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章 落魄挨打奈何天 4.潮人看世界

首頁
    我保衛的是中國文化。

    要把文化毀掉,就是把中國連根刨掉。

     可惜大清軍隊八旗綠營全是無用之兵,英法聯軍打不過,人家洋槍洋炮咱不說。

    這農民釘耙鋤頭糞叉子也幹不過,朝廷每年數百萬有用之饷,養此數十萬無用之兵,正規軍靠不上。

    朝廷号召各地辦團練,曾文正公毀家纾難,組建湘軍,去跟他們作戰。

    湘軍本是地方團練,鹹豐初年,各地*,官兵不僅不能打仗,連鄉下的土匪都不能對付,朝廷知道官兵無力承擔剿匪的重任,隻得獎勵團練。

    曾國藩的湘軍,強調軍隊素質,他招人的時候,不要地痞流氓,都是些健壯樸實之人,保持着我國農民固有的勇敢和誠實;在編制上,比較科學,有自己的營制;而且曾國藩尤其注重湘軍的精神教育,維護名教倫常是曾國藩對于湘軍的要求;曾國藩的營官都是任用了一些儒生,這種我不知戰,但知無走,平生久要,臨難不苟的精神糾正了綠營的習氣;曾國藩的軍饷高出綠營一倍,每次出征,曾國藩的補給都很充足;湘軍多是湖南人,曾國藩利用宗族觀念和鄉土觀念,加強隊伍的團結。

    曾國藩的治兵之道,令整個清朝的隊伍為之一新。

     自有降魔人 出兵前,曾文正公發表《讨粵匪檄》,大意是說:從唐虞三代以來,曆代聖人,都重名教和倫常,君臣父子關系,上下尊卑,秩序井然,如同帽子和鞋不能倒置一樣。

    但是太平天國的那幫人,盜來外夷那套,自稱崇尚天主教,自立君主,自封臣相,從君相到兵卒奴役都以兄弟相稱,除了把天稱為父以外,其他都以兄弟姊妹互稱。

    而且不能自己耕作不繳納賦稅,謂之都是天王的田;商人不能自己做買賣留下餘錢,謂之貨也是天王的;士不能讀誦孔子之經,因為有别于耶稣的新約;中國數千年的人倫禮儀,《詩》、《書》典籍,都掃蕩殆盡。

    這不是我大清以來的變數,是名教開辟以來前所未有的事。

    孔孟在九泉之下痛哭,凡是讀書識字的人,怎麼可以袖手旁觀,不思有為呢?自古以來,王道治明,神道治幽,雖然有亂臣賊子,窮兇極惡,也往往敬畏鬼神。

    李自成到曲阜,不犯聖廟;張獻忠到梓潼,也祭文昌。

    粵匪焚燒所到之處,都是先毀廟宇,忠臣義士,如關帝、嶽王之人,也将安放供奉他們的地方玷污,讓他們的身像殘缺;佛寺、道院、城隍、社壇,無廟不燒,無像不滅;這些行徑,神鬼共憤,希望此次出征能夠雪此之恥。

     本來,洪秀全起事的時候,西方人特别高興,羅馬教廷特别派了主教到中國來考察。

    這玩意要成功了,世界上一下子增加四億基督徒,多好啊。

    誰知,主教一到這兒就氣死了,這哪叫基督教,上帝弄一個二兒子,這是什麼事呀,簡直是侮辱我們的宗教信仰!主教說教皇要是能管得着洪秀全,早把他綁在火刑柱上燒死了! 太平天國帶來了中華民族曆史上的一次災難。

    僅蘇、浙、皖、贛、閩五省,人口過量死亡就多達7000萬。

    中國當時最富庶的地區,經濟受到極慘重的打擊。

    太平軍所到之處,文化受到無法彌補的破壞。

    沙皇俄國趁清朝政府與太平軍作你死我活的搏鬥,東北與華北兵力空虛,侵占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清政府因為顧及到太平天國内戰,無心與外敵對抗,英、法聯軍輕易地攻占天津、北京,大肆搶掠,火燒圓明園。

    人類曆史上傷亡最大的戰争是太平天國,其次才是一戰、二戰。

    太平天國使中國的人口由原來的4億減到了億。

     難怪曾文正公講,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凡讀書識字者,又烏可袖手安坐,不思一為之所也。

    隻要你還認字的,還坐得下去嗎?坐在書齋裡的,都該起來跟這幫邪教徒幹一場。

    打着革命的旗号,幹着卑鄙龌龊的勾當。

    你想反清,你想号召漢族人來反清,曾國藩比他棋高一着。

    我不談民族 開眼第一人 導演謝晉在90年代拍過一個鴉片戰争題材的電影,紀念鴉片戰争155周年,電影末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