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章 兄弟阋于牆(解放戰争) 4.三戰定勝局

首頁
    投登有黃伯韬戎裝照以及蔣介石嘉獎令的報紙。

    黃伯韬被說成蔣介石口中的常勝将軍,打仗兇狠,指揮一流。

    黃伯韬憑借搶修的戰壕與戰壕挖到對方前沿陣地上。

    接着利用暮色做掩護,接近敵人,逐點奪取,逐個殲滅。

     1948年11月16日夜裡,我軍對黃伯韬部發起總攻。

    黃伯韬效忠到底,就是到最後一刻,還在用無線電向蔣介石表明苦戰到底的決心。

    蔣介石算是徹底收買了黃伯韬。

     激戰持續到19号,身着将軍官服的黃伯韬,心急如焚,猶如困獸。

    直到最後,黃伯韬都不曾突圍出去,12萬大軍喪失殆盡。

    絕望之中那個,黃伯韬拔槍自殺。

    自殺前,黃伯韬拿出名片一張,在背後寫上“黃伯韬盡忠報國”,交給國民黨第25軍副軍長楊廷宴,請其轉交蔣介石,也算是黃伯韬的臨終遺言了。

     在黃伯韬的追悼會上,就是哭得大鼻涕都流出來了,原來黃伯韬并不是黃埔的學生,老蔣是真希望黃埔的學生能有幾個像黃伯韬一樣戰死沙場,成全黃埔軍校的面子啊。

     解決了黃伯韬,中共第二階段的目标鎖定在黃維軍團。

    黃維是國民黨陳誠系的重要将領,國民黨五大主力中,唯一為陳誠掌握的,就是十八軍。

    黃維從1938年開始,就擔任十八軍軍長了。

     黃維少年得志,也不知道哪點被國民黨元老陳立夫看上,差點成為陳家的乘龍快婿。

    30來歲的小黃,就做上了軍長,可謂是平步青雲。

    不過論打仗,黃維可真是一般,黃維本來就是一介書生,木魚腦殼,打仗一根筋,喜歡死磕,死用人海戰,人稱“血肉磨坊”,屬于死拼到底型。

     為了挽回被動局面,國民黨軍部命令黃維兵團增援徐州。

    黃維兵團12萬人馬,各個兵強馬壯,美式裝備,人稱“汽車兵團”。

    本來春風得意的黃維,也活該栽跟頭,他的隊伍裡竟然有人反水,自己人對他反戈一擊,這也成了剿滅黃維兵團的關鍵所在。

    這反水的同志是第110師師長廖運周。

    黃維和廖運周在1938年就認識,那時候正是武漢戰役,廖運周還在第656團當團長,全國上下打日本人都紅了小眼睛,小廖直接找到十八軍軍長黃維借炮。

    說了黃維木魚腦子,書生氣,眼睛高,看重派系。

    自己是黃埔出身,一看,這小廖雖然素不相識,卻也是黃埔學弟,也就願意接見。

    他見到廖運周,果然是端着架子對人死死盤問,左問右問,最後也大呼一聲:“緣分啊!”原來小廖的哥哥廖運澤是黃埔一期,和黃維是同學。

    再者,廖運周的确是一員猛将,來見黃維之前剛襲擊了日軍辎重隊,繳獲甚多,給黃維帶來不少禮物。

    兩人聊到最後,廖運周開口借炮。

    當時國民黨全軍也很窮,像黃維這樣有炮兵建制的不多,廖運周也是窮瘋了才找六親不認的黃維拉關系。

    黃維拿出“呆子”勁,盤問了一番廖運周的炮兵技術,結果十分滿意。

    自己人,加上“考試合格”,于是黃維仗義解囊。

    小廖用這八門炮伏擊日軍,利用有利地形,用一個團把小日本完整的一個27師團打得哭爹叫娘。

    這一戰在日本的雜志上有過介紹,根據日軍記錄,丸山師團因為首車、尾車都被擊毀,部隊無法動彈,在“支那軍炮兵集團”打擊下損失慘重。

     廖運周因此一戰揚名,黃維也因為識人而名噪一時。

    以後,廖運周就脫離湯恩伯部隊,投入黃維門下,成為黃維的心腹。

     但是黃維做夢也沒想到,廖運周是個老共産黨,從20年代就入黨了。

    他的直接上級是中共炮兵的創始人朱瑞将軍。

    不僅如此,廖運周手下,暗藏大量共産黨員,所以,當黃維決定突圍的時候,廖運周反水是情理之中的事,不過出乎黃維德意料。

    當然小廖也夠狠,也夠絕,按照黃維此前戰車、大炮,讓自己先挑的指示,專挑重炮帶着走,回過頭來就把炮彈砸在黃維德頭上。

     包圍黃維兵團過程中,邱清泉兵團南行援助,被華東野戰軍狙擊,趁着功夫,國民黨徐州部隊就開撤。

    後來他們又接到蔣介石命令,決定反擊以求實現突圍。

    可憐,杜隼明,這人在國民黨高級将領中也算是軍事眼光指揮才能一流的人。

    淮海戰役中,他受制于“徐州剿總”劉峙,蔣介石朝令夕改,令其焦頭爛額,無所适從,錯失戰機,陷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