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
雲九姑道:“适聽甄道友所說,原有其事。
不過我弟雲翼因受許飛娘之愚,蠱惑袁道友不成,化友為敵。
正在鬥法,吃昆侖派遊龍子韋少少、小髯客向善趕來,幾乎送命,已然有些悔悟;又遇師叔麻冠道人司太虛再三告誡,曉以利害,益發害怕。
他本和我一樣,雖是旁門,從未為惡。
經此一來,便與妖婦斷了來往。
妖婦本就懷恨,嗣值峨眉開府,妖婦知他持有兩件穿山行水的法寶,因聞天師派教祖天靈子将孔雀河畔聖泉贈與妙一真人,兩地泉脈相通,欲借此寶前往侵擾。
翼弟想起司師叔前言,堅拒不允。
妖婦益發憤怒,翻臉成仇,到處尋人與我姊弟為難。
我姊弟不久有場大難也由于此,對頭乃是雲貴深山中隐伏多年的旁門散仙癫和尚。
”
甄艮聞言,接口驚問道:“你說的可是昔年為追雲叟白老前輩夫妻在貴州遵義縣婁山關削去左手三指的癫和尚韋秃麼?”九姑答道:“正是此人。
他并非佛門弟子,因他小時随父去越南為商,患了麻瘋。
又受繼母虐待,給了些刀箭,逐入深山之中。
正欲求死,偶見蛇、蟒相鬥。
蟒長三丈,蛇隻二尺。
那蟒先又吞食了好幾條大蛇,甚是兇殘。
他不知那小蛇乃最罕見的有名怪蛇金銀串,身蘊奇毒,專食蛇蟒等毒惡之物。
那蟒如非歲久通靈,腹有丹黃,已早慘死。
他因見那蛇周身金、銀二色花紋甚是好看,又甚靈巧。
先死大蛇俱為蟒口所噴彩團毒倒,然後咀嚼吞吃。
小蛇好似驟出不意,突然與蟒相遇。
那蟒先是盤踞發威,昂首噴毒。
小蛇幾次被蟒吸近口邊,都被掙脫,倒退下去。
因忿那蟒心貪狠毒,以大欺小,已然吞吃了幾條大的,剩這一條小蛇還不肯放過。
他心想:
‘自己逃路已斷,早晚必落蟒口,連全屍都保不住。
反正沒有想活,莫如試拼一下,萬一将蟒殺死,得了蟒肉,還能多活兩天。
’便把身帶毒箭乘蟒噴毒之際照口射去。
也是事有湊巧。
那蟒分明見有人在側,隻為強敵當前,素性相克,非拼存亡不可,全神都貫注在仇敵身上,目不轉瞬,丹元又還未到功候,驟出不意,竟被一箭将所噴氣團射穿,直中咽喉要害。
那蛇原因對方丹元厲害,幾次想照慣例,由蟒口穿入,吃它心髒,俱為所阻。
如若舍去,隻一回身,後半脆弱,不似前半身堅逾精鋼,并有殺蟒專長,必吃那蟒吸進口邊,或是追上齊腹咬斷,轉為所殺。
進退兩難,本以全力貫注,意欲伺隙而動,隻要誘激得蟒的丹元離口一遠,避開正面,便可穿入蟒腹,為所欲為。
偏生那蟒也極機警,知道雙方不能并存,隻圖保住活命,拼舍丹元與仇敵相撞,使其同歸于盡,不到時機,不會氣團離口。
蛇正情急無計,不料人會助它,立即乘機穿進蟒腹中去。
山民弩箭奇毒,再加上這麼一來,那蟒怎能禁受,一會便已慘死。
可是丹元一破,毒氣也散布開來。
韋秃當時隻聽叭的一聲,彩煙激射中,蛇由蟒口穿入。
那蟒立即昂首而起,朝他蹿去。
他知道不妙,想逃已是無及。
方離原藏之處往側縱去,眼前彩練飛處,叭的一聲,跟着山崩石裂一聲大震,立處危崖竟吃蟒尾打裂了一大片,崩墜下來,聲勢猛烈己極,當時吓暈過去。
“韋秃醒來,覺着周身麻癢酸痛全止。
起身一看,身前不遠散着好幾片丈許大小裂石。
才知昨日死中得生,裂石正由頭上越過,起步稍快,便無幸理。
再看死蟒,已蹿離原處二三十丈,筆直僵列,由頭到尾,全部中裂,點血俱無。
心正奇怪,想要割肉燒吃,忽見小蛇由蟒脊上遊出,将頭連點。
前後一想,覺得小蛇靈異。
同時用刀一割蟒肉,刀便成了黑色,知有奇毒,不能人口。
麻瘋已好,不再求死,隻是腹饑難耐。
方要覓掘山糧,小蛇忽又點首作勢,引其走去。
試一述說心意,蛇竟通解,即将韋秃引往一處幽谷之中。
韋秃先見當地形勢隐秘,風景甚好,黃精、首烏以及各種佳果甚多。
蛇也不再離去,隻是左近毒蛇猛獸也不在少,漸漸發覺那蛇雖小,兇威至大,有它日常在側,任何蟲蛇惡獸無一敢犯。
習久相安,過了二三十年。
這日忽然地震,韋秃無意中發現谷中崩崖之後有一山洞。
入内一看,原來那谷竟是道家西南十四洞天最好的一處。
南宋初年,有一旁門散仙隐居在内,後來屍解化去,洞中還留有靈丹、道書之類。
由此他便移居洞中,人蛇同隐修煉,起初并不他出。
隔了百年,忽然靜極思動。
出山不久,交了不少異派妖邪。
“後被白老前輩夫妻困住,當時本難免死。
幸遇一位散仙路過,代力求情說:他為人瑕瑜互見,平日假裝瘋魔,滑稽玩世,頗喜扶持善良。
隻因出身旁門,來往朋友多是左道,性情又極古怪,常受妖人蠱惑,專與正教作對,有時為惡,并非本心。
白老前輩夫妻方始告誡了幾句,将他放去。
他把此事認為奇恥大辱,由此起遁入深山,久未出世。
妖婦等人百計蠱惑,起初均未說動。
去年妖婦等知我師父遺留的寶囊已被我姊弟發現,内有三粒毒丸。
我師父屍解以前曾說:此丸乃聖姑昔年念他雖是旁門,師徒七人均無過惡,特贈此丸,以備轉劫成道之用。
因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