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章 說不盡國共情仇(國共十年) 3.一個“主義”

首頁
    立奠定了階級基礎,各地中國共産主義小組的建立為中共成立做了組織上的準備。

    南有陳獨秀,北有李大钊,這兩位中國共産黨的創始人。

     1921年,中國共産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

    此前,1920年夏,在共産國際幫助下,陳獨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共産主義小組。

    随後,共産主義小組在全國各地和在海外的法國、日本留學生中,如雨後春筍一般紛紛地建立起來。

    [圖注4-55]當時全國是53個黨員,其中13個代表參加了會議。

    大會成立了中國共産黨,通過了黨綱。

    黨綱在内容上,确定了黨的名稱及奮鬥目标:用無産階級軍隊推翻資産階級政權,實現共産主義。

     大會明确黨的中心任務:組織工人階級,領導工人運動。

    同時确定黨的中央領導機構。

    中國共産黨1949年能夠取得勝利,靠的是先進階級領導和廣泛的群衆基礎。

    中國革命想要成功,必須具備這兩個最基本的條件,康有為和孫中山都是先進階級的代表。

    資産階級、無産階級都是先進階級,跟機器大工業相關聯,相對于傳統階級來講,資産階級缺乏廣泛的群衆基礎,康有為的變法得到民族資産階級、愛國知識分子、開朗地主的擁護,這些人在中國是極少數。

    孫中山搞革命,靠的是華僑、留學生、會黨。

    武昌革命成功靠的是新軍,越看越能看明白,WwW.xtxZ·cOm孫中山可能一生都沒有得到過資産階級真實的擁護。

    中國最厲害的資本家張謇,他是擁護袁世凱的。

    所以民族資産階級革命是先進階級領導,但是它沒有群衆基礎。

    太平天國、義和團倒是擁有廣泛的群衆基礎,但是沒有先進階級領導,這更可怕。

    隻有中國共産黨,既代表了先進階級又有了廣泛的群衆基礎,才能引領革命勝利。

     中國共産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完成了建黨任務,提出推翻資産階級,實現共産主義。

    資産階級在當時并不掌權,把推翻資産階級作為自己的目标,說明共産黨人對中國國情認識不清,隻是照搬蘇聯的經驗。

    中國共産黨第二次代表大會改變了這種局面。

     1922年的中共“二大”12個代表代表了全國195個黨員參加會議。

    大會确定了中國社會的性質和最高綱領。

    明确了革命的對象是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不時資産階級。

    黨的最低革命綱領,即民主革命綱領,是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而工人、農民、小資産階級、民族資産階級是民主革命的動力。

     中國的國旗就是五星紅旗,五星紅旗中間的那個大星星顯然是中國共産黨,那四個小星星代表工人、農民、小資産階級、民族資産階級。

    當時國旗的設計者曾聯松正是取意于此。

    在中國共産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中,民族資産階級不但不是革命的對象,而且是革命的動力。

    [圖注4-56] 在這次會議中,中國共産黨決定加入共産國際。

    1919年成立于莫斯科的共産國際,是世界共産黨,各國共産黨都是它的支部,它淩駕于各國共産黨之上。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