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章 異族終結者(清) 8、改土歸流是主流

首頁
    土司壽終日 西南地區和雲責川地區,出現改土歸流的問題。

     明朝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沿襲元朝的辦法,任用當地少數民族首領世襲土司長官。

    西南地區在元朝是歸雲南行省管轄。

    朝廷雖然在雲南設立行省,但是它這個行省底下,各民族地區,都是這些少數民族的頭人們世襲。

     雲南到今天都是這樣,雲南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26個少數民族。

    它不叫雲南什麼族自治區,就因為它族太多了,要是把名字都冠上去,天氣預報的時候雲南就不用報了。

    二十六族自治區,沒法這麼說。

    雲南省底全是各民族的自治州,比如大理白族,西雙版納傣族。

    所以雲南都有土司,包括被征服的大理王朝的段氏,在雲南世襲總管府的總管,跟行省的丞相是并立的。

     另外朝廷要派梁王去坐鎮雲南,所以雲南那個地方很不好弄。

    一直到洪武二十年,朱元璋二十年,明軍才算平定雲南。

    蒙古的梁王令匝刺瓦爾密投降,這個雲南才算被平定。

    平定雲南之後,太祖開國的功臣——沐氏世守雲南。

    你看《鹿鼎記》裡面,韋小寶的一個老婆就是沐家的後代。

    土司的特點就是世襲,實際上成了一個小王國,但是它那個對中央不會構成什麼威脅,太小了,就一個村、半個村那麼大。

    所以土司就是這麼回事。

     第二點就是永樂年間,貴州成為省一級單位,兩個土司,當時叫宣慰司叛亂,結果永樂年間朝廷出兵平叛。

    平叛了之後,就取消了宣慰司的建制,這個地方就變成了朝廷的直屬郡縣。

    由朝廷設官員,設省管轄,這樣的話貴州成為了省一級的行政單位,這個被稱為改土歸流。

    土是土司,土司是世襲的。

    流是流官,朝廷派來的官員,有任期的,不是世襲,不是永遠幹下去,是有任期的。

    所以這種改革被稱為改土歸流。

    土它就固定了,流就得流動起來,像水似的流動起來。

    所以這種東西叫改土歸流。

     流官紛起時 明朝畢竟改土歸流的地區有限。

    所以絕大多數地方仍然還是實行土司制度。

    到了清朝三藩之亂,康熙皇帝平息叛亂,為大規模的改土歸流就創造了條件。

    這個三藩之亂怎麼回事,大家可能清楚。

    當年太祖皇帝崛起關外,跟明朝打仗。

    以七大恨,誓師伐明,出兵兩萬,連下遼東70餘城。

    關外土地幾乎全都被占領了,結果就是一個小小的甯遠城,擋住了八旗軍前進的腳步,因為袁崇煥用紅農大炮,炮傷清太祖,所以造成太祖皇帝含恨而終。

    太宗皇帝繼位之後,就認識到了火炮的厲害。

    因為明朝打仗,不跟清朝打野戰,隻要一打野戰,肯定全軍覆沒,八旗勁旅馬上功夫是沒得說的。

    明朝就憑城用炮,我據城不出,你進攻我就開炮。

     清朝幾次打北京也打不下來,甯遠都打不下來,更别說北京了,就想學這個火炮怎麼做。

    這個時候幾個明朝的降将,耿仲明、尚可喜和孔有德歸順清朝,教會了清朝人使用火炮。

    這樣一來的話,等于清軍大軍入關,這三個人的功勞是非常大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