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章 常勝與不敗

首頁
    i ……萊因哈特.馮.羅嚴克拉姆與楊威利之間如同叙事詩般的戰争,使“宇宙曆八零零年”這個容易記憶的一年,成為人類史上最具悲劇性的紀年之一.自從人類使用宇宙曆以來,仍然和以前一樣,經曆了無數次的戰争.一次又一次的戰争,發生在遵守法律秩序者與破壞法律秩序者之間、獨裁者與解放者之間、特權階級與非特權階級之間、專制主義的軍隊與共和主義的軍隊之間…….但是,從沒有一場戰争會像宇宙曆八零零年的戰争一樣,有着極端不平等的外在條件和内在因素之均衡. ……就外在條件而言,這是一場支配幾近整個宇宙的空前大帝國,與一支流亡的個人軍隊之間的戰争.如同恐龍與小鳥由正面相互攻擊的抗争.就這一點看來,勝敗的歸屬并不具有讨論的價值.但是從内在要素來說,這場戰争實在無異是一場精神雙胞胎之間的戰鬥.像萊因哈特.馮.羅嚴克拉姆一樣同時兼具長遠廣闊的眼界、豐富的構思、以及對前後方的優越組織能力的戰略家,就隻有楊威利一人.而像楊這般具備深澈的洞察力、正确的判斷力及随機應變力,同時又深得軍心的戰術家,也隻有萊因哈特.他們是常勝與不敗之間的對決. ……在另一方面,兩人也有共通的地方,那就是他們都厭惡魯道夫大帝以來統治人類長達五世紀的高登巴姆王朝.無論是萊因哈特或楊威利,都深惡痛絕門閥貴族的支配體制,并緻力消弭财富獨占的不平等.他們都期望廢除“高登巴姆式的社會制度”,改革桎梏人類、侮辱人性尊嚴的邪惡秩序.政治的目的不外乎消除不公正,并尊重個人選擇的自由,關于這點,兩人的立場完全一緻.當時,大概沒有像他們這般彼此尊敬對方的人.盡管如此,他們仍然必須用血來實現貫徹各自的主張. ……兩者之所以水火不容,非戰不可,是因為他們之間那唯一相左的觀點--為實現社會公正的權力,應該集中或應予分散?--入為了這個唯一不同的觀點,使得當時人類社會最偉大的兩位軍事天才互相攻擊,導緻數百萬的官兵在伊謝爾倫回廊内外留下鮮血的軌迹.這真的是一場無可避免的悲劇嗎?--j.j比薩多《英雄式的史詩》 宇宙曆八零零年、新帝國曆二年五月一日,萊因哈特皇帝身居陣前,揮軍開始進攻伊謝爾倫回廊,有史以來,第一次有銀河帝國軍隊自舊同盟領方面向伊謝爾倫要塞發動攻擊. 此時,艾爾.法西爾獨立政府的首腦,逃往伊謝爾倫回廊内部避難,艾爾.法西爾宣稱不進行防衛.這無異是證明了楊威及其同夥乃有意引誘帝國軍進攻回廊内部.以希爾德--希爾格爾.馮.瑪林道夫伯爵小姐的說法,楊在此時将确定戰術的優勢視為第一優先. “楊威利也有意一戰嗎?” 年青皇帝自言自語道,希爾德以充滿贊賞和不安的眼光注視着他白晰臉頰的鮮麗血色.對于此次的軍事行動不必要的動員軍隊、窮兵黩武等批評,在帝國政府的内部也開始出現,但卻是公開的.國務尚書佛朗茲.馮.瑪林道夫伯爵負責鎮壓這些不平之鳴,他晉見皇帝陳述意見. “為了讨伐楊威利,不但動員帝國全軍,陛下更親臨陣前,這正有如以大炮轟擊老鼠.臣并不了解軍事,不過,臣認為隻要在回廊兩端部署軍隊,封鎖他們,使他們長期孤立,遲早他們會投降的,所以依臣之見,認為沒有必要速戰速決.請陛下明斷,請回駕帝都吧!” 這個道理,萊因哈特早已心知肚明.希爾德、米達麥亞和羅嚴塔爾都曾向他進谏此事.他雖明白此事,但還是發兵進攻.這麼做雖是在于确保帝國的戰略優勢,然而,他的真正目的就像他自己所巧妙形容的--“楊也有意一戰”,他隻想和楊威利交手看看.他也知道楊威利占有戰争的地利之便,那卻是楊唯一有利的條件. 擔任大本營情報主任參謀的費賽尼亞中将,以前曾擔任卡爾.古斯塔夫.坎普提督的參謀長,他根據手邊所有相關的資料回答皇帝的詢問.當然,資料并不豐富. “現在,楊威利軍除了部分的前衛兵力外,其餘皆潛伏在伊謝爾倫回廊之内,回廊入口已經無法進行通訊了.” 事實上,宇宙之中并沒有正式稱為“楊威利軍”的正規軍隊.其正式名稱應為“艾爾.法西爾獨立政府革命預備軍”,但由于這稱呼不好叫又欠缺魅力,所以命名後的第二天,大部份的人就都忘光了.根據達斯提.亞典波羅的記載,除了楊威利之外,所有的當事人都以向來慣稱的“楊艦隊”來稱呼,帝國軍方面的軍方記錄則統一使用“通稱楊威利軍”的說法.不管名稱由來的人物自身是如何地有所抱怨,但這仍是他人對楊的評價.例如,渥佛根.米達麥亞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