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着個火炬,就是為了紀念1789年革命。
據說這個巴士底獄的牆基還在,就是那一站地鐵的牆。
為什麼要費半天勁兒攻打巴士底獄呢?因為這裡是關押*的監獄,是封建統治的象征。
打下來之後發現裡邊就7個犯人,還都是刑事犯。
之後法國就開始了初步改造,就是君主立憲了。
君主立憲派又叫斐揚派,因為他們在斐揚俱樂部活動,他們主張君主立憲制,反對*共和制。
君主立憲派的統治,就是斐揚派的統治,他們是大資産階級的代表,代表金融資産階級的利益。
金融資産階級,顧名思義,開銀行的。
他們開銀行,就是往外放債、放高利貸,他這個債主要借給國王。
國王欠45億,不是欠老百姓,所以他們堅決要求保留國王,國王死了跟誰要賬去?
另外,自由派貴族,比如拉法伊特侯爵被稱為兩個世界的英雄,幫助美國獨立戰争,還在法國領導革命,但是,有一點要明白,自由派貴族再怎麼自由,他也是貴族,他跟國王最起碼還有血濃于水的關系。
當時拉法伊特侯爵擔任國民自衛軍總司令,大金融資本家巴伊擔任市長,所以他們建立的統治是主張保留國王的,因此叫君主立憲派。
在當時的統治機構,一開始是制憲議會,後來就發展成為立法議會了。
第三,大資産階級統治的時候發生了很多大事兒,首先就是八月法令制憲議會宣布廢除封建制度,等于對法國進行了初步的改造。
但是這個改造很不徹底。
第四,制憲議會頒布了著名的《*宣言》。
《*宣言》全稱就是《*和公民權宣言》。
宣言揭示了天賦*自由平等的原則,否定了封建等級制度和君權神授思想,成為資産階級奪取政權、鞏固政權的思想武器。
《*宣言》是資産階級革命的綱領性文件,它把啟蒙運動的政治主張,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下來,說天賦*,自由平等,這些東西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宣言》徹底否定了封建君主專制和等級制度,有利于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這裡邊就又是老生常談的一句話,說資本主義社會也不平等,财産的不平等代替出身的不平等。
财産可以通過個人奮鬥,而出身你通過奮鬥是改變不了的。
但是,《*宣言》并不是法律,它隻是法律性文件,就一張紙,不是一本書,非常漂亮,藍底金字,彩色的,上面有兩個女孩兒,右邊那個一身白衣長翅膀的就是勝利女神,盧浮宮裡沒腦袋那個。
左邊那個穿藍衣服的叫瑪麗安娜,是法蘭西共和國的國家象征。
就其外延意義而言,她還是自由與理性的拟人表現,與代表法蘭西民族及其曆史、國土與文化的“高盧雄雞”相對。
她屬于國妞,就跟國花、國鳥一樣。
接着,法國召開了立法議會,發表了憲法,就是1791年憲法,宣布法國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
這時候,發生了外國的武裝幹涉,普魯士和奧地利冒出來了。
普魯士就是後來的德國,奧地利當時也是德意志的一部分,所以它是普奧兩國聯合起來進行的武裝幹涉。
你說普魯士和奧地利,平白無故的幹嗎幹涉法國革命?人家革命人家的,礙着你哪根筋疼?原因是他們怕法國革命風潮傳染給他們國家。
萬一我們國家老百姓一看,法國人民多牛,人家都把法國國王推翻了,咱閑着幹嗎,哥幾個上。
大家都來做革命的弄潮兒,如果動搖了歐洲的封建統治秩序,那麻煩就大了。
因此,普奧兩國主張由歐洲這些所謂的封建國家聯合起來,組成幹涉軍去幹涉法國的革命,法國形勢立刻進入了風雨飄搖之中。
原來的法國軍隊并不是不能打仗,但是這個時候,不想打仗了。
我們知道,第二等級,也就是貴族,是拿寶劍為國王服務的。
他們不願意為了維護共和制度,維護憲法而戰,所以法國的貴族們在前線倒戈的倒戈,叛變的叛變。
有個海軍大臣在戰争剛一爆發的時候就下令全軍休假,仗打起來,人沒了,這不是存心瞎攪和嘛。
另一個陸軍大臣則帶着作戰計劃叛逃了。
國王給他的大舅子—奧地利皇帝寫信,鼓勵奧地利皇帝大膽向巴黎進軍,沿途有我們的人接應。
可是前線老打敗仗,老這麼敗下來,法國人民就怒了,自己組成了國民自衛軍,義勇軍。
全國各地的老百姓都加入了義勇軍,開到前線去抵抗侵略,保衛祖國,其中來自馬賽的義勇軍譜寫了一首戰歌,就是後來著名的《馬賽曲》。
巴黎人民第二次起義,推翻了君主立憲派的統治,也就是斐揚派的統治被推翻。
君主立憲派的統治被推翻之後,在法國就開始了吉倫特派的統治。
首先,吉倫特派代表工商業資産階級的利益,是工商業資産階級的代表,大商人、工商人資産階級的代表。
第二,吉倫特派統治時期,國家權力機構在演變,從立法、議會到國民公會。
國民公會是由*産生的,一人一票,然後革命推翻了封建統治。
法國當時占人口絕大多數的是農民。
農民需要的還是土地,法國農民和中國農民一樣,看到土地,那個親切呀。
所以自然革命的結果就是分配公有土地。
這就是法國曆史上乃至歐洲曆史上著名的“瓦爾密大捷”,由迪穆裡埃和克勒曼率領,主要由*褲漢組成的法國志願軍在凡爾登附近的瓦爾密,第一次擊敗了普魯士軍隊。
“瓦爾密大捷”打退了外國幹涉軍,扭轉了法軍在戰場上的被動局面,從此法軍開始全線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