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漫遊成都,被一人供養數日,後欲離去,主人不想叫他走,鎖院門以留。
難陀微笑,來到院牆前,走着走着,竟走進牆裡,很快壁上就隻有難陀袈裟的一角了。
主人驚恐,上前去拽,那衣角于頃刻間消失了。
轉天,該牆壁上出現一幅難陀的人像,後來色彩漸漸淡去,七日後空留下墨迹。
第八日,痕迹也沒了,而此時難陀已至彭州地界,再後來便不知所終了。
以杖變人、砍頭複原、隐迹穿牆,如此幻術,難陀皆精。
在古代,幻術屬方士常使用的法術。
并非完全是無稽之談。
時至現在,在舞台上,我們還可以看到魔術師表演“移物換頭”、“大變活人”。
而魔術,在古代屬幻術的一種。
《酉陽雜俎》中還記載了類似的故事。
唐憲宗元和年間,江淮術士王瓊曾在段君秀家表演節目:令座上客取一瓦片,畫作龜甲,後揣至自己懷中。
一頓飯的功夫後,取出來,“乃一龜,放于庭中,循垣而行。
”又,“取花含默,封于密器中,一夕開花。
”再有就是界于幻術和魔術之間,如荊州陟屺寺僧人惟肅曾告訴段成式:唐代宗大曆年間,有術士從南方來,閑居該寺,說:“我有一技,可為君增興。
”遂将各種顔色攪拌在一起,兌上水後,含于口中,噴在牆壁上,遂成《維摩問疾變相圖》,五色相宜,一如新繪。
還有一則關于蜀地費雞師的故事,此人眼睛是紅色的,無黑瞳仁,段成式在唐穆宗長慶初年見到該人時,他已七十多歲。
每為人治病,總于庭院中放一雞,又取江石如雞卵,叫病人手握,随後費雞師踏步運氣,口中念念有詞,那雞便旋轉而死,江石亦破碎。
據段成式說,其家人有叫永安的,費雞師稱其有厄運,遂令其服下丸狀的道符,随後給其發功,那道符竟于永安的腳心展現。
費雞師又曾給段成式的仆人滄海治療,令其脫光上身,背對着門,而費雞師則執筆站在門的另一側,在門上一邊書寫字符,一邊大聲喊:“過!過!”再看那墨迹,真的透過厚厚的門闆而顯露在滄海的背上了。
這樣的故事,既有幻術元素,又有氣功奧秘了。
此外,還有一類幻術是咒語型的,這在《酉陽雜俎》中記載了兩條:“雍益堅雲,主夜神咒,持之有功德,夜行及寐,可已恐怖噩夢。
咒曰‘婆珊婆演底’。
”說的是,如果你在夜裡行路或一人睡覺時害怕,那麼可于心中默念:“婆珊婆演底”,自會安甯。
又,“宋居士說,擲骰子咒雲‘伊谛彌谛彌揭羅谛’,念滿萬遍,采随呼而成。
”後一條有些可怕,按宋居士的說法,要想在擲色子時赢對方,可念“伊谛彌谛彌揭羅谛”,念多少遍呢?一萬遍。
如此說來,等念完了,也不知是何年月了。
在我們的理解中,幻術的本質是以意念為手段,使觀衆在精神上産生迷幻,從而看到眼前發生的一系列不可思議的事情。
當然,《酉陽雜俎》中所記幻術,也并非完全沒有科學依據,比如下面這則:荊州有醫師名張七政,善“戲術”,曾取馬草一掬,再三揉之,悉成燈蛾一般飛去。
在這裡,可以理解為用了摩擦原理,令帶電體互相排斥而飄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