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僖公 僖公二十四年

首頁
    找不到,就把綿上的田封給他,說:“用這來記載我的過失,來表揚好人。

    ” 鄭軍進入滑國的時候,滑人聽從命令。

    軍隊回去,滑國又親附衛國。

    鄭國的公子士、洩堵俞彌帶兵進攻滑國。

    周襄王派伯服、遊孫伯到鄭國請求不要進攻滑國。

    鄭文公怨恨周惠王回到成周而不給厲公飲酒禮器杯子,又怨恨周襄王偏袒衛、滑兩國,所以不聽周襄王的命令而逮捕了伯服和遊孫伯。

    周襄王發怒,準備領着狄人進攻鄭國。

    富辰勸谏說:“不行。

    下臣聽說,最高的人用德行來安撫百姓,其次的親近親屬,由近到遠。

    從前周公歎息管叔、蔡叔不得善終,所以把土地分封給親戚作為周朝的屏障。

    管、蔡、郕、霍、魯、衛、毛、聃、郜、雍、曹、滕、畢、原、酆、郇各國,是文王的兒子。

    邢、晉、應、韓各國,是武王的兒子。

    凡、蔣、邢、茅、胙、祭各國,是周公的後代。

    召穆公憂慮周德衰微,所以集合了宗族在成周而做詩,說:‘小葉楊的花兒,花朵是那樣漂亮豔麗,現在的人們,總不能親近得像兄弟。

    ’詩的第四章說:‘兄弟們在牆裡争吵,一到牆外就共同對敵。

    ’像這樣,那麼兄弟之間雖然有小不和睦,也不能廢棄好親屬。

    現在您不忍耐小怨而丢棄鄭國這門親屬,又能把它怎麼辦?酬答勳勞,親近親屬,接近近臣,尊敬賢人,這是德行中的大德。

    靠攏耳背的人,跟從昏暗的人,贊成固陋的人,使用奸詐的人,這是邪惡中的大惡,抛棄德行,崇尚邪惡,這是禍患中的大禍。

    鄭國有過輔助平王、惠王的勳勞,又有厲王、宣王的親屬關系,鄭國國君舍棄寵臣而任用三個好人,在姬姓諸姓中屬于近親,四種德行都具備了。

    耳朵不能聽到五聲的唱和是耳聾,眼睛不能辨别五色的文飾是昏暗,心裡不學德義的準則是頑固,嘴裡不說忠信的話是奸詐。

    狄人效法這些,四種邪惡都具備了。

    周室具有美德的時候,尚且說‘總不能親近得像兄弟’,所以分封建制。

    當它籠絡天下的時候,尚且害怕有外界的侵犯;抵禦外界侵犯的措施,沒有比親近親屬再好的了,所以用親屬作為周室的屏障。

    召穆公也是這樣說的。

    現在周室的德行已經衰敗,而這時又改變周公、召公的措施以跟從各種邪惡,恐怕不可以吧!百姓沒有忘記禍亂,君王又把它挑起來,怎麼來對待文王、武王呢?”周襄王不聽,派遣頹叔、桃子出動狄軍。

     夏季,狄軍進攻鄭國,占領了栎地。

     周襄王感謝狄人,準備把狄君的女兒做王後。

    富辰勸阻說:“不行。

    臣聽說:‘報答的人已經厭倦了,施恩的人還沒有滿足。

    ’狄人本來貪婪,而您又啟發他們。

    女子的行為沒有準則,婦人的怨恨沒有終結,狄人必然成為禍患。

    ”周襄王又不聽。

     當初,甘昭公受到惠後的寵愛,惠後打算立他為嗣君,沒有來得及惠後就死去了。

    昭公逃亡到齊國,周天子讓他回來,他又和隗氏私通。

    周天子廢了隗氏。

    頹叔、桃子說:“狄人這樣,是我們指使的,狄人可能會怨恨我們。

    ”就奉戴大叔攻打周天子,周王的侍衛人員準備抵禦,周王說:“如果殺死太叔,先王後将會說我什麼?甯可讓諸侯來商量一下。

    ”周王于是就離開成周,到達坎欿,都城裡的人又把周王接回都城。

    秋季,頹叔、桃子奉事太叔領了狄人的軍隊進攻成周,把周軍打得大敗,俘虜了周公忌父、原伯、毛伯、富辰。

    周襄王離開成周去鄭國,住在汜地。

    太叔和隗氏住在溫地。

     鄭國子華的兄弟子臧逃亡到宋國,喜歡收集鹬毛帽子。

    鄭文公聽說後很讨厭他,指使殺手騙他出來。

    八月,殺手将子臧殺死在陳國和宋國交界的地方。

    君子說:“衣服的不合适,這是身體的災禍。

    《詩》說:‘那一個人啊,和他的服飾不能相稱。

    ’子臧的服飾,就是不相稱啊!《詩》說:‘自己給自己找來禍害。

    ’子臧就是這樣。

    《夏書》說:‘大地平靜,上天成全。

    ’這就是上下相稱了。

    ” 宋國和楚國講和,宋成公到楚國。

    回國時,進入鄭國。

    鄭文公準備設宴招待他,向皇武子詢問禮儀。

    皇武子回答說:“宋國是先朝的後代,在周朝來說是客人。

    周天子祭祀宗廟,要送給他祭肉;有了喪事,宋國國君來吊唁,周天子是要答拜的。

    豐盛地招待他是可以的。

    ”鄭文公聽從皇武子的話,設享禮招待宋公,比常禮有所增加。

    這是合于禮的。

     冬季,周襄王的使者前來報告發生的禍難,說:“不穀缺乏德行,得罪了母親所寵愛的兒子帶,現在僻處在鄭國的汜地,謹敢将這件事情報告叔父。

    ”臧文仲回答說:“天子在外邊蒙受塵土,豈敢不趕緊去問候左右。

    ” 周襄王派簡師父向晉國報告,派左鄢父到秦國報告。

    天子無所謂出國,《春秋》記載說“天王出居于鄭”,意思是由于躲避兄弟所造成的禍難。

    天子穿着素服,自稱“不穀”,這是合于禮的。

     鄭文公和孔将鉏、石甲父、侯宣多到汜地問候天子的官員和檢查供應天子的用品,然後聽取關于鄭國的政事,這是合于禮的。

     衛國人準備攻打邢國,衛大夫禮至說:“不和他們的大官接近,是難以得到他們的國家的。

    我請求讓我的兄弟去邢國做官。

    ”他們就前去邢國,并做了官。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