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巡航艦瑞達Ⅱ号,在星群與暗夜交織而成的巨大迷宮當中,往伊謝爾倫要塞的方向疾駛而去。
先前在往首都海尼森的途中,僅帶少許的幾隻護衛艦,但在回程的路上,卻有大大小小五五○○隻的騎士緊緊地追随在瑞達Ⅱ号巡航艦的四周。
“政府真的要叫我們空手而回了,是吧!”
楊對着菲列特利加說道,這實際上并不是推測,而是他偏激的看法。
因為無論特留尼西特政權對楊是多麼不懷好意,還是得給予他充分的兵力,靠他來将敵人擊退,沒有道理讓他空手而回。
不過,數量上雖然是差不多了,問題就在于素質上。
授與楊的兵力,事實上根本就是一支混合艦隊,并且分别由不同的将官所帶領,其中二二○○艘是由雅拉肯少将,二○四○艘是莫頓少将,六五○艘是馬裡涅汀準将,而其餘的六一○艘則是為沙尼亞準将所帶領,任何一隊都是不隸屬于軍方中央艦隊的獨立部隊,平常的任務負責維護地區的警備和治安。
不過就整體而言,該有的火力和裝甲倒也配齊了。
宇宙艦隊司令長官比克古上将原本打算動員第一艦隊,在眼前這個時候,隻有這支部隊在火力、裝甲、編制、訓練、戰曆等各方面,可以和楊在伊謝爾倫要塞上的駐留艦隊相匹敵,而這也是同盟軍當中唯一完好無缺的正規艦隊,艦艇數總共是一四四○○艘,司令官是曾經擔任楊威利上司的派特中将。
但動員第一艦隊一事,不僅政府首腦們,連軍中内部也有反對的聲浪。
他們擔心一旦第一艦隊離開駐地前往伊謝爾倫,首都海尼森将立即呈現真空狀态,在首都的防禦上會出現大漏洞。
“說來也算是我的恥辱,去年政變的時候,首都裡面同樣也是駐留了不少艦隊,盡管這樣,政變不也是照樣發生了嗎?而且,如果不動用第一艦隊的話,那麼楊提督還有什麼兵力可用?”
比克古說了上述這樣的話,力圖說服政府派出第一艦隊,但由于統合作戰本部的本部長庫布斯裡上将此時還在住院治療當中,所以沒有任何人擁護老提督的建議。
最後,國防委員會命令第一艦隊全力守衛首都,而統合作戰本部則拼拼湊湊地好不容易湊齊了五五○○艘船艦。
“庫布斯裡在這個時候也是完全沒有辦法了。
一方面又受到一些壓力,如果健康不能好轉,住院時間又拖長的話,大概遲早會被迫提出辭呈。
久而久之,隻剩下我這個孤立無援的老人了。
”“還有我在啊!”
楊出自肺腑地脫口說出這一句話,而老提督則笑着說道,那可要好好地感謝你了!事實上伊謝爾倫與首都海尼森之間的距離過于遙遠,真能夠給予老提督多大的支持呢?總是令人覺得不放心的。
對于混合艦隊四名指揮官當中的那兩名準将,楊并不甚了解,隻是心中暗暗地祈禱,如果那兩個能有一般程度的軍事常識和指揮能力的話就已經很好了。
不過對于莫頓少将楊卻有着充分的信賴感。
萊歐尼爾·莫頓原本擔任第九艦隊的副司令官,亞姆立劄會戰時,曾代替身負重傷的司令官,指揮艦隊長途敗逃跋涉,使艦隊免遭全軍覆沒,是一個被評定為富有沉着與忍耐力的人物。
就其功績而言,即使被擢升為中将也沒有什麼好奇怪的。
現年四十過半的年齡,比楊有更長的戰曆。
或許因為他不是軍官學校出身,且其本人對于這一點也太過在意,而使得他在組織當中較難立足吧!
問題就在于山卓·雅拉肯少将。
在能力上是無庸置疑,但在性格上卻有許多必須注意的地方。
有關于他個人一些不名譽的風傳,楊也時有所聞。
他是一個近乎病态的軍隊至上主義者。
去年他之所以沒有參加政變,隻不過是因為與救國軍事委員會的幹部艾凡思上校個人之間的不和,在思想上可說是非常極端,但對楊來說,最使他忌諱的莫過于雅拉肯曾不隻一次被控告有拘禁殺害平民的嫌疑,在幾次軍法會議中雖均以證據不足或無事實根據而被無罪開釋,但楊懷疑這裡面可能有令人非議作嘔的“同僚相互庇護”牽涉其中。
但提督就是提督,兵力就是兵力,此刻對楊來說,必須要做到能夠有足夠的度量,來充分利用這個人。
這一回,楊的對手并不是羅嚴克拉姆公爵萊因哈特本人。
這時候的萊因哈特,必須每天專心于國政。
換個角度說,也是因為他不需要親自出馬上戰場。
這一次的戰役對他來說,充其量隻能算是對同盟軍的一種試探,如果能獲勝的話算是走運,甚至不能稱之為審慎的出兵。
去年,羅嚴克拉姆公爵(那時候還隻是伯爵)之所以進攻到亞斯提星域來,不僅僅是因為完成了各個擊破的戰術,還因為伊謝爾倫要塞在帝國的手中。
正因為擁有完善的補給與後方支援的機能,萊因哈特才能安心無後顧之憂地深入敵方的領地。
此外,在同一年内,萊因哈特之所以在亞姆立劄會戰中大獲全勝.就是因為破壞了同盟軍的補給能力,并且将該事實作最大限度利用的結果。
萊因哈特的戰法極其的壯大,極其的耀眼奪目,旁人看來仿佛是在演出一場超物理性的魔法似地,令人目不暇給。
但事實上絕非如此,在他身為一個戰術家,不,更貼切地說應該是身為一個戰略家的同時,在他到達戰場以前,絕對是早已完成了各項獲取勝利所必須的準備。
萊因哈特過去的每一次戰績,無論是如何地輝煌,如何地神乎其技、異想天開,但追根究底看來,其道理就在于邏輯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