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為黨國立功的機會。
我相信你們能夠發揮過去作戰的精神,和關内國民黨部隊一起作戰,一定可以成功的。
關于空軍的協助、後勤的補給,周總司令、郭總司令已經同你們準備好了。
萬一你們這次不能打出去,那麼,來生再見。
”
蔣介石從沈陽臨行前,還單獨借鑒了廖耀湘。
蔣對廖說:“這次沈陽軍隊出遼西,解錦州之圍,完全交你負責,如有贻誤,也唯你一個人是問。
”廖耀湘就提出自己的疑問,蔣介石稱,在撤退東北主力之前,一定要給東北共軍一個大打擊,一定要來一次決戰,否則華北就有問題。
就在蔣介石飛抵沈陽的同一天,即10月2日清晨,東北野戰軍總部的列車到達鄭家屯以西。
這時,林彪得到報告,在葫蘆島,敵軍新來了4個師。
林彪擔心錦州未攻下便受到沈陽、錦西、葫蘆島三方援敵夾擊,到時部隊油料耗盡,大量汽車、坦克、重炮撤不走,将陷入危局。
于是,他命令列車暫停前進。
羅、劉經過商讨,據頂按照原部署攻打錦州。
葫蘆島、塔山相繼被林彪部隊拿下,10月14日,劉亞樓下達了總攻令。
東野炮縱向錦州城内預定目标猛烈轟擊。
次日,攻克錦州城,全殲國民黨守軍十萬餘人,生俘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範漢傑上将和第6兵團司令盧浚泉中将。
侯鏡如聞錦州失守,也暫時退回了錦西、葫蘆島。
蔣介石眼睜睜看着錦州失守,急忙飛抵沈陽,然後給長春守将鄭洞國發布命令,要其率部立即突圍南撤,否則将受到“嚴厲之軍紀制裁”。
長春守軍發動起義,主動投誠共産黨,不費一兵一卒,長春解放。
随後,東野各部隊迅速向沈陽前進,迅速包圍。
次日,對沈陽發起攻擊。
國民黨軍幾乎全部投誠,除遇第6軍207師頑固抵抗,但很快被解放軍消滅。
遼沈戰役曆時52天,東北野戰軍以傷亡6.9萬人的代價,殲滅國軍47.2萬餘人,其中斃傷國軍官兵5.68萬人,俘虜32.43萬人,投誠6.49萬人,起義2.6萬人,俘虜國軍少将以上高級軍官186名。
國軍共損失1個東北“剿匪”總司令部,1個東北“剿總”錦州指揮所,一個冀遼熱邊區司令部,4個兵團部、11個軍部36個師。
此外,還有1個騎兵司令部,5個炮兵團、戰車團等特種兵部隊。
損失各種火炮4709門,輕重機槍13347挺和其他槍支175361支。
東北的解放,是全境的解放,不能不說是一個偉大的勝利。
他所解放人口之衆,地域之廣,影響之大,為未來全國的解放奠定了基礎。
國民黨部隊從東北全線撤出,衛立煌遭到了蔣介石的查辦。
淮海一拖三
淮海戰役,是對國民黨進行的第二個戰略性進攻戰役。
解放戰争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中原野戰軍以徐州為中心,範圍東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臨城,南達淮河,這些跨江蘇、安徽、河南、山東四省的徐淮地區,向來就是兵家常争之地,也是國民黨軍事部署的中心。
根據中央指示,淮海戰役共分三個階段,毛澤東在深思熟慮之後給粟裕去電:“本戰役第一階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剿滅黃伯韬兵團,完成中間突破。
”黃伯韬部隊地處徐東,自己在那單練,他東邊兒是滔滔大海,一看就是手殲目标。
華東野戰軍10多個縱隊浩浩蕩蕩多路南下,幹擾黃伯韬的聯絡信号,說白了就是讓你來不了外援,咱關門打狗。
︱非*凡*論*壇︱在徐州以北,那些潛伏在國民黨中的地下黨也發動了起義,一下就打開了國民黨運河航線。
而此時的華東野戰軍主力也迅速南下,占據了有力地形。
駐紮在徐州的國民黨一發現共産黨主力南下的迹象,立馬就開始轉移了。
可人家南京國防部不幹啊,非讓黃伯韬等着從海州西撤的44軍。
黃伯韬急得腦瓜子直冒汗,人家共産黨各路大軍早就把我包圍了。
華東野戰軍已經渡過不老河,攻占了徐州以東的大許家等地,完全切斷了黃伯韬兵團的退路。
蔣介石看到這情況,急令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去解圍,可遠水解不了近渴啊。
蔣介石讓黃伯韬與解放軍死拼到底,為了防止黃伯韬頭像,天天往陣地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