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卷二 與死亡有關的偏旁部首

首頁
    予之策盡于是矣。

    ”如其言,洎日西景,酒餤将罄,而皂裘不至,深以憂。

    須臾遂至,使人邀屈,皂裘欣然,累有所進。

    乃拜谒,人雲:“君昨何之數至所居,遂不複見,疑于東院安處,善神監護,故不敢犯。

    今地府相招未已,奈何?”再拜求救者千數,兼燒紙錢,資其行用。

    鬼雲:“感施大惠,明日,當與府中諸吏同來謀之,宜盛馔相待。

    ”言訖不見。

    明日,設供帳,極諸海陸。

    候之日晚,使者與其徒數十人同至,宴樂殊常浩暢,相語曰:“楊長官事,焉得不盡心耶!”久之,謂:“君對坊楊錫,亦有才幹,今揩‘王’作‘金’以取彼。

    君至五更鼓聲動,宜于錫門相候。

    若聞哭聲,君則免矣。

    ”如其言往,見鬼便在樹頭,欲往錫舍,為狗所咋,未能得前。

    俄從缺牆中入,遲回聞哭聲。

    遂獲免。

     (《廣異記》) 後來的事情如鬼使所言,一切按部就班地發生着。

    當楊聽到楊錫家傳出哭聲後,一塊石頭總算落了地。

     看來,幽冥地府也有接受賄賂之說。

    所謂拿了人家的手短,吃了人家的嘴短,得到當事人的好處後,幾個鬼暗動手腳,把生死簿上的名字悄悄改動,“楊”作“楊錫”,由“王”而“金”,偏旁部首一換,死亡便降臨在另一個人身上。

    這樣的辦法倒是聞所未聞。

    而那楊錫更是糊裡糊塗地成了替死鬼。

    關于鬼使索要錢财的事,《廣異記》中還有一例。

     在這個故事中,主人公是長安武功人郜澄,其開頭部分與楊的遭遇大同小異,說的是他赴洛陽參加考試途中,于槐樹下遇一老婦人,為其看手相,稱其十日内必死,需做善事,比如為監獄中的犯人施舍酒食,這樣也許有可能逃過劫難。

    郜澄驚恐中聽其言,在附近的縣城買了酒食去獄中進行施舍,随後返回樹下見老婦人,後者又令其迅速回家,不要去洛陽參加考試了。

    為了安全起見,郜澄迅速返回武功縣。

    到家後,郜澄感到沒什麼災病,就很高興,于是出宅門。

    剛一出門,就看到很多人拜倒路邊,自稱是附近神山縣百姓,得知郜澄被任命為當地縣令,所以前來迎候。

    郜澄很奇怪,這次沒到洛陽參加考試就返回了,如何被任命此官?而神山縣又在哪?正在猶疑間,有人騎馬而至,手持綠色官服,請郜澄穿上,後者迷迷糊糊地就穿上了,乘馬随之而去。

    行了十裡後,又有人迎拜郜澄,說自己是慈州博士,告訴郜澄又從神山縣令升為慈州長史了,随後将自己的馬交由郜澄騎,自己則乘驢。

    行了二十裡後,終于出現變化:那個自稱慈州博士的人狠狠地奪了郜澄之馬,微笑着看着他。

    後者迷茫地問什麼意思。

     自稱慈州博士的人大笑道:“你現在已是新死鬼!幽冥地府捉你,你還真以為自己得官了?” 正如我們猜測的那樣,所有的一切都是鬼使設計的圈套。

     鬼使将郜澄帶過奈河,來到地府。

    郜澄大呼冤枉,奔走到一個叫“中丞理冤屈院”的地方訴冤,中丞叫手下去查生死簿,手下當時站在中丞身後,他向郜澄示意,索要錢财,所謂“舉一手,求五百千”。

    而郜澄“遙許之”,用眼神告訴他:沒問題啦。

    那人查完生死簿後,對中丞說:“此人确實被抓錯了,陽壽還未到期。

    ”這就是錢财的力量。

    随後,中丞叫那人帶郜澄去一個叫“通判府”的地方,進行放人的最後一道程序。

    辦完手續後,那人帶郜澄出來,被把守“通判府”的一個鬼差攔住,向郜澄要錢。

    先前已接受郜澄賄賂的那人怒道:“郜澄是中丞的親屬,你等小鬼安敢索要錢物?”啊,這是大貪向小貪的警告。

     回到楊的故事。

    他通過賄賂鬼使,逃過一劫。

    但在史上,楊還是以清正剛直著稱的,可以說是盛唐名臣。

    此人原籍陝西華陰,在武則天之後的中宗、睿宗和玄宗時代為官,不畏權貴,敢于直言,并以提倡古禮而著稱,為玄宗皇帝欣賞。

    其仕途線路為:陝西麟遊縣令、河南洛陽縣令、侍禦史、禦史中丞、戶部侍郎、華州刺史、國子祭酒、散騎常侍,六十八歲而終。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