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克鎮大捷,你奏軍歌,你說我傻帽,我還拿這個當軍歌唱。
所以美國人的意思是咱不鬥嘴,赢了才是最關鍵的。
兩年以後,英美簽訂了《巴黎和約》,英國承認了美國獨立。
所以說,北美的獨立戰争,從來克星頓槍聲開始到英國承認它獨立的話,也是用了8年。
一二三排排坐
北美獨立完,我們還有必要了解一下法國獨立的過程。
法國的獨立過程,真的是波瀾壯闊、跌宕起伏,太複雜了。
法國大革命,從1789年到1830年,第一個就是制憲議會召開。
制憲議會是從法國國王召開的三級會議發展來的,在三級會議上,法國國王也是想解決稅的問題,他欠的40多億想賴了,可是還想接着借,所以他召開了曆經165年都沒有開的會議。
三級會議在今天的凡爾賽宮召開,上邊有一個長着人臉太陽的形象,那就是路易十四大帝的象征,太陽王。
凡爾賽宮是路易十四大帝修的,一排一排的柱廊,柱廊外邊坐的是第三等級的代表,柱廊内坐的是一、二等級的代表,最遠處是一個王冠,穹頂王冠,王冠下邊是國王陛下的寶座。
三級會議召開的時候,大門是用沉重的白色鍍金的橡木制作的,底下都是繁式的雕花,上邊是帶太陽的人臉,非常漂亮。
第一、第二等級的代表入場的時候,都是分單雙号的。
第一等級的代表穿着精美的法服,一般就是白色綢緞的,上面用金線繡着聖像,十字架,挂着沉甸甸的法器—純金制成的十字架、權杖。
第二等級的代表,全都是戎裝佩劍,戴着假發,撲着香粉,穿着短褲,高跟鞋,長筒襪,勳章叮當響,寶劍上的鑽石晃着人眼。
他們一進去,大門一關,兩邊小門打開,第三等級代表進場,*褲漢們進場了。
他們穿着黑色或者灰色的衣服,什麼色難看穿什麼色的衣服,這幫人肯定很生氣,我是穿不起嗎?大資本家這麼有錢,國王還該我幾百萬呢,是法律規定我不能穿好看的,那些貴族穿的還是我借給他的呢,所以他們很生氣。
原來第一等級的代表和第二等級的代表是各300人,第三等級的代表是600個,你一聽好像是還行啊,但問題是前兩個等級的人口才占3%,第三等級的人口占97%,憑什麼97%人口的比例跟3%的一邊兒多啊,這就不應該了。
再者,開會的時候特别逗,它采用分廳開會,特權等級的代表在一個廳開,第三等級的代表在另外一個廳開,到讨論結束最後表決的時候,不是按人頭表決,是按等級表決。
一個等級一票,甭表決你就知道幾比幾,肯定是2:1。
一個等級一票,第一等級代表10人,第二等級代表10人,第三等級代表1萬人,一個等級一票那就是2:1,沒用。
所以現在第三等級代表就要求大家在一塊兒開會,不能在密室裡暗箱操作,一塊兒開,我盯着你、你監督我,最後表決時候按人頭表決。
如果按人頭表決,肯定不會有第三等級的代表去支持特權等級,相反特權等級當中的自由派貴族,低級教士,倒有可能去支持第三等級,甚至高級教士都有可能支持第三等級。
支持的那撥人主張修改法律,教士也是凡人,也想結婚,可是之前的法律不允許。
這下好了,新的投票方式下,教士主動支持第三等級,就想修改法律。
這次會議召開,國王陛下走進來,三個等級的代表起立,脫帽,向國王陛下歡呼、緻敬,然後特權等級代表戴上帽子坐下來,按照以往,第三等級代表要拿着帽子站在那裡,聽國王講。
結果這次第三等級的代表也把帽子戴上,坐了下來,所以國王一看,要出事兒,怎麼回事兒,這幫人不服啊。
于是國王心裡開始打鼓,他本來就結巴,一緊張就更結巴了,一上台就說,咱直奔主題吧,先生們,今天把你們叫來,就是問你們要錢。
代表們聽了半天,想要什麼?要錢?!跟他反了!
所以第三等級的代表首先罵着娘退場了,到王公草坪上,咱自己開,不帶他玩兒。
緊接着自由派貴族、低級教士也跟着出來了,剩下的大貴族和高級教士們一看,就剩咱哥幾個了,那也跟着出去吧,最後,會場裡就剩國王老哥一個了。
王公的草坪上可熱鬧了,大家繼續召開了會議。
三級會議立刻就改成了制憲議會,要制定憲法、限制王權,把法國變成一個像英國式的君主立憲制國家。
出來看熱鬧的國王鼻子都氣歪了,馬上調集軍隊*,這一*,法國人民怒了,起來攻打巴士底獄,大革命就算是徹底爆發了。
攻占巴士底獄
1789年7月14日,後來成為了法國的國慶節。
法國是世界上唯一堅持每年國慶都閱兵的國家,當然人家的閱兵不像中國還得練,人家就不用練,平時怎麼走現在還怎麼走,我覺得他那不叫閱兵,叫*。
我第一次去法國的時候,正好是7月16日到的,閱兵式剛結束兩天,坦克都沒開走,就在大馬路上擱着,市民可以爬上去參觀。
中國的軍事裝備跟老百姓的距離是非常遠的,保密。
你看東南亞國家,包括歐洲,開車路過這種空軍基地,飛機一架架在那停着,不怕人破壞,也不保密,衛星一照全能看見,沒有什麼神秘的,最新式的沃克萊爾主戰坦克就在那擱着,大家夥都可以排着隊參觀。
巴士底獄被摧毀後,建了一個廣場,相當于我們環島那麼大,上邊一個青銅的紀念柱,頂上立着一個金色的自由女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