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章 廣知:唐朝轶史 刺唐

首頁
    唐憲宗元和十年即公元815年六月三日淩晨,身在成都的美女詩人薛濤,有可能做了這樣一個夢:在夢中,她望到遙遠的長安郊外曲江畔的梨花,一夜落盡成秋苑。

    在一片雪色茫茫中,《酉陽雜俎》的作者段成式的外祖父、當朝宰相、著名詩人武元衡,慢悠悠地向她走來,開始時他渾身是白色的,走着走着,漸漸地變成了暗紅色。

     唐憲宗元和年間,薛濤以歌妓身份居于成都,在與諸位男詩人的酬唱往來中,發明或者說監制了一種專門用于抄寫短詩的紙箋,其顔色是桃紅的,用芙蓉花瓣的粉末研制而成。

    到晚唐時,這種紙箋已經很流行了,李商隐在《送崔珏往西川》中寫道:“浣花箋紙桃花色,好好題詞詠玉鈎……”當時,薛濤與很多著名詩人關系暧昧,其中包括元稹、張籍、王建,甚至還有劉禹錫和杜牧。

    其中關系最緊密的應該是甚為風流的元稹。

    所以,後來很多人認為,當年薛濤在成都發明“薛濤箋”,初衷是為了向元稹表達情念之思。

    史上亦記載如下:“元和中,元稹使蜀,薛濤造箋以寄……”确實,元稹是與薛濤關系最密切的詩人,但未必是真正征服了薛濤靈與肉的詩人。

     我們接着說唐憲宗元和十年六月三日淩晨發生的事:這天早上,天還沒亮,越過長安最寬闊的朱雀大街,極目望去,隐約可以看到一隊侍衛打着燈籠,簇擁着宰相武元衡出得府邸,去上早朝。

    剛出靖安坊東門,武元衡突然想到薛濤的一首詩《送友人》:“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茫。

    誰言千裡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正在這時候,街道兩旁的樹上,突然暗箭齊發,燈籠頓時被射滅,數名侍衛中箭身亡。

    正當武元衡還陷于詩意中時,十餘名刺客已越樹而下,提劍直撲過來。

    一分鐘後,這位大唐宰相橫屍街頭。

     這不是奇幻與傳說,而是曆史上發生的一件真實的往事。

    就在大唐宰相武元衡被刺殺身死的同一時刻,另一位大臣禦史中丞裴度,也在上朝的路上遇刺,但僥幸保得一命。

    武元衡死後,他的馬一直溜達到大明宮的建福門。

    後來的《唐書》記載了武元衡之死:“元衡宅在靖安裡,十年六月三日,将朝,出裡東門,有暗中叱使滅燭者,導騎诃之,賊射之,中肩。

    又有匿樹陰突出者,以棓擊元衡左股。

    其徒馭已為賊所格奔逸,賊乃持元衡馬,東南行十餘步害之,批其顱骨懷去。

    及衆呼偕至,持火照之,見元衡已踣于血中……” 武元衡是唐朝第一美男,風神灑脫,淡雅與執拗兼備,詩寫得也好,長安平康坊裡的歌妓們甚愛傳唱,一時間令白居易等人頗為嫉妒,最令他們絕望的是武元衡與薛濤的關系極為暧昧。

    追溯往事如下:武元衡在做宰相前,曾任西川節度使,政績卓越,但性格淡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