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案 夜半槍聲 · 2

首頁
    了。

     “你們聽見槍聲後,大概多久出門的?”陳詩羽問。

    她問出了我想問的問題。

     胡黎苗低頭想了想,說:“我們在後院,開了門,穿過院子,打開大門就出來了。

    我估計也就二十秒吧。

    ” 我“哦”了一聲,說:“你接着說,剛才你說到看見一個人影。

    ” “啊,對。

    ”胡黎苗清了清嗓子,“我們看見胡奇搖搖晃晃地往西走,也就是往他家走。

    因為胡奇這半蹶子[注釋:半蹶子,方言,指十六歲至二十五歲之間的未婚男孩。

    有時是同輩老者之間作為調侃的戲稱]就愛喝酒,喝多了喜歡出來瞎晃,所以我們也沒在意,都轉身回去繼續搓麻将了。

    這一搓就搓到天亮,我赢了三千多,嘿嘿。

    ” 說完他感到不妥,偷偷瞥了一眼所長,見所長并沒有追究他們賭博的意思,接着說:“大清早,我就從我哥家往西走,順着這條路走到頭兒就是我家了。

    沒想到走到這裡的時候,就看見他躺在地上,一大攤血,吓死我了。

    ” 所長給胡黎苗使了個眼色,胡黎苗緊接着說:“不過這種人渣,死了最好。

    ” 我反感地搖搖手,說:“人都死了,不用這麼惡毒,即便他道德敗壞,也有生存的權利。

    ” “那還有要問的嗎?”胡黎苗問。

     “你哥家距離現場隻有三百米,大半夜的,夜深人靜,你們就沒聽見什麼叫喊、厮打、搏鬥、求救的聲音?畢竟他不是當場死亡,而是走出十幾步才死的。

    ”大寶問道。

     這個問題确實很重要。

     胡黎苗搖搖頭,說:“肯定沒有,肯定沒有。

    ” “他自己的槍走了火,加上喝多了,不一定會叫啊。

    ”所長解釋道。

     我聽所長說得也有道理,就沒多說話,重新戴上手套對屍體表面進行初步檢驗。

     死者上身穿了一件長袖T恤,下身是一條休閑褲,休閑褲的右褲筒幾乎全部血染,而上衣并沒有黏附血迹。

    大寶伸手要去摸死者的褲子,被我制止了:“别動,你看,褲子上有個槍口印痕。

    ” 槍口印痕是接觸射擊的特征。

    接觸射擊是槍口和目标之間距離表述的一種。

     對軍事器材感興趣的朋友都知道,槍支主要分為兩種:膛線槍和滑膛槍。

     膛線槍是指槍膛裡有螺旋的膛線,這樣子彈在發射出去的時候,會發生旋轉,從而加強子彈的抛射距離、精度和殺傷力。

    這樣的槍支如果接觸射擊,會在皮膚上留下槍口印痕;如果在小于一米的距離内射擊(近距離射擊),由于彈頭高速旋轉進入皮膚,會在皮膚上留下挫傷輪、擦拭輪、煙暈和火藥顆粒灼傷;如果在大于一米的距離内射擊(遠距離射擊),會在皮膚上留下帶有擦傷圈和污垢環的彈孔,看不到煙暈和火藥顆粒灼傷。

     但是,膛線槍有着較高的制作工藝要求,所以,在民間的自制槍種類中,還是以滑膛槍為主流。

    滑膛槍又叫作霰彈槍,槍支配用一定規格口徑的子彈,子彈内填滿火藥和彈丸,在觸動扳機後,彈丸呈錐形發射。

    所以,判斷滑膛槍的射擊距離,主要是看子彈在體表分布的面積。

    如果隻是一個大的射入口,說明距離較近;如果是一片小孔狀的射入口,則說明距離較遠。

    滑膛槍的射程有限,通常是在近距離射擊時具有較大的殺傷力。

    當然,和膛線槍一樣,滑膛槍接觸射擊,也會在皮膚上留下槍口印痕。

     “槍口印痕有什麼稀奇古怪的,林濤來拍個照。

    ”大寶白了我一眼,“接觸射擊比較多見的是走火或者自殺,這就印證了所長的話。

    ” 林濤在現場的一旁拿着民警從死者家裡提取的材料,和現場提取的已經用塑料薄膜保護起來的槍支進行了比對,認為是同一種材料。

    也就是說,這支槍應該是死者自己制作的。

     林濤走過來和我們說了一下他的比對結果,但是這個結果是從工具材料上推斷出來的。

    如果要進一步确證整體分離的話,還需要相關實驗室的檢驗。

     林濤拍完照,從痕迹檢驗專業的角度觀察了一會兒槍口印痕以及現場槍支的槍口,微微一笑,說:“不過,從槍口印痕看,緻傷的槍支,就是現場的這一支槍。

    ”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