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本篇闡明了戰争的勝敗,都是由“神勢”決定的。
“神勢”,意為神妙莫測的有利态勢。
接着列舉了通過示形用奇制造神勢的二十六種方法。
并指出,如果“不知戰攻之策,不可以語敵;不能分移,不可以語奇;不通治亂,不可以語變。
”最後論述了将帥應具備仁、勇、智、明、精微、常戒、強力七種素質。
強調“得賢将者、兵強國昌”,否則,“兵弱國亡”。
【譯文】
武王問太公說:“用兵的法則,其要領是什麼?”
太公答道:“古代善于用兵的人,并不是能戰于天上,也不是能戰于地下,其成功與失敗,全在于能否造成神妙莫測的态勢。
能造成這種态勢的就勝利,不能造成這種态勢的就失敗。
當兩軍對陣交鋒時,卸下铠甲,放下武器,放縱士兵,行列混亂,目的是為了變詐以引誘敵人;占領草木茂盛地區,目的是為了便于隐蔽撤退;占領溪谷險阻地形,目的是為了以少擊衆;占領低谷、水澤等低濕幽暗地區,目的是為了阻止敵人成車和騎兵行動;占領險隘關塞山林地形,目的是為了隐蔽軍隊行動;占領平坦開闊地區,目的是為了同敵人比勇鬥力;行動快如飛箭,猛如發機,目的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破敵人的深謀妙計;巧妙設伏,布置奇兵。
虛張聲勢,誘騙敵人,目的是為了擊破敵軍,擒獲敵将;四面出擊,多方進攻,目的是為了打破敵人的圓陣和方陣;乘敵人驚慌失措之機發起進攻,目的是為了達到以一擊十;乘敵人疲勞不堪、夜晚宿營之機實施突襲,目的是為了達到以十擊百;利用奇妙的技術架橋造船,目的是為了越過深水,渡過大河;使用強督和長兵器,目的是為了便于越水作戰;在邊遠地區設置關卡,派出偵察人員,快速行動,不拘常法,目的是為了降服敵人城池占領敵人土地;故意大聲鼓噪暄嚣前進,目的是為了擾亂敵人耳目施行奇計妙策;冒着大風暴雨天氣展開行動,目的是為了攻前襲後多方進擊;冒稱敵人使者潛入敵後,目的是為了切斷敵人糧道;詐用敵人号令,穿着敵軍服裝,目的是為了便于準備撤退;作戰中對官兵曉以大義,目的是為了激勵士氣戰勝敵人;加封官爵,加重獎賞,目的是為了勸勉官兵奮勇效命;實行嚴刑重罰,目的是為了促使疲憊的官兵堅持戰鬥;有喜有怒,有賞有罰,有禮有威,有慢有快,目的是為了協調全軍意志,統一部屬行動;占領高大而又視野開闊的地形,目的是為了利于警戒和守備;保守險隘要地,日的是為了穩固自己的防禦;占領山深林密的地形,目的是為了隐蔽軍隊的行動;深挖壕溝,高築壁壘,多儲糧秣,目的是為了持久作戰。
所以說,不懂得攻戰的策略,就談不上對敵作戰;不會機動使用兵力,就談不上出奇制勝;不通曉軍隊治亂的關系,就談不上随機應變。
所以說,将帥不仁慈,軍隊就不會擁護;将帥不勇敢,軍隊就沒有戰鬥力:将帥不機智,軍隊就會産生疑懼;将帥不精明,軍隊就會遭到慘敗;将帥考慮問題不審詳,軍隊就會失掉戰機;将帥缺乏警惕,軍隊就會疏于戒備;将帥領導不堅強有力,軍隊就會玩忽職守。
所以,将帥是軍隊的主宰,将帥嚴整軍隊就同他一起嚴整,将帥無能軍隊就同他一道混亂。
得到了賢明精幹的将帥,就會國家昌盛軍隊強大;得不到賢明精幹的将帥,就會國家衰弱軍隊覆亡。
”
武王說:“您說得好啊!”
【原文】
武王問太公曰:“凡用兵之道,大要何如?”
太公曰:“古之善戰者,非能戰于天上,非能戰于地下,其成與敗,皆由神勢①。
得之者昌,失之者亡。
夫兩陳之間,出甲陳兵,縱卒亂行者,所以為變也;深草蓊翳者②,所以逃遁也;溪谷險阻者,所以止車禦騎也;隘塞山林者,所以少擊衆也;坳澤窈冥③者,所以匿其形也;清明無隐者,所以戰勇力也;疾如流矢如發機者,所以破精微④也;詭伏設奇,遠張诳誘者,所以破軍擒将也;四分五裂者,所以擊圓破方也;因其驚駭者,所以一擊十也;因⑤其勞倦暮舍者,所以十擊百也;奇伎者,所以越深水,渡江河也;強弩長兵者,所以逾水戰也;長關遠候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