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襄公 襄公二十六年

首頁
    為子展節儉而用心專一。

    ” 當初,宋國的芮司徒生了女兒,皮膚紅而且長着毛,就把她丢在堤下。

    共姬的侍妾把她揀進宮來,命名叫做棄。

    長大了很漂亮。

    宋平公向共姬問候晚安,共姬讓他吃東西。

    平公見了棄,細看,覺得漂亮極了。

    共姬就把她送給平公做侍妾,受到寵愛,生了佐。

    佐長得難看,但性情和順。

    太子痤長得漂亮,但心裡狠毒,向戌對他又害怕又讨厭。

    寺人惠牆伊戾做太子的内師而不受寵信。

     秋季,楚國的客人到晉國聘問,經過宋國。

    太子和楚國的客人原來相識,請求在野外設宴招待他,平公讓他去了。

    伊戾請求跟從太子。

    平公說:“他不讨厭你嗎?”伊戾回答說:“小人事奉君子,被讨厭不敢遠離,被喜歡不敢親近,恭敬地等待命令,豈敢有三心二意呢?太子那裡即使有人在外邊服務,卻沒有人在裡邊服務,下臣請求前去。

    ”平公就派他去了。

    到那裡,就挖坑,用犧牲,把盟書放在牲口上,并且檢查一遍,馳馬回來報告平公,說“太子将要作亂,已經和楚國的客人結盟了。

    ”宋平公說:“已經是我的繼承人了,還謀求什麼?”伊戾回答說:“想快點即位。

    ”平公派人去視察,果然有這回事。

    向夫人和左師詢問,他們都說:“的确聽到過。

    ”宋平公囚禁了太子。

    太子說:“隻有佐能夠使我免于禍難。

    ”召請佐并讓他向平公請求,說:“到中午還不來,我知道應該死了。

    ”左師向戌聽到了,就和佐說個不停。

    過了中午,太子就上吊死了。

    佐被立為太子。

    宋平公慢慢地聽到痤沒有罪,就把伊戾烹殺了。

     左師見到夫人的溜馬人,就問他是什麼人。

    溜馬人說:“我是君夫人家的人。

    ”左師說:“誰是君夫人?我為什麼不知道?”溜馬的人回去,把這話報告夫人。

    夫人派人送給左師錦和馬,先送去玉,說“國君的侍妾棄讓我送給您的。

    ”左師改換口氣說:“君夫人”,然後再拜叩頭接受了。

     鄭簡公從晉國回來,派子西去到晉國聘問,緻辭說:“寡君來麻煩執事,害怕不敬而不免于有罪,特派夏前來表示歉意。

    ”君子說:“鄭國善于事奉大國。

    ” 當初,楚國的伍參和蔡國的太師子朝友好,他的兒子伍舉和聲子也互相友好。

    伍舉娶了王子牟的女兒。

    王子牟為申公而逃亡,楚國人說:“伍舉确實護送了他。

    ”伍舉逃亡到鄭國,準備乘機再到晉國。

    聲子打算去到晉國,在鄭國郊外碰到了他,把草鋪在地上一起吃東西,談到回楚國去的事,聲子說:“您走吧,我一定讓您回去。

    ”等到宋國的向戌準備調解晉國和楚國的關系,聲子出使到晉國,回到楚國,令尹子木和他談話,詢問晉國的情況,而且說:“晉國的大夫和楚國的大夫誰更賢明?”聲子回答說:“晉國的卿不如楚國,晉國的大夫是賢明的,都是當卿的人材。

    好像杞木、梓木、皮革,都是楚國運去的。

    雖然楚國有人才,晉國卻實在使用了他們。

    ”子木說:“他們沒有同宗和親戚嗎?”聲子回答說: “雖然有,但使用楚國的人材确實多。

    歸生聽說:善于為國家做事的,賞賜不過分,而刑罰不濫用。

    賞賜過分,就怕及于壞人;刑罰濫用,就怕牽涉好人。

    如果不幸而過分了,甯可過分,不要濫用。

    與其失掉好人,甯可利于壞人。

    沒有好人,國家就跟着受害。

    《詩》說,‘這個能人不在,國家就遭受災害’,這就是說沒有好人。

    所以《夏書》說:‘與其殺害無辜的人,甯可對罪人失于刑罰’,這就是怕失掉好人。

    《商頌》有這樣的話說,‘不過分不濫用,不敢懈怠偷閑,向下國發布命令,大大地建立他的福祿’。

    這就是湯所以獲得上天賜福的原因。

    古代治理百姓的人,樂于賞賜而怕用刑罰,為百姓擔擾而不知疲倦。

    在春天、夏天行賞,在秋季、冬季行刑。

    因此,在将要行賞的時候就為它增加膳食,加膳以後可以把剩菜大批賜給下面,由于這樣而知道他樂于賞賜。

    将要行刑的時候就為它減少膳食,減了膳食就撤去音樂,由于這樣而知道他怕用刑罰。

    早起晚睡,早晚都親臨辦理國事,由于這樣而知道他為百姓操心。

    這三件事,是禮儀的大關鍵。

    講求禮儀就不會失敗。

    現在楚國濫用刑罰,楚國的大夫逃命到四方的國家,并且做别國的主要謀士,來危害楚國,至于不可救藥了,這就是說的濫用刑罰不能容忍。

    子儀的叛亂,析公逃亡到晉國,晉國人把他安置在晉侯戰車的後面,讓他作為主要謀士。

    繞角那次戰役,晉國人将要逃走,析公說:‘楚軍不厚重,容易被震動。

    如果同時敲打許多鼓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