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卷 安戰

首頁
    出動。

    誠如兵法所說:“實施堅守防禦的部隊,應像木石置于平地那樣靜止不動。

    ” 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率軍十萬從斜谷出兵進攻魏國,而紮營于渭水之南。

    魏國派遣大将司馬懿率兵進行抵抗,其部将都主張部隊前往渭水之北設陣以等待諸葛亮軍,司馬懿卻說:“百姓和軍資都在渭水之南,這裡是必争不棄之地。

    ”于是督率魏軍渡過渭水,且背靠渭水而紮營布陣。

    司馬懿因此而對部将說:“諸葛亮如果是個有勇氣的人,當會北出武功,依托山地而向東擴展。

    如果他要向西而上五丈原的話,我軍就平安無事了。

    ”此時恰值一顆流星隕落于諸葛亮營壘的方向,司馬懿據此推知諸葛亮一定要失敗。

    是時,魏明帝根據諸葛亮率軍遠道而來利于速戰的情況,一再命令司馬懿要慎重戰事,以等待蜀軍内部的變化。

    諸葛亮多次挑戰,司馬懿都不應戰。

    諸葛亮為此又派人給司馬懿送去女人用的頭巾和發飾,(企圖以此激怒他出戰),但司馬懿始終堅守壁壘而不為其所動。

    司馬懿之弟司馬孚寫信詢問戰事情況,司馬懿回信說:“諸葛亮志向遠大但不善于選擇時機,多于謀劃但缺少決斷,喜好用兵但不懂權變。

    因此,他雖然擁有十萬大軍,但卻落入我的謀劃之中,打敗他是必定無疑的了。

    ”司馬懿與諸葛亮相持不戰一百多天後,趕上諸葛亮病死于軍中,蜀軍将領燒掉營壘而逃走,當地百姓跑來報告消息,司馬懿便親自率兵随後追趕。

    諸葛亮的長史楊儀見魏軍追來,便調轉旗幟、擂動戰鼓,擺出一副反擊魏軍的樣子。

    司馬懿認為對于撤退回歸本國的敵軍,不能過分逼迫它,于是楊儀才得以率領蜀軍結陣有序地退走了,過了一天,司馬懿率軍進至蜀軍駐過的營地,觀察諸葛亮留下的各種遺迹,搜繳到蜀軍的作戰地圖、軍事文書和很多糧食。

    司馬懿據此而斷定諸葛亮一定死了,十分感慨地說:“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啊!”部将辛毗以為諸葛亮究竟死活還不清楚,但司馬懿卻非常肯定地說:“軍事家們所最重視的,便是作戰文書、軍事密計和兵馬糧草,而今蜀軍竟把這些重要東西都丢棄在這裡。

    難道能有已損壞了五髒六腑還可以存活的人嗎?我們現在應當趕快追擊他們。

    ”關中地區生長很多蒺藜,為便于部隊途經此地而能順利前進,司馬懿使令二千士兵都腳穿平底軟木鞋走在前邊,讓帶刺的蒺藜都紮在士兵的軟木鞋底上,使步騎兵大隊得以随後順利跟進。

    魏軍追到赤岸地界時,才知道諸葛亮确實死了。

    當時,老百姓編了句諺語,說:“死的諸葛亮吓跑了活的司馬懿。

    ”司馬懿聽後,笑着說道:“這是由于我隻能預料活諸葛亮的行事,而不能預料他死後行事的緣故啊!”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