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本篇論述了河川戰的原則和方法。
首先指出,在同敵人“臨水相拒,敵富而衆,我貧而寡,逾水擊之則不能前,欲久其日則糧食少”,器械不備、補給困難的情況下,應“索便詐敵而亟去之,設伏兵于後”。
即設法欺詐敵人,趕快脫離險區,并設置伏兵,防止敵軍追擊。
接着進一步論述“敵人知我伏兵,大軍不肯濟,别将分隊以逾于水”的情況下,應以“鳥雲之陣”殲敵。
即等到敵先遣隊渡河後。
向其發起猛烈攻擊。
此時,敵大部隊見先遣隊形勢危急,必然波河前來支援,這時我伏兵和車騎從四而圍攻,敵人必敗。
最後指出,用兵作戰,必須靈活機動,鳥散雲合,變化無窮。
【譯文】
武王問太公說:“領兵深入敵國境内,與敵軍隔河對峙,敵人資材充足,兵力衆多,我軍資材貧乏,兵力寡少。
我想渡河進攻,卻無力前進;我想拖延時日,又缺乏糧食。
而且我軍處于荒蕪貧瘠的鹽堿之地,附近既沒有城邑又沒有草木,軍隊無處可以掠取物資,牛馬無處可以放牧,應該怎麼辦?”
太公答道:“軍隊沒有戰備,牛馬沒有飼料,士卒沒有糧食,在此情況下,應當尋找機會,欺騙敵人,迅速向别處轉移,并在後面設置伏兵,以阻擊敵人的追擊。
”
武王問:“如果敵人不受我的詐騙,我軍士卒迷惑恐懼,敵人進全我軍前後,我全軍潰退敗逃,應該怎麼辦?”
太公答道:“這時尋求退路的方法,主要是用金銀财寶引誘敵人前來掠奪,同時賄賂敵方使者。
此事必須精密細緻,不使敵人察覺最為重要。
”
武王問:“敵人已偵知我方設有伏兵,大軍不肯渡河,另派一支小部隊渡河向我進攻,我全軍震恐,應該怎麼辦?”
太公答道:“在這種情況下,我軍應部署為四武沖陣,配置在便于作戰的地方,待敵軍全部渡河後,發動我方伏兵,猛烈攻擊敵人側後,強弩從兩旁射擊敵人左右。
同時把我戰車和騎兵布列為鳥雲之陣,戒備前後,使全軍猛烈戰鬥。
敵人發現我軍與它的小部隊交戰,其大軍必會渡河前來。
這時就發動我的伏兵,猛烈攻擊敵軍側後,并用戰車和騎兵沖擊敵軍兩翼,這樣,敵軍雖然人數衆多,定會被打敗,其将領也必然逃走。
大凡用兵,其基本原則是,當與敵對陣面臨作戰時,必須把軍隊布列為沖陣,配置在便于作戰的地方,然後再把戰車和騎兵布成鳥雲之陣,這就是出奇制勝的方法。
所謂鳥雲,就是象鳥散雲合那樣,靈活機動,變化無窮。
”
武王說:“好啊!”
【原文】
武王問太公曰:“引兵深入諸侯之地,與敵人臨水相拒,敵富而衆,我貧而寡,逾水擊之則不能前,欲久其日則糧食少。
吾居斥鹵之地①,四旁無邑,又無草木,三軍無所掠取、牛馬無所刍牧②,為之奈何?”
太公曰:“三軍無備,牛馬無食,士卒無糧,如此者,索便詐敵而亟去之,設伏兵于後。
”
武王曰:“敵不可得而詐,吾士卒迷惑,敵人越我前後,吾三軍敗亂而走,為之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