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段文以無修為修無不修。無證為證無不證。以作佛法徹底之大綱。所以者何。因吾世人之本源即是完全之佛,同居優勝之佛境。不能自知。對自身,及環境,偏起執着。雖有智人悟得修證之法。而不知獨立之方。多是用對待法,依他起修。不過證得聖賢而已,了一層分段生死為止耳。若不以此為足。立求上進,亦有成佛之分。若是凡夫修十善者。可得升天享福,福盡仍堕。雖然如是,仍屬正道也。最可憐者,旁門外道。妄為人師,以盲引盲。縱得成功,總不過成些妖魔鬼怪而已。噫此非好言他過,乃預防魚目混珠耳。 君不見者。乃偏對學佛的諸君而言。意謂君你見過靡見過呢。這絕學無為的閑道人哪。他已竟學到無可學處。還有什麼可為。自然是一個清閑自在的達者。(道人的别稱)當然是心内無妄想可去。身外無真理可求。既然如是。何故諸經教義,皆論破無明,見法性呢。須知若有所知,即是無明。若有能見,即非實性。若得能所雙亡。而本有之見聞覺知現前。皆成佛性。故曰:無明實性皆佛性也。以如是之能所雙亡本覺現前。則證實一切衆生之身。皆屬本知覺等之幻化。又阿羅漢,以生空智,證析空理為身。三賢菩薩以無塵智,證體空理為身。此幻化身。與兩種聖人之空身。即同以妙觀察智證到諸佛之清淨法身,故曰幻化空身即法身。果能以如是之法身,覺悟明了。那還有衆生凡聖萬物之分。雖一物之名亦不可得。故曰法身覺了無一物也。所以者何。以其本源皆是自性,不假修成,非從外得,乃天然真實之佛果也。若能如是的覺悟。則色、受、想、行、識、之五蘊。皆如虛空之浮雲而空去空來毫無實在。何可執着貪愛不舍。又心内的惡習慣。名貪瞋癡。能埋沒吾人的三德。以貪能埋沒法身德。瞋能埋沒解脫德。癡能埋沒般若德。以其損德過快。故名之為三毒也。雖然如是烈害。見不得戒定慧三學。以戒能滅貪。能救起法身。以定能滅瞋。救起解脫。慧能滅癡。救起般若。以三學救起三德,消滅三毒。此三毒原無自體。乃依習氣而成。習氣更無自體。乃依當人之自性而起。若得戒行有力。消滅貪習等。扶起法身等。而三毒如水上之泡。全泡成水。故曰三毒如水上之泡。可謂虛出虛沒也。其戒行如定風之寶珠。若風定則水波不起。而漚泡何來。喻以根本解決故。佛性喻如靜水。環境喻如起風。風吹靜水成波。而水泡随現。故衆生之佛性随世間風俗之環境熏成習慣。故曰無明。乃迷惑煩惱等之總名,實性即佛性也。 證實相。無人法。剎那滅卻阿鼻業。若将妄語诳衆生。自招拔舌塵沙劫。 此一段文。承上文。「無明實性即佛性」而言。惟恐世人,習慣世論。以對待為真。不易信此超倫絕待之佛法。以其少聞不見故。自悞最上之良緣。故以婆心弘願。宜此最重之誓言為啟世人之信。烏乎。悲矣哉。難矣哉。故略以證實相之果德。出于無明實性即佛性之因。始能達到無我人。分别我執。及俱生我執。并我之分别法執。及俱生法執。雲何是分别我執。以人有生已來,專執四大假合之色身為我。故曰分别我執。又連帶俱生之我執。既有形色之身。必須衣食住之享受生活。又生思想終在心内發生。流行不息。于是發生認識。執着為我。俱由分别我執生起。故曰俱生我執。又我身之外。複有非我之樣式。(雖各種樣式總名曰法)故名分别法執。再起去分别種種法執之心。即成俱生法執。乃是最微細之所知障也。如是無此人法分别及俱生二執罄淨。而對多生多世所造下之阿鼻(譯無間地獄)地獄最重之惡業。在此剎那最少之時間即可消滅。此乃啟人之信。以此容易又恐不信。遂以誓言,促人生信。又曰,若将妄語诳衆生。(别而言之九法界皆名衆生。通而言之十法界亦皆名衆生。)佛名無上衆生。菩薩名大道心衆生。緣覺名孤調衆生。聲聞羅漢名希果衆生。二十八層天人名樂趣衆生。世間之人名苦樂衆生。阿修羅(譯無端正)名瞋鬥衆生。畜類名愚癡衆生。餓鬼名悭貪衆生。地獄名苦苦衆生。佛界不應在内。此當謂是九法界。若将虛妄不實之語诳騙九法界的衆生。即是自招拔舌地獄之苦。其時間最久。當經過虛空微塵之數。及恒河沙數。最多之時。受此拔舌地獄之苦。以如是之懇切普勸衆生何所取乎。以實知衆生。是我性中之所具故。救衆生是救我性中之衆生也。 頓覺了。如來禅。六度萬行體中圓。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此段發揮圓頓教理。義謂頓然覺悟。乃悟了自覺。此自覺者。非借外緣。若藉外緣。非堕所知覺。即堕能知覺,所知覺者堕偏計執。能知覺者堕依他起。皆非圓成之如來禅也。如來禅者契機契理。契機者,因機施教。故用權智。契理者,觀大機将熟。即用實智。以六度萬行中之一行。或以世法一轉。即頓證性體中之圓理。較前者之未悟。如在夢中自認為明明白白的。有天、人、阿修羅、地獄、鬼、畜生之六趣。(亦名六道)今者覺後。不但六趣皆空。雖三千大千世界亦是空空如也。 如來大法頓超直入。邪魔外道聞之不知了解。羞惱成怒。恨不得消滅鏟除。如春暖冰消及拆房瓦解破碎之快。方遂其意。作此惡事。在心内所起。将來殃在其身。不須再冤枉無辜起訴。而更罪尤于人了。此陽世間作惡之華報尚輕。若到陰間之業報最重。而業罪之重者。莫過于毀謗佛教之大乘法門。故曰。欲得不招無間業。莫謗如來正法輪。 種性邪。錯知解。不達如來圓頓制。二乘精進沒道心。外道聰明無智慧。 轉歎一般學道者。雖苦行修行。因種性邪知邪見。錯悞知解佛之諸經。不達如來圓頓制度大法。又二乘人雖然精進。而無悟道之心奈何。又外道雖有聰敏者。皆是世智辯聰。毫無究竟圓頓智慧。 亦愚癡。亦小騃。空拳指上生實解。執指為月枉施功。根境法中虛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