻看隻字片語或許有些失真,把握全詩會來得更準确。
先來看看賈島的《憶江上吳處士》。
憶江上吳處士賈島
閩國揚帆去,蟾蜍虧複圓。
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
此地聚會夕,當時雷雨寒。
蘭桡殊未返,消息海雲端。
這首詩說的是賈島對友人的懷想。
“閩國揚帆去,蟾蜍虧複圓”即言友人去福建,久已未見。
“蟾蜍”指月亮,“虧複圓”非實指一個月的時間,而是指數月一個比較長的時間。
“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
”突出了一種對好友的感懷之情。
渭水本是舊時送别好友之地,本就不由得感傷懷念。
此時秋風瑟瑟,吹動水波,滿城的落葉飛揚,鋪滿街道路旁,更映襯出一種怅然的感觸。
“此地聚會夕,當時雷雨寒。
”相會暢談至晚,猶憶當時窗外雷雨交加的情景。
“蘭桡殊未返,消息海雲端。
”桡是船槳,是說朋友未歸,隻能遙望天邊海雲,或望能得到朋友的消息。
“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句所選取的景象極具代表性,給人深刻印象,對全詩的主旨是一個非常好的烘托,無怪乎後世詩人多有借用。
再看看兩首借用之作《齊天樂·秋思》和《梧桐雨》第二折《普天樂》。
齊天樂·秋思周邦彥
綠蕪凋盡台城路,殊鄉又逢秋晚。
暮雨生寒,鳴蛩勸織,深閣時聞裁剪。
雲窗靜掩。
歎重拂羅裀,頓疏花簟。
尚有綀囊,露螢清夜照書卷。
荊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處,離思何限?渭水西風,長安亂葉,空憶詩情宛轉。
憑高眺遠。
正玉液新篘,蟹螯初薦。
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斂。
周邦彥的這首詞亦有懷故人之意,但詞中更深的是一種對時光流轉而不覺歲暮的人生感慨。
“綠蕪凋盡台城路,殊鄉又逢秋晚。
”台城原是東晉和南朝的宮殿所在地,故址在江甯,這裡是指江甯。
江甯的故宮荒蕪凋零,而頗有《詩經·王風·黍離》之感,更加托出蕭索之意。
本已人在異鄉,不勝感歎,更逢秋晚,蕭瑟之景更是觸動離愁。
“暮雨生寒,鳴蛩勸織,深閣時聞裁剪。
”暮雨中寒意襲來,促織聲似催人紡紗,詩人不時聽到深閣中裁剪之聲。
此句寫暮雨之寒、促織之聲,具體寫“殊鄉秋晚”之景,将上句中的秋意推進一層。
詩人深感寒意卻聽到他人裁減之聲,而異鄉誰又為我裁衣呢?此處将客居的寂寞凄苦更進一層。
美成詞落筆多有深意,不直歎客子無衣,而寫促織聲、裁剪聲,其意正在于此。
“雲窗靜掩”,明寫雲窗難掩上句中寒意和秋聲,實則悲秋之意無處不在,難以隔絕。
句意連綿,并以“雲窗”将視線拉回屋内,拓開下句。
“歎重拂羅裀,頓疏花簟。
”花簟即夏天的竹席,羅裀是秋冬所用夾褥。
撤去涼席,重新将夾褥拂去塵埃墊上。
詩人心細如發,極為細微平常的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