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指揮使,都指揮使是正五品,教頭從八品下。
古代官品每品分正從兩級,四品以下的官,每級又分上下兩階,他是從八品下。
縣令正七品上,這一比較,擱今天的話講是連排級幹部,他要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術總教練,他至于上梁山嘛。
宋朝的士兵經常逃亡,防止士兵逃亡的辦法是在臉上刺字,但是臉上刺字是犯人,那就等于毀容嘛。
在臉上刺上:第八營第一連第二排,跟刺肩章似的。
宋朝隻有北宋的狄青,南宋的嶽飛是武将熬上樞密副使的,這個是挺不容易的。
狄青當樞密副使的時候臉上還有字。
皇上給他藥水要他洗下去,他說我留着,我留着要激勵将士,跟他們說我這樣臉上帶字的也能當上樞密副使。
但是就你這一個,沒别人了,激勵不着将士。
就因為宋朝把武将的地位壓到這麼低,所以他對外戰争老打敗仗,沒人尚武,打仗都讓文官去。
文官又不會打仗,皇上給你一個陣圖,照着打。
你拿着陣圖到了前線,打開陣圖就傻了眼了,按皇上的布置根本沒法打,再請示皇上吧,沒等你請示到,敵軍到眼前了,下輩子再請示吧。
隻要不造反
第五步,集中行政權。
參知政事做副相。
宰相本來在隋唐的時候就由一個變成一窩了,獨相變群相嘛,到了宋朝又設參知政事,作為副相。
那這個宰相的數量就越來越多了。
參知政事這個副相可以臨時設立,然後設樞密使管軍事。
原來的丞相是“上馬管軍,下馬管民”。
因為兵部是歸丞相管的,歸三省尚書省管的,現在他設立樞密使,你這三省尚書就管不着了。
就這樣把宰相的軍權給奪出來了,所以樞密跟宰相就叫“東西兩相”。
又設三司使管财政。
原來的戶部是隸屬于尚書省的,現在又設了一個三司使管财政,這樣一來相權就更加的削弱了。
然後在地方上,州的長官知州由中央派遣文官擔任。
原來的地方官雖然也要中央任命,但他是當地自己人,比如,四川省省長是四川人,安徽省是安徽人,是從本地人的縣長、市長晉升上來的。
但是從宋朝開始變了,是朝廷委任京官出去當地方官。
比如,我的本職是大理寺少卿,我應該是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結果大理寺少卿知端州事,高檢的檢察長到端州做知州去了,我還幹我這大理寺少卿嗎?不幹了。
所有的地方官都由中央派出來,那我知端州使的地方官就一定是端州人了。
我撥來的官跟你這地方不是一處的,如此一來,地方上要想作亂就特别難。
從宋朝開始一直到現在,基本上都這樣。
實際上你看省一級幹部他都是中央往下派的。
中央派人去當地方官之後,還設了通判監督。
通判監督知州,所以通判又叫監州。
有人跟宋太祖說呀,你讓這個文官下去當地方官,你給他們這麼大的權力,他們會貪污的。
你猜宋太祖說什麼?他說一百個文官貪污也不如一個武将造反對國家的危害大。
所以您願意貪您就貪,隻要您不造反。
可見他自己造反得的江山,被自己給吓壞了。
于是知識分子最幸福的時代就來臨了,隻要不造反,幹嗎都行。
漢唐很可敬,但是“一将功成萬骨枯”,活在那樣的朝代很慘。
明清就更崩潰了,尤其是明朝,生活在那種朝代真是生不如死,屬于中國古代史上最黑暗的二百多年。
明清的可怕和可惡,反襯出了宋朝的可愛。
宋朝的财政總收入很吓人。
北宋是明朝的十倍,南宋是明朝的六倍。
直到《辛醜條約》那會兒,清朝的财政收入才趕上南宋。
你想兩宋那富裕到什麼程度,都是重商主義發展的,特有錢。
如果宋朝不是被蒙古人給滅掉了,咱中國早就按部就班發展到近代社會了,可惜曆史是不能假設的。
愛幹嘛幹嘛
宋朝是很可愛的王朝。
太祖皇帝有遺訓,刻在碑上。
這碑在宮中的一個秘殿裡面,每一個新登基的皇帝都要去看那碑。
碑上刻了三條:
第一條,不得殺害柴氏子孫,咱江山是從柴家搶來的。
這要擱别人,我從柴家搶了江山,我得把柴家連根刨。
結果宋朝是不得傷害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何況他也不可能有罪。
水浒裡面有個逼上梁山的柴家後人,小霸王柴進,那個是虛構的,不能算。
第二條,不得殺害士大夫,上書言事者無罪。
在宋朝你隻要是讀書人你就沒有死罪。
所以文官沒有被判死刑的。
這一沒有死罪,你說貪污怎麼辦?殺還是不殺?祖宗家法是不許殺士大夫,那就流放吧,他又說士可殺而不可辱。
流放就是一種侮辱,還不
如殺了。
皇上說那無罪釋放。
皇上就說哪一件快意事兒我也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