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虎韬——論戰争環境以及武器與布陣 金鼓

首頁
    【提示】 本篇論述了防敵夜襲、防禦反擊及追擊敵人時防止被敵伏擊的方法。

    防敵夜襲的方法是“以戒為固,以怠為敗”,設置嚴密的警戒,在陣地前派出哨兵,事先規定好口令暗号,随時作好戰鬥準備。

    敵人前來襲擊,見到我戒備森嚴,無隙可乘,便會撤走。

    這時敵人“力盡氣怠”,是我進行防禦反擊的極好時機,因此可派出精銳部隊,“随而擊之”。

    在追擊敵人時,應謹慎從事,避免中敵埋伏。

    遇到這種情況,應将部隊分為三部分,尾随敵後,在尚未到達敵人設伏地域之前,三部分同時發起攻擊,即可将敵人擊敗。

     【譯文】 武王問太公說:“率軍深入敵國境内,敵我雙方兵力相當,适值嚴寒或酷暑,或者日夜大雨,十天不止,造成溝塹營壘全部毀壞,山險要隘不能守備,偵察哨兵麻痹懈怠,士兵疏于戒備,這時,做人乘夜前來襲擊,三軍皆無準備,官兵疑惑混亂,對此應該怎麼辦?” 太公答道:“凡是軍隊,有戒備就能鞏固,若懈怠就會失敗。

    命令我軍營壘之上,口令問答之聲不絕,哨兵手持旗幟,與營壘内外聯絡,相互傳遞号令,不要使金鼓之聲斷絕,士卒面向敵方,随時準備投入戰鬥。

    每三千人編為一屯,嚴加告誡和約束,使其各自慎重守備。

    如果敵人前來進犯,看到我軍戒備森嚴,即使逼近我軍陣前,也必會懼怕而退走。

    這時,我軍乘敵人力盡氣竭之際,派遣精銳部隊緊随敵後攻擊敵人。

    ” 武王問:“敵人探知我将跟蹤追擊,于是事先埋伏下精銳部隊,然後假裝退卻不止,當我軍進入敵伏擊圈時,敵人就掉轉頭來配合其伏兵向我反擊。

    有的攻我前部,有的襲我後部,有的逼我營壘,從而使我全軍大為恐慌,自相驚擾,行列混亂,各自離開自己的位置。

    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怎麼辦?” 太公答道:“應該把我軍分為三隊,分頭向敵人跟蹤追擊,注意不要進入敵人的伏擊地區,在進入敵人伏擊圈前三支部隊要同時追上敵人。

    有的攻擊敵人的前後,有的攻擊敵人的兩側,并嚴明号令,使士兵迅速向前進擊。

    這樣,敵人必被打敗。

    ” 【原文】 武王問太公曰:“引兵深入諸侯之地,與敵相當,而天大寒甚暑,日夜霖雨①,旬日不溝壘悉壞,隘塞不守,斥候懈怠,士卒不戒,敵人夜來,三軍無備,上下惑亂,為之奈何?” 太公曰:“凡三軍以戒為固,以怠為敗。

    令我壘上,誰何不絕②,人執旌旗,外内相望,以号相命③,勿令乏音,而皆外向。

    三千人為一屯④,誡而約之,各慎其處。

    敵人若來,視⑤我軍之警戒,至而必還。

    力盡氣怠,發我銳士,随而擊之。

    ” 武王曰:“敵人知我随之,而伏其銳士,佯北不止,過伏而還,或擊我前,或擊我後,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