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卷 整戰

首頁
凡與敵戰,若敵人行陣整齊,士卒安靜,未可輕戰,伺其變動擊之,則利。法曰:“無邀正正之旗。”①

    三國魏司馬懿征公孫淵②,〔次于遼水③。淵遣步騎數萬,阻遼隧④,堅壁而守,以距帝⑤。〕懿泛舟潛濟遼水,〔傍遼水〕作〔長〕圍,棄城而向襄平⑥。諸将曰:“不攻城而作圍,非所以示衆也。”懿曰:“賊堅營高壘,欲以老吾軍也。攻之,正堕其計。賊大衆在此,其巢穴虛失,我直指襄平,必人懷内懼,懼而求戰,破之必矣。”遂整陣而過。賊見兵出其後,果邀之,乃縱兵逆擊,大破之,〔三戰皆捷。賊保襄平,進軍圍之。〕⑦

    ①無邀正正之旗:語出《孫子兵法·軍争篇》。

    ②公孫淵:《晉書》稱之“公孫文懿”,三國時襄平(今遼甯遼陽)人。魏明帝時,任遼東太守、大司馬,封樂浪公。景初元年(公元237年)叛魏自立為燕王。次年,被司馬懿率軍所攻殺。

    ③遼水:今遼甯之遼河。

    ④遼隧:地名。故址在今遼甯鞍山西之遼河東岸。

    ⑤帝:指司馬懿。魏元帝鹹熙二年(公元265年),懿孫司馬炎代魏稱帝建立西晉後,追尊其為宣皇帝。

    ⑥襄平:三國魏遼東郡治。公孫淵叛魏後據此自稱燕王。

    ⑦本篇史例出自《晉書·宣帝紀》。

    【譯文】

    大凡對敵作戰,如果敵軍行列嚴整有序,士卒情緒安穩平靜,不可輕率與其交戰,等到敵人内部發生變化時,再出兵進攻它,就有利于我軍取勝。誠如兵法所說:“不要攔擊旗幟整齊、隊伍嚴密的敵人。”

    三國時期,魏國大将司馬懿奉命率軍征讨公孫淵,而進至遼水。公遜淵果然派遣數萬步騎兵憑據遼隧,企圖固守堅城壁壘以抵禦司馬懿進攻。司馬懿率軍乘船偷偷渡過遼水後,依傍遼水構築一道長圍(擺出一付攻打遼隧的架勢),然後又命令部隊放棄該城不攻,而向其老巢襄平進發。衆将對此決策十分不解地說:“我們不攻打遼隧城,卻又構築長圍,這不是顯示我們兵多軍威的辦法。”司馬懿解釋說:“敵人現在憑據遼隧堅固而高大的城防設施,企圖把我軍拖垮在這裡。我們進攻它,恰好中了敵人的詭計。敵人的主力都集中在這裡,其老巢必定非常空虛,我軍直驅襄平,這裡的敵人一定會心懷恐懼,他們恐懼就會離開堅城固壘而向我求戰,那時我們集中兵力打敗他們是必定無疑的。”于是,司馬懿率領嚴整有序的魏軍,越過遼隧而向襄平長驅直進。敵人發現魏軍所向直指其後方老巢,果然脫離堅城遼隧而去攔截魏軍。司馬懿乘機揮軍迎頭痛擊,大破敵人,三戰三捷。公孫淵退保襄平,司馬懿乘勝揮軍包圍了他。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