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章 落魄挨打奈何天 1.窮玩火富玩煙

首頁
    我身為大将,奉天子之命鎮守這方土地,城亡我亡,這才是大丈夫之義,我決不離開定海半步,葛雲飛早将生死置之于外。

     英軍利用舢闆船登陸,攻占了一條通向定海城的險道,企圖攻陷定海。

    當此危急之時,王錫朋領着士兵擡着土炮奔赴在前,抱着必死之心堵擊英軍。

    彈藥打完,王錫朋同英軍近身肉搏,拼死抵抗,一次一次震懾住敵軍。

    随着英軍登陸人數越來越多,王錫朋再次近身上前,親手殺死幾名英軍,不幸被敵軍炮火擊中,壯烈犧牲。

    其他将領都因寡不敵衆,先後受傷陣亡。

    王錫朋死後,被英軍殘忍地剝下皮來,将屍體戳爛作為發洩。

    鄭國鴻也在身中炮彈後,為國殉難。

     失去了戰友對敵軍的牽制,葛雲飛飽受英軍三面夾擊。

    葛雲飛以死相搏,英軍的槍彈接連不斷地射到他的身上,全身受傷幾十處的葛總兵,如他開戰前起誓的那樣,城存我存,城亡我亡,頑強地堅守在戰鬥最前線。

    直到最後一枚飛彈,打中他的胸膛,他站立不住,倒在岩石下,壯烈犧牲。

     英軍繼而攻打鎮海,鎮海保衛戰中,兩江總督裕謙自殺。

    兩江總督按照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江蘇、江西、安徽三省的省委書記兼省長兼南京軍區司令員,一品大員,這麼大的官都投海自盡了。

    清朝綠營武官的等級是:提督、總兵、副将、參将、遊擊、都司、守備、千總、把總。

    如果套用國際通用的軍銜體系,則提督、總兵、副将相當于将級軍官。

    咱們在鴉片戰争中,幹掉的英國軍官最高不過是尉官,而我們的高級将領則大量陣亡,損失慘重。

     我意與君和 曆來,對中原王朝、對北京的威脅來自蒙古高原。

    所以修一個長城擋着,外邊呆着吧,别老想往裡邊闖!海上防禦是中原王朝從來未曾想過的,因為騎兵不會從海上過來。

    既然英國人從海上過來,從廣東一路北犯,到達天津,且打得你毫無還手之力,沒辦法,在這種情況下,隻有議和。

     局勢與人心向來都是瞬息萬變,清廷又不甘心如此議和,英軍為逼清廷就範,從廣州出發,經過東南沿海進入長江直抵南京,朝廷隻得屈辱投降。

    為何打到南京,清政府就不得不投降認輸?東南七省是朝廷命脈所系,是中國财富最為集中,最為富庶的地方,英國控制了東南沿海,意欲控制長江,斷絕漕運,清廷這一下沒錢了怎麼打?沒有任何條件可以談,唯有簽約。

     1842年中國近代史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規定:割香港島給英國。

     割的香港島不是今天整個香港特别行政區。

    港島的面積隻相當于香港特區的3%,因為香港特區是1062平方公裡,港島是50平方公裡。

    割香港島給英國,這是第一次。

    今天香港特别行政區是1997年回來了。

    它的淪陷是分為三步的:《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和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

    《南京條約》割港島,《北京條約》割九龍司,然後《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是租新界。

    所以港島和九龍司是割,加一塊大概占特别行政區5%的面積;新界是租,理論上割給人家的地要不回來了,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承認不平等條約,香港就必須回來。

    租的地是1898年租的,租期99年,到1997年到期,所以租期一滿,我們就給要回來了。

     賠款2100萬兩銀元,這個銀元是指西班牙鑄造墨西哥的鷹洋。

    收藏銀元的玩家一說銀元就是“大頭、小頭、鷹、龍洋”,大頭是袁大頭,這是存世比較多的。

    小頭是孫中山,數量比較稀少。

    龍洋是清朝後期的銀元,光緒、宣統年間發行。

    鷹洋指的是墨西哥銀元,一塊銀元,折合中國的白銀是7錢2分。

    所以2100萬兩銀元大概應該合中國白銀1500、1600萬兩的樣子。

    朝廷一年的财政收入是3000萬—4000萬兩白銀,這些錢三年還清。

     需要特别說明的,2100萬兩銀元裡,賠鴉片的錢600萬兩銀元,戰争中所耗軍費900萬兩你得報銷。

    這1500萬兩是屈辱的,是不能給的,還有商欠600萬兩是應該給人家的,就是你欠人家的錢。

    原來咱隻有廣州一地跟英國人通商。

    所有的對外貿易隻能通過廣州的十三行進行,十三行有點海協會的感覺,表面是民間組織,實際上是官府操控。

    十三行曆年欠人家英國商人一些錢,反正就是不給,你告我呀?他背後有人撐腰,人家政府是給農民工讨債來了,所以你得給人家錢。

     第三是廣州、廈門、福州、甯波、上海五口通商,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是今天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對外開放最早,得全國風氣之先的地方。

     第四,協定關稅,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關稅率中國要跟英國商定。

    按照今天的雙方經濟往來标準來看應該不應該?應該。

    你看中國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