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德層面上攻擊袁騰飛的人,少數可能确實具有很嚴格的道德自律。
但絕大多數人,不過是拿出雙重标準,嚴格他律而已。
相反,就我所讀的袁老師的新作《曆史是個什麼玩意1》所見,袁老師很真誠。
這年頭的假君子比比皆是,毋甯真誠的做個真小人。
袁騰飛明知自己開口,會引來叫罵聲不斷,卻也公然且坦然提出自己的對于曆史的愛憎,想來廟堂、江湖能有幾人。
引一段袁老師受诟病的話,宋朝的皇帝宅心仁厚,貴族出身的皇帝對大臣一般不錯。
流氓出身的像劉邦、朱元璋、李自成、洪秀全就更甭說了,這要是擱明朝這些人就全被幹掉了。
朱元璋是賊王八出身嘛,是中國曆史上最寒酸的皇帝。
明知道冒着天下之大不韪,袁老師絲毫不掩飾自己對于專治,黑暗的不滿,依然敢提出自己對于曆史與曆史人物的看法。
這不叫真誠何謂真誠。
曆史是個什麼玩意兒2相關資料八千字頂袁騰飛的十大理由(5)
第三條:本分
對于突然到來的大紅大紫,袁騰飛多少有些不适應。
熟悉袁騰飛的學生都說,袁老師是個低調的人。
在袁老師新作《曆史是個什麼玩意》的自序中也說道:我隻是一名普通的中學曆史老師,因為從小喜歡曆史而讀曆史,因為愛曆史而選擇曆史專業,最後順理成章的教曆史,當他得知一夜成名,一切已經不可挽回。
袁老師個人認為,中學的課堂應該是相對封閉的,不應該暴露在大庭廣衆之下,不像娛樂明星,需要炒作,需要曝光自己,老師是需要把自己掩蓋起來的,所以對這樣的出名,袁老師比較尴尬。
袁騰飛算是個恪盡職守的老師,現在對他的惡搞也有很多,袁老師坦言,其實并不怕被惡搞,因為自己很清楚,歸根到底我隻是一個曆史老師,我隻有一個愛好,就是曆史本身,隻有一個願望,就是把曆史課講精彩。
我不是娛樂界人士,也不想,也沒有能力成為娛樂界人士。
第四條:直接
真誠的人,說話未免會直接一些,很多人大概聽起來耳朵會有些不順。
《曆史是個什麼玩意兒》裡,有這麼一段有人說中國人輕家國二重鄉土,勇于私鬥,怯于公戰。
打架勇敢着呢,你看我的媳婦一眼我就跟你沒完。
外敵入侵就膽小,異性打過來了,我躲着。
這話說的可謂一針見血,中國人的劣根性正是如此。
我們的醜陋,來自我們不知道自己醜陋。
台灣作家曾經柏楊以恨鐵不成鋼的态度,強烈批判中國人的髒、亂、吵、窩裡鬥、不能團結、死不認錯等,指出中國傳統文化有一種濾過性疾病使我們的子子孫孫受感染,到今天也不能痊愈。
敞開胸懷,以一種真誠的态度正視并接受骨子裡的劣根,有何不可?
袁老師的書中,這麼不曲裡拐彎,直來直去的說法不勝枚舉,習慣了太極,走慣了曲線的人恐怕一時還難以适應。
第五條:快樂學曆史
在袁騰飛一夜成名的背後,我們無法忽視這樣一個事實。
無論網絡對于袁騰飛的争議有多大,他的背後始終有一群忠實的鐵杆粉絲力挺他們親愛的袁老師,無條件地支持他,鼓勵他,信任他。
這群粉絲的核心都是聽過袁老師的曆史課,袁老師一手帶出來的學生。
學術與大衆之間總是有道溝,或許老袁講的不夠精準,但是還不能掩蓋袁老師把這道溝拉近了。
上過袁老師的課,挺有人格魅力的一老師,講卷子的時候還是一個正常老師該有的樣子。
隻是這些在那些視頻裡看不到。
文科班是袁老師帶的,至今我都覺得這是件非常讓人感到幸運的事。
我們從他那裡學到了淡泊,學到了凡事盡本分,學到了愛國主義的情懷。
記得他給我們上最後一堂課的時候,幾乎是含着眼淚跟我們說:你們是群單純的孩子,我希望你們将來保持本色做事情多想想他人,多些正義感,不要學那些蠅營狗苟。
他是個好老師,從來都是以學生的學業為第一目标。
他在首師大附中帶文科班的時候,每次高考我們的曆史成績都是海澱區數一數二的。
他阖上課本後,則告訴我們,凡事不要都相信課本,平時多看書,學會獨立思考。
其他的都不說,至少他能激發起一個中學生對曆史的興趣,鼓勵一個中學生獨立思考的精神,無論他講的東西有多少偏頗,都比大多數的中學曆史教師要好的太多。
曆史是個什麼玩意兒2相關資料八千字頂袁騰飛的十大理由(6)
人家說人家的曆史,我覺的重要的是獨立的思考方式和看待問題的角度。
袁騰飛教的是這個,不是趣史。
其實,我們大可不必把自己的價值取向強加給青年一代,越俎代庖的指手畫腳很大程度上不是出于愛,而是自私。
老生常談的代溝早已化成一道鴻溝,年長者做憂國憂民狀,憂心忡忡,青年一代則拒絕溝通。
那些正襟危坐之輩,不妨抛下所謂的憂慮,不帶有色眼鏡,不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