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敵人遠來,糧食不繼,敵饑我飽,可堅壁不戰,持久以敝之,絕其糧道。彼退走,密遣奇兵,邀其歸路,縱兵追擊,破之必矣。法曰:“以飽待饑。”①
唐武德初,劉武周②據太原③,使其将宋金剛④屯于河東⑤。太宗⑥往征之,謂諸将曰:“金剛垂⑦軍千裡入吾地,精兵骁将皆在于此。武周自據太原,專寄金剛以為捍蔽⑧。金剛雖衆,内實空虛,虜掠為資,意在速戰。我當堅營待其饑,未宜速戰。”于是,遣劉洪⑨等絕其糧道,其衆遂餒,金剛乃遁。⑩
①以飽待饑:語出《孫子兵法·軍争篇》。
②劉武周:唐初地方割據勢力之一。河間景城(今河北滄州西)人,後徙居馬邑郡(治今山西朔縣)。隋炀帝時,任鷹揚府校尉。隋末,乘亂殺死馬邑太守王仁恭,自稱太守,遣使北附突厥,被立為定楊可汗,不久稱帝。唐初,與宋金剛等率兵南下,入據太原,以拒唐軍。後被李世民擊敗,北走突厥被殺。
③太原:郡名。治所晉陽,位于今山西太原西南。
④宋金剛:原為隋末河北農民起義力量之一,活動于易州(治今河北易縣)。後被窦建德擊敗,歸附劉武周,号稱宋王,謀與劉武周人據太原,企圖南下與唐争天下。其後為唐軍擊敗,與劉武周同逃突厥被殺。
⑤河東:郡名。治所在今山西永濟西。
⑥太宗:即唐太宗李世民。但此時尚未稱帝而為秦王。
⑦垂:史載原作“懸”、《百戰奇法》原作者因避諱宋太祖趙匡胤始祖嫌名(“玄朗”之“玄”)而援引時改“懸”為“垂”。
⑧捍蔽:謂保障,屏蔽。
⑨劉洪:史載并無其人,據新、舊《唐書·劉弘基傳》所載内容,疑劉洪為“劉弘基”之誤。
⑩本篇史例出自《舊唐書·太宗本紀上》。
【譯文】
大凡敵人遠道而來,通常都是糧食接濟不上。在敵人缺糧而忍饑挨餓、我軍糧足而得到飽食的情況下,應當堅守壁壘而不出戰,以持久戰法來疲憊敵人,并要斷絕其運糧道路。等到敵人消耗已盡而退走之時,我一面暗派奇兵在前截斷其退路,一面出動大軍于後迅猛追擊。這樣,打敗敵人就是必定無疑的。誠如兵法所說:“用自己飽食的部隊去對付處于饑餓狀态下的敵人。”
唐高祖武德初年,劉武周占據太原而稱雄割據一方,他派遣部将宋金剛率軍南下駐屯于河東,企圖奪取天下。秦王李世民奉高祖之命率領唐軍前往征讨之,他對諸位将領說:“宋金剛率軍不遠千裡侵入我河東地區,其精兵猛将都集中在這裡。劉武周自己盤距于太原,完全依靠宋金剛作為他的屏障。宋金剛所部人數雖然衆多,但其内部實際是十分空虛的,軍需供應無法保障,隻能靠掠奪維持部隊生存,所以企圖速戰速決。對此,我軍應當堅守營壘不戰以等待其糧盡出現饑餓之時,而不宜遂其速戰企圖同它過早決戰。”于是,李世民派遣劉洪等将率兵切斷了宋金剛的運糧道路,迫使宋金剛部隊缺糧饑餓而向北逃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