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章 憶昔開元全盛日(隋唐) 5、老闆很靠譜員工很得力

首頁
    品中正,開始分科考試,隋炀帝始建進士科,科舉制形成,從隋炀帝開始,整整1300年,一直到公元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才廢止科舉考試。

    科舉制雖然廢止,但這一千多年的卷子已經把中國知識分子考習慣了,所以現在的學生做卷子做得腦袋大是因為隋朝的時候被擺了一道。

     雖然說“紙上得來終覺淺”,但當時這個制度還是十分客觀有效的。

     唐朝貞觀時,以進士明經兩科為主。

    武則天創武舉和殿試,不光文的可以科舉了,武的也可以。

    另外還開創了殿試,就是皇上親自考你。

    明清兩朝,殿試都是在紫禁城的保和殿,像康雍乾這三代聖主,基本上都是皇帝自己出題,自己監考。

     開元年間則是高官主持考試。

    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一演就老是和珅去主持考試,和珅相當于宰相。

    這樣一來,科舉制經過文帝、炀帝、太宗、武則天、玄宗幾代皇帝,逐漸就形成了,它的形成在中國曆史上是一件非常大的事兒。

     科舉制形成的作用有這麼些個。

    第一,沖破世家大族壟斷仕途,“王、謝、袁、蕭”,那幾大姓,以前這幫家夥是壟斷仕途的。

    現在不行了,科舉抑制門閥,擴大了官吏的來源。

    實際上也起到了緩和階級矛盾的作用。

    因為庶族地主也能夠通過科舉做官了,不再嫉妒高門大閥裡那些個一生下來就能當官的窩囊廢,以後純靠本事吃飯。

     第二,提高官員的文化素質。

    它把讀書、考試跟做官聯系了起來,所以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

    原來那種目不識丁的人,再做官可能性就不存在了。

    當然唐朝實際上選拔官員還是以士族子弟為主,并不以科舉制為主,而且即使科舉制也有身份限制,農民就不行。

    到了宋朝才開始英雄不問出處,誰都可以參加,挖完煤去考一考,考上了照樣飛黃騰達。

     另外,在唐朝科舉考試不是你想考,一考就能考上,它是非常難的。

    當時分進士,明經這兩科,明經科就是填空,子曰什麼時習之,你填一個學而就完了。

    但是明經好考,所以考上之後也做不了大官。

     進士就特别不好考。

    詩詞曲賦,時務策,國家大政方針,該不該開奧運,你得寫一篇論文。

    唐朝人講話叫五十少進士,三十老明經。

    30歲考中明經屬于老明經,因為那玩意兒簡單,50歲考中了進士卻屬于年輕的進士,因為那個難。

    唐朝人平均壽命是29,要50歲考中了進士,是什麼概念,得跟人拼壽命吧。

    等你把别人都拼死了,你活得最長,叼着人參做完卷子考上之後,回顧起來等于是一輩子都在考試。

    文人全都一輩子去考試了,還有工夫琢磨怎麼造反嗎。

    讀書人不琢磨造反,剩一幫被人賣了還幫你數錢的文盲,就更别反了! 所以唐太宗最愛幹的事兒就是巡查考場。

    那個考試不像現在高考似的,是年年都考,那時考進士是三年一考。

    唐太宗每次去看考場,一看大家興高采烈地來了,然後垂頭喪氣地回去;三年後又興高采烈來了,然後又垂頭喪氣地回去,三年後再來一次。

    眼瞅着這幫人黑頭發給考成了白頭發。

    唐太宗就身心十分愉悅地說,“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你們都上當了,掉我的圈套裡了。

    然後唐朝人就寫詩“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

    ”你讓他考試,讓他考不上,給他一個希望,他又考不上,這個哥們兒整天幹這個,把頭發都幹白了。

     畢竟像洪秀全這樣幹了一次沒幹上就造反的人特别少,因此有人說科舉考試的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牢籠志士。

    特别是到了後來,宋朝農民都可以參加考試的時候,階級矛盾就進一步緩和了。

    農民百姓想當官的話,不用去造反去搶了,隻要“六經勤向窗前讀”,幹那個就完了。

    所以中國的古代傳統社會,為什麼頑固,為什麼那麼長時間不可動搖,就是因為統治階級的力量太強大了。

     後來到18世紀啟蒙運動的時候,中國的科舉制被介紹到了歐洲,形成了今天歐洲的近代文官制度。

    再後來又傳回到中國,叫國家公務員考試,實際上就是科舉制。

    比如我學曆史的,結果我們黨競選赢了,我就能夠擔任國防部長。

    一個學曆史的怎麼能擔任國防部長呢,你懂得業務嗎?我不需要懂業務,副部長懂就行,因為副部長是考上來的。

    考試考得最高就考到副部級,正部就是政治家了,副部往下是官僚,它是職業的。

     政治家不專業,不專業沒關系,國防部長是拿大政策的,底下一幫考上來的專業參謀給拿大政策的提意見就行了。

    而且國防部長主要的任務是到國會要錢,要經費,不真指望着他去打仗去,所以誰都可以幹這個。

    日本的内閣更疊多快,首相一年完蛋,一完蛋部長就全換,這種大換血,國家怎麼沒事兒?因為副部一級穩定,換再多的不專業部長都沒有關系。

    所以近代文官都是由科舉制考上來的,這讓政局特别穩固。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